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gr復活之後
沒有gr的一個禮拜 讓我學到了更多
平時我習慣用gr隨手拍些圖片日記。
兩周前,我的gr算是徹底壞了,便拿去維修。
在維修的這幾天里,我才體會到gr不僅僅只是一部好用的相機,更是一部偉大的相機——
那天,女友站在窗下的鏡子前梳理頭髮。逆著光,我覺得那一幕好美。
當我想轉身拿起gr拍下來的時候,才意識到gr送修了。
我不想用單反去拍。因為感覺不太對。
用單反拍,總覺得過於嚴肅、正經了。
遠不如gr那般平易近人,有一種貼近生活的感覺。
我就這樣怔怔楞在了那望著女友。
那是我最後一次有機會拍下兩人一起生活的情景。
之後,我們便因為一些事分開了。
新的認識
此前,我寫了一系列關於外景地推薦的文章。
裡面的照片都是我用一枚殘破的gr所拍攝的。
因為考慮到傳播的因素,在拍攝時不免戒除了些以前使用gr時,潦草拍攝的習性,轉而開始認認真真地拍攝照片。
這也讓我意識到,不是說用了gr就必須得追求拍攝當下的本能反射與情緒宣洩。形式的考慮與信息的傳達才是決定一張照片最終是否會被我留下的根本原因。
同時,因為gr的鏡頭外殼也已掉了一半,裝在上面的星光鏡也被一併卸下。原先我總是覺得裸鏡的趣味性總是稍顯單薄,不如掛上朦朧鏡、星光鏡之類的有意思。
但當重新習慣了這樣毫無花招的效果之後,這種樸實的效果反而比那些奇巧淫技更能讓我注重照片本身。
能夠留下的照片
那段時間,我重新回顧、整理了硬碟中的一些照片。
大多是幾年前剛開始接觸攝影時,所拍攝的一些街頭的畫面。
我開始留意,什麼樣的照片是在數年後仍會被我留下的?
又有什麼樣的照片是會被我毫無留情地刪掉的呢?
我發現有兩種照片,是跨越了所謂的攝影技巧而能被長久保存的。
一種是當時拍攝街頭時,所記錄下的整體的環境。
其中包含了當時的社會風貌、人與環境的信息。
而另一種則完全是從私人的角度記錄下自我成長的視域。
比如說2年前,我從住了20多年的小區搬出之前,用gr把附近曾經玩耍過的地方都拍了下來留作紀念。
在別人看來只不過是一片光禿禿的草地上,零星立著幾棵歪斜小樹的照片,對我來說則飽含著無數的記憶。
對於這種私人的照片,攝影技術是最無關緊要的存在。
就像我一直說的,『攝影不重要』。
當我向別人展示這些照片的時候。
我不會說當時的構圖是怎麼樣的,亦或是顏色如何。
而是會說,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每每放學,我總是會和一夥同學在這裡踢球。
日常生活中的記錄,最可貴的莫過於持之以恆地拍下去。
如今我每天睡覺之前,都會寫上幾行字的日記,然後配上一張當天拍的圖片來說明那天都發生了什麼。
這樣做已經有3個禮拜了。
那些普通的桌椅、人、樹木,初看之下都是那麼稀鬆平常。
但隨著照片右下角的日期逐漸地增加,原本尋常的景象也會因為早已消逝而變得無可替代。
再過若干年,當我又一次回顧過往照片的時候,我的思緒也會尋著照片上的線索,回憶起那一天的景象。
我想,這才是攝影對於我們每個人普通人來說最有意義的地方。
讀懂森山
從私攝影的角度來說,我特別喜歡森山的文字。
此前我也發過一些從其傳記文集中摘取出的片段分享給大家。
其實讀懂諸如森山大道、荒木經惟這些日本攝影師的故事,就能讀懂攝影。
我不是說要去模仿他們那樣的照片。
而是說,試著從他們的文字起頭,嘗試著代入自己的回憶和情感。
在明白自身的渺小之後,以攝影和照片為武器,來迎接失敗。
推薦閱讀:
※物理上,如何理解時間彎曲?可以計算曲率嗎?
※互聯網信息泛濫?在時間尺度上閱讀
※在夢裡渡過1分鐘比現實的1分鐘要長嗎?長几倍?
※大學談戀愛值得嗎?
※如果時間靜止了,一切運動都停止了,那是不是什麼東西摸起來都是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