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營地舉例及相關紮營技巧

戶外營地種類很多,每種都有與其相對應的搭營技巧,個人最喜歡在高原上建造各式各樣的營地。從廣義上來講,海拔高度超過500米以上完整的大片高地都可以看做是高原,但這裡重點介紹的是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環境下營地的搭建技巧,而在這一高度搭建營地又是很多朋友所關心的。今天,就以高海拔環境為基礎,談談在這一環境條件下多種不同種類營地的特點和相應搭建技巧。

一,高山草甸營地

高山草甸地區的海拔高度通常在3000-5000米,地表通常密集覆蓋有各類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面鬆軟,土質中含有大量腐殖質,周圍可能有一些低矮灌木叢或針葉林分布。高山草甸營地通常風景優美,視野開闊,幾乎不會有山洪或泥石流等低海拔風險存在,紮營難度也最低。高山草甸滲水能力相當強,雨水降落後會迅速滲入地表,不必糾結要不要配置帳篷底或是擔心帳篷下面有沒有水流通過等問題。

因高拔高,早晚的氣溫會比較低,夜間氣溫經常在零攝氏度以下,特別是在緯度比較高的地區就更是如此,突發的大量降雪也屢見不鮮。有些開放地帶會有比較大的風力,定向的或者不定向的都可能有。

在高原地區(不僅僅是高原草甸地區)搭建營地時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幾點:

  • 1.帳篷的抗雪壓能力

高海拔地區不比平原,暴雪來臨也不會有太多先兆。一夜時間也許不長,但是一頂帳篷上面所降的積雪很容易達到百公斤以上,甚至不需要這麼長的時間。雙桿交叉支撐的帳篷很難支撐這麼大的重量,鋁合金或者複合材料帳篷桿被壓斷是經常發生的事情。如果只有這種帳篷可用,那就只好辛苦一下了,每隔一兩個小時將上面的積雪抖掉或彈掉,這一操作可以在帳篷內進行,也可以在帳篷外進行。必要的話,可以用手頭可用的支撐物加強一下原有的支撐能力。

抗雪壓最理想的帳篷往往具有金字塔或者A塔結構。一是這兩種帳篷上面的積雪很容易自行滑落,二是支撐這兩種帳篷的是更容易承重的立桿或者登山杖桿。

商業上有很多可以自立的超輕帳篷,也是用了鋁合金或者複合材料帳篷桿外加連接關節的結構作為支撐手段,抗雪壓強度更小,要謹慎使用。

  • 2.帳篷的抗風能力

這個問題有時會表現得比較嚴重,特別是在北方的高海拔地區。帳篷的抗風能力通常和帳篷的類型及其抗風設計有關,但搭建技巧也同樣重要!

不論是什麼類型的帳篷,拉緊的防風繩和穩固的地釘設置對其穩定性都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每次搭營時都要謹慎對待,不要起風后再倉促處理。地釘的角度和拉繩之間要設置成略大於90度才夠牢靠,而且繩端應緊貼地表。如果草甸下釘不順利則表明下方可能有碎石或草根,換個地方再下就可以了,要盡量保證入釘的角度與深度。

  • 3 .帳篷的透氣性能

帳篷的透氣性能是減少水汽侵擾的關鍵。採用透氣的面料和合理的通風設計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兩者合用就會更加有效。可惜的是,通常商業上採用的帳篷更多使用的是不透氣或者透氣性不良的材料,在使用單層非透氣帳時這一問題就顯得尤為突出。

戶外新人經常會問到為什麼不用防水透氣的GTX面料,我這裡也順便解答一下。作為防水服來說,GTX面料是相對比較理想的防水透氣面料,但用於單層帳篷或者Bivy來說其透氣指標就遠遠不夠了,並不僅僅是因為價格高的原因而不被採用。

二,雪地營地

雪地營地顯然不是指那些在扎了營之後再下過雪的營地,而是厚厚的雪地原本就在那裡了。雪地營地可能就在高山草甸之上,也可能在冰川,碎石地或別的什麼地形之上,因為雪厚,通常你不會知道雪地下面的地形到底是什麼樣子。

如果運氣好,薄薄的一層積雪很容易被你清理,但遺憾的是有很多雪地很難探到底,常規的地釘和雪地地釘往往很難提供足夠的錨定力。從各種戶外媒體和書本上的描述來看,在這樣的地形需要有專業裝備來對付,描述最多的恐怕就是雪錐和冰鎬了,其他的也許會被告知利用一下滑雪板什麼的,但這類裝備實在是太重了,攜帶的數量往往也有限,很難見於常規戶外活動中。

上圖的營地是在貢嘎地區日烏且冰川5100米的海拔高度上,我第一次實地使用柔性帳篷錨點,而且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說白了,就是使用了一種比較結實的塑料袋,裝滿了雪埋入現挖的相對應大小的雪坑後會提供足夠的錨定力。這樣的雪地地釘我們一行二人共準備了二十餘個,設置這個帳篷用去了一半已經足夠安全。當然,這之後的裝備顯然是升級了,水電改用了新設計的超輕尼龍袋來替代塑料袋,以便於反覆使用,強度也更高了。為了分散拉力,這種柔性雪地地釘收緊的方式也採用了非常規方式,每個錨點設置好後有四根繩索共同受力,十分耐用。另外,同樣的裝備也可用於沙地露營或碎石地露營。

在雪地紮營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挖雪洞,帳篷或天幕只被用於封閉入口。雪洞可以向下深挖,也可以是挖在積雪的山腰上,下面這張圖是在雪隆包C1營地附近搭建的半雪洞,下一半是雪洞,上一半是帳篷,當時因為雪崩因素被困,我們在這裡被迫住了一天兩夜。

需要說明的是,雪地露營時經常會遇到各種形式的水汽侵擾,關於這方面的內容請參看水電以前發表過的文章,這裡不再多談。

三,冰川營地

在雪厚的時候,冰川營地幾乎等同於雪地營地,只有當冰川表面的積雪被風吹走或者積雪融化後,較硬的冰層才會露出表面。在寒冷的冬季,夏季看起來不起眼的小溪也會演變成令人恐怖的巨大冰面,你可以把它看做是巨大的冰川,因為在上面紮營的技巧是相似的。

在冰面上直接打地釘通常效果不好。在堅硬的冰面上經常會把地釘打彎,也會把冰層打碎而失去錨定力。攀登保護用的旋入式冰錐可以提供強有力的錨定點,但可惜通常不會配備過多的這類裝備。短小的水泥釘用於冰面效果相對不錯,但要配合專用的小鎚子或者冰鎬的鎚頭才能好用。在拔營的時候拔出被凍住的釘子可能會遇到些麻煩,需要些耐心和技巧。另外,對於超輕型的帳篷面料,一旦被冰層凍住千萬不要硬扯,要想些穩妥的辦法慢慢剝離,不要心急。

四,亂石灘營地

亂石灘通常比高山草甸更高,在亂石灘上面搭建營地也需要更多經驗,整個環境幾乎沒有一小塊地面是平的。如果你的帳篷是帶帳底的就會悲慘得多,因為只有在縫隙中才能找到可容納身體的一小條平地,而隔著帳篷就無從判斷了,也無法進行操作。在多數情況下,帳篷邊緣可能無法緊貼地面而無不得不進行落地調整,最終的結果是很少能有一條底邊能呈直線狀落地。很明顯,沒底的帳篷在這種情況下就有明顯優勢了。常規的地釘仍然不好用,甚至完全不能用,可以考慮將風繩直接綁在石頭上固定帳篷,或者乾脆用前面提到過的雪地地釘,內裝碎石頭來達到拉緊帳篷的目的。

亂石灘營地很容易受到強風侵擾,一定要格外小心對待,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帳篷一旦被風吹跑,那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五,河邊營地

高海拔河流很多來源於冰川融水,很少會出現河水暴漲,相對平整的河床有時候也可以利用一下。多數情況下,河邊營地的地表狀況多和亂石灘類似,但也有條件相對好一些的,比如間或存在一些小片的草甸。

上面亂石灘營地的搭建技巧也適用於此,但在緊貼河水一側拉風繩需要一些特別技巧,有些要用到槓桿原理,需要動些腦筋,但最方便的還是用雪地地釘內裝石塊用重力來拉緊,拉緊的時候甚至可以把整個石頭包沉在水中。

六,林間營地

林間營地通常海拔低些,但地表情況和高山草甸差不多。因為樹木的存在,風繩固定的方式可以更加多樣化。帳篷甚至可以不用登山杖來支撐,取而代之的可以是兩側或上方大樹枝杈的兩個或更多支點。

林間如果有足夠粗壯的大樹,可以考慮體驗一下吊床,但遠不如帳篷來得實在。

七,巨石營地

這張雪隆包腳下米湯海子邊的營地給我帶來了極為舒適的享受,營地建在了一塊巨石上面,而且石面相當平整。問題是如何不用地釘把非自立性的帳篷順利搭建起來,而最終結果還是用上了「萬能的」雪地地釘!而且部分雪地地釘用了垂吊的方法。關於垂吊法的力度控制需要慢慢摸索或已經具有一定的實戰經驗,配重過重和過輕都會出現問題。

順便說,在其他硬質平地上面搭建非自立性的帳篷可以參考本方法。

八,露天營地

利用天然的保護物進行露營活動既是一項挑戰,也是一種享受。在洞穴中和在巨石下都會有相當的安全感,而完全開放式的露營則需要有好的天氣為前提,如果你只能接受一種折中方案,超輕露營袋的使用便是一種選擇。

如果過得了心理這一關,野外露天露營一定會使你獲得一種前所未有的戶外體驗!

此外,關於高海拔地區的露營方式還有其他一些情況,比如如何在凍土上露營,水草地上露營,坡地上露營等等,對策各異,鑒於篇幅所限就不一一說明了。

全文完,謝謝觀看!

作者:愛水電

微信公眾號:水電的空間(微信號:sd_space)

擴展閱讀:

山野醫學:超輕戶外藥品配置原則及其應用

戶外出行的十三道免死金牌 - 知乎專欄

------------------------------------

知乎專欄:走向山野 - 知乎專欄,從這裡連接山野。


推薦閱讀:

春夏版徒步裝備清單
徒步墨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攻防箭的另類玩法 |水上開戰
潛水有哪些隱藏的危險?
全世界最危險的工作——Rodeo clown

TAG:登山 | 户外运动 | 徒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