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變現OR知乎變現(一)

2007年,我高考完,跑到一個同樣剛高考完的同學家去,此人是個學霸,保送清華,後來又拿半獎去了美國某著名商學院,金融碩士,以後大概是打算定居美國了。

此處插播一個比較搞笑的事情,此學霸保送的時候填自願,開頭填了金融,某負責人(我也不知道他們學校領導還是清華負責招生的)說:「你不能只填第一自願,後面二三四自願也得填。」他填到最後,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自己喜歡的專業了,於是隨手填了個電機,心想自己總不至於落到最後一個專業錄取吧,結果負責人看了又說:「你要把服從調配填上。」學霸怒了,就這麼交上去,大不了自己考。結果成功保送了,但就是錄取到了電機,關鍵是他自己最後的高考成績是全省前幾名,本來可以隨便選專業的~~

話說高考完,我和他閑聊,他說自己想學金融(當時錄取通知還沒出來),他問我以後打算做什麼?我說今年肯定是復讀了,反正我比你小一歲。至於以後,我想做個跨行業的翻譯,不是說隔行如隔山么?我就專門把這個行業的知識解釋個另一個行業的人聽。

其實小時候我是想做個科學家的,奈何高中物理競賽的時候被打擊了,最後參加實驗比賽的時候,我是倒數幾名,別人全都是拿了好幾個全國一等獎的,連上廁所,旁邊人聊天都是:

路人甲:「你拿了幾個一等獎啊?我已經拿了3個了,等計算機競賽就拿4個了。」

路人乙:「我已經拿過4個了,我不打算參加生物競賽。」

等競賽完,出門遇到路人丙對我打招呼,

路人丙:「我去年已經拿了一等獎了,今年不知道能不能進冬令營。不過無所謂,我明年還有機會。」

我:「你明年還沒畢業啊?」

路人丙:「我才高二啊,我去年初中畢業,我爸媽就幫我報了競賽了,開學剛好參賽。」

我當時的OS:「原來我和天才的差距這麼大……」

所以,在受到打擊後,我決定放棄當個科學家了,我得找個自己還算擅長,但又沒有多少競爭對手的領域,當時想來想去,覺得跨領域合作大有可為。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學霸朋友後,他大有興趣,於是第二年我高考完,他找到我說已經湊齊七顆龍珠,可以…啊?呸、呸,是湊了好幾個學霸,分別來自清華北大北航人大什麼的,即使在這些TOP高校里也是數一數二的,並且都不是書獃子,就等兄弟們一起干一番大事業了。啊,雖然我們還沒想好大事業是什麼。

其實,當時我們只是想如果能做到跨專業跨領域的溝通,能發現多少機會?當時剛好遇到澳大利亞鐵礦石暴漲的事情,我們分析後認為如果有個人同時精通國際政治、國際貿易、重工業、一級市場、二級市場、汽車、造船等等多個行業,是可以預見鐵礦石漲價這件事,並預測到後續一系列發展的。實際上,我們認為這種人不太可能存在,即使是當年多門學科競賽的學霸也沒這個潛力,但如果多人合作,是可以達到近似的效果的。

大一的寒假,我們這群人聚會,跑去西嶺雪山後山,在當時人跡罕至的情況下,拱過沒膝深的大雪,爬上山,路上交流著我們高談闊論,分享自己對各個領域的看法,雖然說當時還都很膚淺,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認識很膚淺,但我們堅信隨著自己走上社會,會對自己所在的行業認識越來越深。

然而,這次聚會後,大家交流就越來越少了,忙出國的,忙考研的,忙著談戀愛的。我逐漸意識到一個問題,對於這些前途一遍光明的天之驕子來說,是沒有多少精力浪費在不確定的收益上的,因為他們的未來本來就有很好的、很確定的收益預期。而期望跨行業跨領域的合作,需要長時間交流形成的默契才能做到,別說天南海北了,就算同一個城市裡不在同一個學校,也很難做到頻繁交流,實際上對於剛走入大學的菜鳥來說,哪怕是學霸也沒太多可以用於交流的信息。沒有有效的信息反饋,也沒有足夠的金錢利益去勉強維持這個團體。想明白這點兒後,我對朋友說:「其實,我覺得酒肉朋友是個褒義詞。」

當很多年後,我看到知乎的時候,又回想起當年提出的那個跨專業合作計劃,雖然知乎上的交流遠遠談不上默契,也談不上什麼短期的利益,但畢竟形成了信息的正向反饋和有一定效果的篩選識別機制了,而且是參與者自發形成的。這是個巨大的寶藏,只是還沒人想到怎麼去發掘而已。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知乎 2016 年 12 月開始測試的桌面 Web 端新版問答頁面?
如何評價「你為什麼會從恆大集團離職?」的高票答案處於被修改狀態?
知了個乎:知乎蘇菲教你善解人意
怎樣高效地使用知乎?
為什麼知乎里討論日本戰國時代的人那麼多?

TAG:知识变现 | 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