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路:菩薩能度誰?

無論學佛還是不學佛的人,都知道佛教有大小乘之分。聲聞是小乘,菩薩是大乘。這是漢傳佛教一千多年來的稱謂。但在今天,說「小乘」,多多少少有些政治不正確,容易遭致聲聞修行者的反感。他們多以上座部、南傳佛教自居。

那麼,拋開稱謂上的差別,是不是菩薩乘就比聲聞乘更好呢?還是,聲聞乘就比菩薩乘更純正呢?

都不是。

菩薩和聲聞並沒有真正的區別。

雖然我們常說,菩薩和聲聞是有區別的。隨便翻開一本典籍,很容易找到菩薩和聲聞的區別。然而這種區別,並不是「真正」的區別。菩薩和聲聞的區別,只是源於我們是凡夫,源於凡夫的見地。

在凡夫眼裡,菩薩是大乘,聲聞是小乘,菩薩要度人,聲聞自求解脫,區別不可謂不大。然而,如果真的以為,菩薩是度人的,聲聞是自求解脫的,那就陷入了錯誤,永遠難長進了。

在聲聞眼裡,並沒有菩薩。除了佛陀和未來成道的彌勒,一切修行人都是聲聞。在最早的時候,「聲聞」和「菩薩」的意思,和後來是很不同的。「聲聞」指的是,一切從佛陀那裡聽聞教法,修習八正道、戒定慧增上三學的人。「菩薩」指的是,成道以前的佛陀。從那種含義看,後來的「菩薩」,既然也要聽聞佛陀教法,修習八正道、戒定慧增上三學,那就也是聲聞。

在菩薩眼裡,也並沒有聲聞。因為聲聞也是菩薩的一種。只不過是「內密菩薩行,外現聲聞相」。表面上看,舍利弗、大目犍連是聲聞,實際上,他們是菩薩。別的聲聞也都如此。不僅聲聞是菩薩,在菩薩眼裡,一切人都是菩薩。魔王,是現魔王相的菩薩;乞丐,是現乞丐相的菩薩;眾生,是現眾生相的菩薩。雖然外在顯現的身份有種種差別,但實際上,都是菩薩。——只有把一切人都當成菩薩,修行者自己才是菩薩。如果看別人是凡夫,是二乘,自己絕對不會是真正的菩薩。

那為什麼還說,不要退失菩提心、不要退墮二乘,犯波羅夷罪呢?——那是對凡夫菩薩講的。凡夫菩薩,是通往菩薩路上的凡夫。因為凡夫眼裡有二乘,就這麼對他說。對真正的菩薩來說,無生法忍已經得到,菩提心永不退失,也就不存在退墮二乘的問題了,因為根本沒有二乘。

在凡夫眼裡,有聲聞聖者,有菩薩聖者。然而,在聲聞聖者眼裡,並沒有聲聞聖者和菩薩聖者的區別。在菩薩聖者眼裡,也沒有聲聞聖者和菩薩聖者的區別。聖者在自身的見地上,並不做菩薩與聲聞的區分,甚至不做凡夫與聖者的區分——在一真法界,是人佛一如的。然而凡夫眼裡,會見到種種差別。

一般來說,聲聞和菩薩的區別,在於追求自我的解脫,還是追求度眾生。換句話說,是自利,還是利他。

說聲聞不利他,並不是事實。而是在大乘流行之後,凡夫拿「聲聞—菩薩」的尺子去比量,得出的似是而非的錯覺,好像聲聞是自了漢,不度人,好像菩薩就度人。如果說菩薩度人,那是從俗諦上看。從俗諦上看,聲聞也一樣度人的。如果從真諦上看,不唯聲聞不度人,菩薩也是不度人的。

菩薩道,的確處處講度人。講度人,是對初發心菩薩——實際上還是凡夫——的應機設教。在真正的菩薩眼裡,自己並不曾真正度任何一個人,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被自己度。度來度去,實際上,並沒有一個眾生滅除了苦難,得到了救度。

因為,在茫茫生死苦海中,沒有誰可以被別人度。一個人需要經受多少苦難,是宿世的業力、現生的抉擇所致,是因緣所成。別人縱然想幫他承擔,也沒有辦法。他做了什麼,他承擔什麼。自造業,自受報。既沒有人可以替他造業,也沒有人可以替他受報。一人造業,一人受報;共同造業,共同受報;雖然共同受報,也是不相紊亂的,並不能由別人來承擔一分。菩薩縱然名義上叫菩薩,實際上,也是既不能替誰造業,又不能替誰受報的。

凡夫不能勘明此理,總以為自己可以為別人好,給別人付出,替別人承擔。這是不可能的。自己可以出於為別人好的心,但別人終究得不到你給的好。除非他願意接納,自己爭取。強調為別人好,只是以「為別人好」的名義。需要付出的,總得自己付出;需要承擔的,終將自己承擔。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也永遠不存在逃避的可能。

縱然如此,菩薩還是要去幫助人。唯有幫助人,是成就自己的道路。然而,踐行這種道路,並不能出於成就自己的心,也不能存有能幫到別人的心。出於成就自己的心,就算不上幫助別人;存有能幫到別人的心,就難免失望,因為終會發現,別人的因果,終要別人承擔,自己沒有辦法幫上什麼。在意自己的付出得不到渴望的結果,就難免灰心挫敗,想要放棄了。這樣灰心,放棄掉的並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推薦閱讀:

如何增強對生活的掌控感?
有哪些新聞或者生活中的事件讓你當時吃驚的下巴差點掉下來的?
當面誇你,背後罵你,這是種什麼人?
中國有沒有舉報詐騙電話(或者簡訊)號碼的平台?
有哪些可以看出一個人信息的細節?

TAG: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