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奇兵》:用「反抗」精神尋找自我回歸
今年暑期,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刷爆朋友圈。該劇以失婚女性羅子君的角度講述了一名沉迷「家裡蹲」的「啃老族」,歷經坎坷後覺醒變身「女強人」的故事。其實,在面對物質帶來的誘惑時,一時沉迷是人之常情。
儘管題材相差巨大,但在她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上周點映的動畫電影《玩偶奇兵》中主人公「小小」的影子。不同之處在於:羅子君是「依靠」唐晶和賀涵兩個人被迫覺醒的,而影片中「小小」是依靠迷你虎以及其他玩偶們的一場冒險,才從對數碼世界的沉迷中被解救出來的。
《玩偶奇兵》以孩子玩偶的視角講述了本該陪伴孩子的父母,卻因為工作忙碌,被電子產品取代的故事。PAD遊戲不僅取代了父母的角色,還使小主人冷落了最心愛的玩偶,令主人公「小小」深陷其中,不聞他事。電子產品看似簡單易學,對於陪伴有替代功能,但數碼產品的「入侵性」極強。長時間沉迷遊戲不僅扼殺了親情,也令孩子過早地失去了童心。《玩偶奇兵》融入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反映了在物質豐富的今天,孩子因沉迷於數碼遊戲而喪失了對外界充滿好奇天性的惡果。如何在這個環境中尋求精神自我的回歸,是每個父母和孩子當下都會遇到的問題。
這部動畫片另一個重要場景是虛擬的數碼世界。在那裡,迷你虎與小夥伴們和大BOSS鬥智斗勇,這裡採用了科幻想像的形式,演繹了「闖關遊戲打敗壞人,解救小主人們」的情節。整個動畫片場景夢幻奇特,情節發展變化莫測,人物妙趣橫生。通過主人公遇到危險,小夥伴們想辦法處理危機,體現了「相互救助」、「守護童真」、「親情回歸」等多個話題的意義。影片最終體現了「愛」這一大主題,家長和孩子之間需要關愛,朋友之間需要友愛。對於小朋友來說,這類題材的電影能更好的激發他們對「愛」的深刻感受,讓內心情感歸位。
總體來說,親子合家歡電影的主要受眾群體還是集中在少年兒童這個年齡段,但《玩偶奇兵》的故事內容則將受眾群體從少年兒童擴散到了家長群體之中,因為這種歷險奇幻類的動畫電影恰好符合了全年齡的需求。
相對於今年的暑期檔,從題材創新度和觀眾觀賞性來說,《玩偶奇兵》都為最佳之選。它的語言直白,道理易懂,迷你虎的勇氣也給小朋友們帶來無限的暢想。不同於喜羊羊打敗灰太狼,也不同於光頭強PK兩頭熊,這次換小角色去拯救大角色。電影《玩偶奇兵》在塑造人物的過程中,銜接了「愛」的時代感。這恰恰是新時代的家長和小朋友都應具備在誘惑浮華的社會中,找尋本心的能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