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說岩土——DAY219(樁基礎)
2017年7月15日,大家一起刷新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暫時的目標是每天刷新一個基本概念,針對一個概念深入剖析、理解。期待著大家拋去完美主義,放下自我保護,暢所欲言,專註成長,共同的進步。特別聲明,本人水平有限並不是來給大家上課,僅僅是想起到一個剖磚引玉的作用,更確切地說是求拍磚,所以如果文字中有說的不對的地方期待著各位的指正也希望不會驚嚇到大家!
DAY219
樁基礎
繼續樁基礎。錘擊沉管灌注樁分別選用單打法、復打法或反插法。單打法(又稱一次拔管法):一次將沉管沉入到設計標高,然後插鋼筋籠,灌注砼,拔管時,提升,振動,然後再拔管,如此反覆至全部拔出;復打法:一次將管沉入到設計標高,插鋼筋籠,灌注砼,上撥沉管到地面後,二次將沉管下沉沉管到設計標高,或局部進行二次下沉,然後補灌砼,後提升,振動,反覆至全部拔出;施工時,應保證前後兩次沉管軸線重合,反插法:一次將沉管沉入到設計標高,插鋼筋籠,灌注砼,提升,再下插,這樣反覆進行,直至拔出。振動沉管灌注成樁若混凝土塌落度過大,將導致樁頂浮漿過多,樁體強度降低。
人工挖孔樁在地下水疏干狀態不佳時,對樁端及時採用低水混凝土封底是保證樁基礎承載力的關鍵之一。
灌注樁後注漿屬於輔助工法,目的在於通過樁底樁側後注漿固化沉渣和泥皮,並加固樁底和樁周一定範圍的土體,以大幅提高樁的承載力,增強樁的質量穩定性,減小樁基沉降。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樁底注漿採用管式單向注漿閥,其豎嚮導管可與樁身完整性聲速檢測兼用,注漿後可代替縱向主筋;二是樁側注漿時外置於樁土界面的彈性注漿管閥,可實現樁身無損注漿。樁底後注漿管閥的設置數量應根據樁徑大小確定,樁徑小的少些大的多些,目的在於確保後注漿漿液擴散的均勻對稱及後注漿的可靠性。樁側注漿斷面間距視土層性質、樁長、承載力增幅要求而定。漿液的水灰比應根據土層類別、土的密實度、土是否飽和諸因素確定,水灰比過大容易造成漿液流失從而降低後注漿的有效性,水灰比過小會增大注漿阻力從而降低可注性乃至轉化為壓密注漿。注漿作業的起始時間和順序對於提高後注漿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至關重要。規定終止注漿的條件是為了保證後注漿的預期效果及避免無效過量注漿。當注漿壓力長時間低於正常值或地面出現冒漿或周圍樁孔串漿(冒漿就是注入的漿液從孔口冒出,樁孔串漿就是本來給這個樁注的漿跑的鄰近的別的樁去了),間歇式注漿的目的是通過一定時間的休止使已壓入漿提高抗漿液流失阻力,並通過調整水灰比消除冒漿或周圍樁串孔。明天見。
期待各位的回復!
推薦閱讀:
TAG:岩土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