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的所謂內幕(七)利潤率最高的壺
看到這個副標題,很多朋友會聯想,「那必須是大師壺。」
當然我們不能排除有人以次充好,幾百元成本的「敲章」壺賣到數千、幾萬甚至十幾萬元,但可能很難令人相信——正常的大師壺銷售利潤率實際上是很低的,業內規矩是1-2成。所以壺販子們有個公認的理,傻瓜才幫大師賣壺呢。
那可能是品相好的中端壺嗎?也不是。現在做茶壺生意的人越來越多,壺價也越來越透明了。一把品相極好的全手工壺,如果沒有職稱、名號的溢價,往往也就3-5成的毛利。
那隻剩下最低端的壺了。學徒做的半手工壺?那利潤更低。沒錯,就是還剩下的另一種:
一廠壺!
特別是這款「一廠」水平壺,已經是丁山各大作坊的爆款,成本大約在15元左右。
其實對紫砂有了解的朋友其實一眼就看出來了,這把連明針都沒做過、周身無一處接頭、窯溫偏低的壺,無漿頭無顆粒,分明就是把灌漿壺,根本不能被稱之為紫砂。在淘寶上搜索「一廠 紫砂」,也能搜到這款「老壺」,從描述來看,都是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初製作的,有的聲稱是在港台,有的在福建,有的在雲南。價格從50元-1000元不等。
但是,它在北京某知名茶葉店,以及其微博、直播、微店等途徑,卻可以賣到三千元!而且是供不應求,手慢就沒有。據說這種壺「泡熟茶、生茶都特別好」,「做工一般但泥料是最好的」,「現代的紫砂壺都是垃圾」以及「紫砂壺要做工那麼好乾嘛」「這才是真紫砂」。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紫砂廠前廠長說,「這種注漿壺過去時候批量做的,2塊4一隻,10塊一市(捆)。」
根據以上情形,我認為:
-因為採用的是灌漿工藝,因此這類壺不是紫砂壺;
-「真紫砂不需要好工藝」這個結論屬於狂犬吠日,否則惠孟臣、陳鳴遠、邵大亨等一眾從數百年前起就用明針(牛角片)加工(bi)茶壺表面的紫砂大家,都是垃圾;
-就算真是80年代2塊4一把的灌漿壺拿到現在來賣,3000元也是滿滿的智商稅。
---
今天上午,有一位大學生,在打暑期工的茶館裡打碎了一把類似的「一廠」壺,老闆要他賠2000元。他加我微信問這壺真正的價值,得知結論之後他說「知道了又能怎麼樣呢」,我說「確實不能怎麼樣。」
如果你覺得能怎麼樣,別忘了點個贊,讓更多的人知道。
推薦閱讀:
※如何從消費者角度構建茶葉零售渠道?
※為什麼大家喜歡喝立頓的茶葉??
※對茶葉不太懂 現在想從事茶葉 剛開始要準備些什麼?
※遇到這樣買茶的該怎麼辦???
※茶葉上的絨毛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