延誤險:生於延誤,死於延誤

原本是為航班延誤推出的延誤險,卻最終「死於」過多的航班延誤。

撰文 | FEI

出品 | 網易玩家工作室

如果小概率事件被放大成為群體性,那麼保險公司的對賭也就失去了意義。

今夏的航班正點率可謂是一落千丈,這個讓全民對賭的延誤險苦不堪言。在南京、杭州、上海、北京等機場,獲賠率超過90%。

不過,最近一段時間,有網友購買延誤險時意外發現,微信和支付寶都悄然下架了延誤險,面對大量的賠付,保險公司賠不起了。

「延誤險」系統維護界面截圖

打開關注的微信公眾號「延誤險」發現,購買頁面顯示「系統維護中稍後開放」,但微信小程序里的「機場延誤險」目前依舊可以購買。

網易航空發現,實打實賠付(延誤X小時賠付XX元)的延誤險都已下架或改變規則,平安保險把延誤險也合併到旅遊保險中;陽光保險把北上廣三地的延誤賠償時間從2小時延長到4小時。剩下的延誤險多是「小打小鬧」類型,投保金額小賠付率低,有的還會根據延誤時間發紅包,不做硬性賠償

遇上航班延誤,航空公司和機場方面對於延誤原因語焉不詳,對於賠償則百般推諉;而旅客也時有不冷靜的表現,近幾年旅客大鬧機場、罷機罷乘、辱罵機組乘務人員等過激維權現象屢見不鮮,極大地影響了機場的正常秩序。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保險公司和銀行看到了商機,紛紛提供了一些針對航班延誤的產品。而隨著航空公司與乘機旅客就航班延誤賠償矛盾的升級,航班延誤保險已成為當下的熱門商業險種。

延誤險成為時下最熱門的商業險種。

2007年,南航為增加機票直銷量,在官網上推出了單獨的航空延誤險產品,這也是航班延誤險第一次單獨面世。2011年,保險公司開始陸續進入延誤險市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手機端的消費越來越多,延誤險也在2015年發展至高峰。

本是應對航班延誤對旅客的補償險種,由於投保價格大眾化,往往20-30塊就可以購買,賠付300-400塊或者更多,被不少乘客當做薅保險公司羊毛的娛樂,全民對賭延誤險。

便捷的移動支付和理賠方式,也迎合了許多乘客的賭一把的心裡;而更多的航班指南APP提供了準點率分析,如同看著答案下注一樣。

但延誤險到底是不是剛需?

答案是否定的。花20塊錢,延誤4個小時,才能獲賠300-400塊錢,誰出門不是圖個安全、準點呢。難道買延誤險真的只是「保佑」自己薅羊毛成功嗎?花小錢辦大事,在延誤險上行不通。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來說,即使賠上千八百的,也不如正點起飛來得迫切,因為時間是無價的。

因航班延誤,機場滯留了大批旅客。

保險公司本以為能算過老天,但沒想到輸給了流控。大面積晚點導致大面積理賠,為了止損紛紛暫停了延誤險的銷售。

本應該從民生角度去解決生老病死或醫療的保險業,卻在毫不起眼的延誤險里摔了跟頭,千算萬算不如人算,就連華爾街投行的精英們都敗在中國大媽的手裡,何況是錯綜複雜的民航。

五花八門的延誤險種,各種誘人的理賠金額,不管是保險公司的生財之道還是為了獲取客戶,都抵不過管制的一個指令,航路的一次管制,分分鐘吞噬保險公司的延誤險收入。

保險公司以營利為首要目的,但現在其面臨的賠付遠遠高於收到的保費,下架延誤險是必然之舉。而沒有下架的保險公司,用小額賠償金挽留客戶,為的也不是短期盈利,而是讓這些客戶再去消費公司的其他保險產品。在國內極其特殊而又嚴重的延誤面前,延誤險的生存空間被碾壓。

這個夏天,十歲的延誤險在延誤中殘喘,能否在跟老天爺的對賭中勝出,尚在兩可。

或許,這個碼頭本不該來。

——————————————————————

本文首發於網易航空微信公眾號(ID:wyair163)

作者:FEI

有態度航空,請出示登機牌


推薦閱讀:

景點導遊類 App 有何優勢?能否替代傳統導遊服務?
骨子裡的孤獨患者如何維繫友情?
南方人第一次大冬天去東北,要注意和準備些什麼?
有哪些辦法可以借到陌生人的錢?
自助旅遊的興起,旅行社的出路在那裡?

TAG:航空 | 旅行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