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道德經》(三九)
【感謝南懷瑾老師和羅大倫先生對本經的解讀以及給我的幫助】
第十五章(2)豫兮若冬涉川。
「豫」,古指大象。這裡通預,預備,預防,小心翼翼。「兮」,語氣詞。
「悟道的人,行事會非常小心謹慎,就像過冬天剛結冰的小河一樣。」
—————————————————————————————————————————
前面經文中說到,一個得道有所成就的人,一般人簡直沒有辦法認識他,也沒有辦法確定他,因為他已經圓滿和諧,無所不通。凡是圓滿的事物,站在哪一個角度來看,都是令人肯定的,沒有不順眼的。若是有所形容,那也是勉勉強強套上去而已。
那麼,第一個形容:「豫兮若冬涉川」。一個真正有道的人,做人做事絕不草率,凡事都先慎重考慮。「豫」,有所預備,也就是古人所說「凡事豫立而不勞」。一件事情,不經過大腦去研究,貿然就下決定,冒冒失失去做、去說,那是一般人的習性。「凡事都從忙裡錯,誰人知向靜中修。」學道的人,因應萬事,要有非常從容的態度。做人做事要修養到從容豫逸,「無為而無不為」。「無為」,表面看來似沒有所作所為,實際上,卻是智慧高超,反應迅速,舉手投足之間,早已考慮周詳,事先早已下了最適當的決定。看他好像一點都不緊張,其實比誰都審慎周詳,只因為智慧高,轉動得太快,別人看不出來而已。並且,平時待人接物,樣樣心裡都清清楚楚,一舉一動毫不含糊。這種修養的態度,便是「豫立而不勞」的形相。這也正是中國文化的千古名言,也是顛撲不破、人人當學的格言。
但是「豫兮」又是怎樣「豫」法呢?答案是「若冬涉川」。這句話在文字上很容易懂,就是如冬天過河一樣。可是冬天過河,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在中國南方不易看到這類景象,要到北方才體會得出來箇中滋味。冬天黃河水面結冰,整條大河可能覆蓋上一層厚厚的冰雪。不但是人,馬車牛車各種交通工具,也可以從冰上跑過去,但是千萬小心,有時到河川中間,萬一踏到冰水融化的地方,一失足掉下去便沒了命。古人說:「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正是這個意思。做人處事,必須要小心謹慎戰戰兢兢的。
雖然「藝高人膽大」,本事高超的人,看天下事,都覺得很容易。例如說,拿破崙的字典里沒有「難」字。事實上,正因為拿破崙目空一切,終歸失敗。如果是智慧平常的人,反而不會把任何事情看得太簡單,不敢掉以輕心;而且對待每一個人,都當作比自己高明,不敢貢高我慢。所以,老子這句話說明了,一個有修為的人,必須時時懷著好比冬天從冰河上走過,稍一不慎,就有喪失生命的危險,加以戒慎恐懼。
————————————————————————————————————————
在我們的認知里,悟道的人應該是一種飄然瀟洒的狀態,站在高高的山頂上,山風吹過白衣飄飄,多麼飄然瀟洒。但是老子怎麼講的是猶豫、謹慎的狀態呢?很值得我們思考。
生活中有一種人叫作玉雕大師。他們在雕刻的時候,需要把一瓣花朵、一片樹葉都要雕刻地非常精細,這就需要全神貫注、一絲不苟的,把整個身心都投入到雕刻過程中。雕刻時的狀態就是老子說的悟道的狀態,這時候的狀態就像冬天過結冰的河一樣,因為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這種時候,我們想一想,能夠非常瀟洒的一邊唱著歌一邊雕刻嗎?所以,悟道的狀態絕非是我們認知中的瀟瀟洒灑、飄然的樣子。
現代有一個詞可以接近這種狀態,叫做匠人精神。就是全神貫注的,集中全身心的精力去完成一項工作的狀態,這種就叫匠人精神。匠人精神並不只是重複工作,而是一種提升個人心性的方式,在這種追求極致的工作過程中,人的心性會變得一點點純粹起來,一點點變得忘我,把全部精神灌注到工作中去,直到把全部身心和作品融為一體,最終的狀態就叫做「無我」。
所以,這是一個提升修養的過程,最後通過技術提升的過程會逐漸進入「道」,「道」的境界的提升又會讓技術實現飛躍,最後達到至臻、至善、至美的境界,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所以,老子形容悟道的人,並不是飄然於世外,他非常清楚的講出,應該要非常謹慎地集中自身力量去做事,這就是「豫兮若冬涉川」。這才是老子思想的真正含義。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下次再見。
推薦閱讀:
※說修行不要有太多執念,可是難道修行本身不也是一種執念嗎?
※道德經講的是太上忘情嗎?
※覺得這個世界不真實,不是自己的世界,並想回到自己真實的世界怎麼辦?
※修仙是順天還是逆天還是什麼別的?
※磨磚作鏡積雪為糧和隱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