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照與形象照藝術漫談(一)

  • 封面《徐克·吳宇森·張藝謀》出自攝影師陳漫

我們看到封面中陳漫為三位大導演所拍攝的肖像照,區別於純粹的肖像攝影,陳漫運用動物,植物自然意象來襯託人物形象,目的是為烘托出被拍攝對象的性格特徵,情緒內涵,精神寄託,以此來實現抽象的,狹義的,內在的人物特徵顯現!

而意象,我們回顧早前書生時代,語文老師提及「意象」二字,定然與古典文學中詩詞歌賦相關,「一切景語皆情語」,「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寓情於景,以景托情」等都在描寫景情的關係!意象是具體事物的,意境則是具體事物組成的整體環境和感情的融合。中國古典文學一向重視「意」與「象」的關係,亦即「情」與「景」的關係,「心」與「物」的關係,「神」與「形」的關係。

而意象又劃分為「社會意象」和「自然意象」,一切可以歸類為「事物」的都是自然意象,而相對於「物象」的事象就是社會意象!而在肖像攝影中的意象運用,自然意象相對於社會意象較多。而在形象攝影中,社會意象運用的較多

美學大師李澤厚曾說:「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謂的「有意義的形式」正在於它所積澱了社會內容的自然形式。」

如果將這句話用於理解解析「形象照」的美,那麼形象照的美可以說是有意義的人物形象美,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形象照的應用:Ludwig路德維希:形象照與寫真照有什麼區別?

可以稱之為形象認知新場景,消費升級,新零售時代,其背後所演變的其實人們對於知識的渴求,以及處於審美的危機之中!

最近一段時間在朋友圈中刷爆的文章:

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解救不了

文章中用幾個案例總結審美的重要性,並且總結出:

現在很多人干一件事,首先會問「這有什麼用」,但很少去想「這有什麼趣」。而在歐美,大多數人的最高追求就是有趣。大家對一個人最高的評價是:這是一個有趣的人。人活到最後,有趣比有用更有意義。因為有趣,我們生命才豐盛優雅,我們才不會成為生活的奴隸。

吳冠中說:「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現在很多人窮,窮的不是物質,也不是文化,而是審美。沒有恰當的審美,生活剝露出最務實最粗俗的一面,越來越追求實用化的背後,

生活越來越無趣、越來越枯萎。傑克·倫敦說:「人應該生活,而不僅僅是生存。」人活著的意義在於享受生活,如果活得太實用太沒趣,便失去了生命的意義。美學家張世英說:「人生有四種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審美境界。審美為最高境界。」所謂審美境界,就是要審美地生活,就是要活得美。

我經常與朋友們交談整個社會的未來到底會去往哪裡?當然這個話題很巨大,可是我們唯一能夠落到實處就是,我們之中的每一個人,我們所從事的行業,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能否足夠應對未來,緊隨社會發展的趨勢!我們讀商學院,教授領導力的商科導師在解釋什麼是「戰略」的時候,「戰略」就是為未來做打算,做準備,所以,你看我們談論的未來其實是戰略!騰訊公司的馬化騰從來不談戰略,只談創新,而阿里巴巴的馬雲,總是在不斷強調戰略,企業經營的使命,願景價值觀,其實我看兩者的關係是互通的,都是為未來做打算!

我們所處的時代,經濟形勢越不好,經濟增長越緩慢,錢變得越來越難以獲取,我們就要考量自身的能力,個人品牌是否做到位,而今每一個人開始大談審美的時候,也是每個人開始改變自我審美的時候!

繼續漫談(二)


推薦閱讀:

不讓孩子學藝術,就等於毀了孩子的終身幸福?| 混沌大學筆記
觀點 | 刻不容緩,藝術教育應當作為通識教育
為什麼殲-20機體看上去沒有F-35那麼協調?
為什麼有些人真人好看但是照片不上相?
就 2017 年初而言,國人審美大體處於一個怎樣的水平?

TAG:形象 | 审美 | 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