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包子鋪,你會當老闆嗎?
摘要:
本文通過一個老闆被員工騙錢的案例,來分析老闆到底該如何與員工相處。
本文中包括如下內容:
老闆和員工,應該保持何種關係方能促進店鋪發展?
作為老闆,你對員工好,員工就一定會對你好嗎?
為什麼經常光顧店裡的顧客,時間長了,就不來了呢?
一、緣起
前兩天,李記和家裡的親戚吃飯,聽說了這麼一個事兒。
李記親戚的一個同學,打算開一個拉麵館,結果拉麵館沒開成,反而被拉麵師傅騙走一萬多塊。
李記聽完這件事,覺得此事背後的一些東西很值得深思,他的這個想法在我們身上,或多或少的存在,今天這篇文章李記就跟大家分享下這個事兒,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李記親戚的這個同學,姓郭,30歲出頭,以前在工廠里上班,算是個小領導,上班很多年,覺得上班沒啥意思,想辭職創業。去年10月份開始想做拉麵,考察了兩個多月,年前辭的職,年後就盤算著開店,過年這段時間,學了學入門的技術,三月初租的門頭,打算五一開業。三月底的時候,通過朋友介紹,請了一個拉麵師傅,師傅姓張,人看著很厚道,手藝也不錯,雖然剛開始工資給的不多,但是他也承諾了師傅,如果生意好了,肯定不會虧待師傅的。
從那以後兩個人就一起忙著五一開店的事。那段時間兩人相處的不錯,一起研究產品,一起研究經營,一起吃一起住,一起上班一起下班,用小郭自己的話說就是:「兩個人像親兄弟一樣,自我感覺沒有半點不妥」,師傅也沒有辜負他,挺賣力氣,感覺關係很融洽,那段時間的忙活也讓小郭對五一開店充滿了希望。
四月下旬的時候,張師傅接到了一個來自老家親戚的電話,小郭也不知道具體是什麼事情,但感覺張師傅家裡似乎是出事了,接完電話後,張師傅沉默了半天,轉天跟小郭說,想請假回老家處理一下事情,儘快回來,別影響五一開店,並向小郭要了不到一個的月的工資,說是手裡的錢比較緊張,用這錢做路費用。
小郭追問張師傅到底是什麼事,張師傅不說,但是面露難色,於是小郭主動借給張師傅1萬塊錢,並結清了工資,晚上還一起吃了飯,轉天將師傅送出了門。其實,當時小郭的錢也是很緊張的,但是小郭想著,作為老闆要善待員工,所以還是把錢給了張師傅。
隨後發生的事情,讓小郭對人生第一次有了懷疑。
原本張師傅說回老家5天,4月29號回來,不會影響新店開業,但是4月30號的時候,張師傅也沒回來,也沒有給小郭任何消息,開始時候,給張師傅發信息打電話還回,到後來索性就關機不回信息了,至今,也沒有聯繫上。
李記聽後追問親戚:「師傅想要走,結清工資可以理解,為什麼還要再給他一萬塊錢呢?」
親戚說:「小郭總是想著,只要他對別人好,別人就應該對他好。所以,他就想著,只要對師傅好了,師傅就能對他好,只有師傅對他好了,產品的質量才能有保證,店才能掙錢。」
二、李記分析:市場關係和人情關係的衝突
李記聽完這個故事,起初有點憤怒,覺得這張師傅不就是個混蛋嘛!做人怎能如此忘恩負義呢?但後來冷靜下來一想,感覺不對,李記覺得這個事一個巴掌拍不響,雙方都有問題,而且絕大部分問題在小郭這邊,最終形成這樣的局面是由於小郭嚴重混淆了市場關係和人情關係,這個結果也是兩種關係衝突的產物。
李記覺得,在中國,只要是有協作關係的兩個人,關係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情感關係:
也可以說叫人情關係,比如:親戚、朋友。有什麼事情,你讓他們去做,他會高效的去做事,且一般不會馬上找你要回報,做事之後還能更加促進彼此的關係。
第二種是市場關係:
比如:員工。這種關係就是典型的市場關係,給多少錢辦多少事,價值上基本是相等的。買賣東西,肯定是明碼標價的。提供服務,在人們心裡或是在市場體制下,每個人,每件事,也都其有價格,你給多少錢,我做多少事,做完事拿錢,這些都是現在被大家認可的市場規則。
第三種是混合關係:
人畢竟不是商品,在提供服務的時候,會產生情感,當然也有人會主動去提升情感,就像小郭這樣的。這就產生了第三種關係,混合關係。這種關係介於情感關係和市場關係之間,關係很難準確界定,掌控起來比較複雜,如果程度掌握不好的話,很容易產生負面的影響。當然,如果掌握得當,會發揮出比前兩種關係更大的能量。
李記覺得老闆和員工正常的關係應該是:以市場關係為基礎,適當建立情感關係,但情感關係絕不能超過市場關係,最重要的是,不要試圖用情感關係去管理(綁架)員工。
現在再來看小郭這件事兒,李記覺得,首先小郭沒有給張師傅足夠的工資,而且還不斷的跟張師傅研究他本職工作以外的事情,導致張師傅經常加班加點,這就是沒有建立好市場關係的基礎。「我老張就是個打工的,你小郭才是老闆,憑什麼需要你想的事讓我來想,你給我那份錢了嗎?」,李記覺得,在張師傅心理肯定有這樣的想法。
其次,兩人的關係過於緊密了,緊密到已經超過了市場關係了,這種緊密的關係會讓張師傅有種不安全感,讓張師傅覺得由於感情的存在,沒有辦法跟你去談錢,談錢就傷感情了。
第三,李記覺得也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小郭試圖用情感關係「綁架」張師傅,當小郭在不寬裕的情況下借給張師傅一萬塊錢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告訴張師傅:「在你最困難的時候,我都可以借錢給你,你回來可得好好乾啊,要不可對不起我。」這無形中是給張師傅一種壓力,這種壓力在一個打工者的身上完全可以壓垮他,讓他選擇逃避這個環境。這就是李記分析為什麼張師傅要出逃的原因。李記覺得,如果小郭不給那一萬塊錢,張師傅也許還會回來。老話說過,人能共甘苦、不能同享福的,但李記覺得,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共甘苦的,更何況是你的員工呢?
正是由於這三點,所以李記覺得,小郭應該對這件事負主要責任。
三、為什麼經常光顧店裡的顧客,就不來了呢?
李記今天之所以說這個話題,就是覺得這個話題很常見,而且還容易被我們的思維慣性忽視。
李記再舉個例子。李記當年開包子店的時候,旁邊有一家燒麥館,味道也不錯,生意還可以,只是這個老闆比較外向,喜好聊天,但凡是進燒麥館吃東西的顧客,只要他一有時間就要和人家聊兩句。聊的時候,感覺都不錯,都挺和氣,看不出什麼問題,家長里短的,什麼都聊,但是久而久之,這些經常和他聊天的顧客都不去他家吃燒麥了。
李記問過一個經常吃燒麥顧客,為什麼不吃燒麥,改吃包子了呢?這個顧客就說,我花錢吃飯,還的想著跟那老闆說什麼,沒話說吧,得罪人,找話說吧,費腦子,太累,乾脆就不去了,省事兒。
當時李記不太理解這是為什麼,現在看來,這個事的本質和文章開頭這事兒一樣。
顧客去吃燒麥是市場行為,建立的市場關係,老闆和顧客聊天,是想和顧客建立人情關係,人情關係可以建立,但是,一旦人情關係大於市場關係時,當市場關係和人情關係衝突時,很有可能就永遠沒有關係了。
四、編後: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當然,也有很多經營關係的高手,李記也見過在很多店鋪、連鎖企業,在談待遇的時候,都是寧願給股權、期權,畫大餅,也要少給工資,來降低運營成本。李記也見過很多企業和消費者打成一片,來提高顧客忠誠度的。
但是李記覺得,魚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你不可能一會兒跟員工稱兄道弟,一會兒又和員工談規章制度;你也不可能完全做到一會兒拿顧客當一家人,一會兒又跟同樣的顧客在商言商。
也許這些都是經營管理的方式方法,有其精妙之處,但是李記覺得,開店還是少一些套路,簡單些好。
(完)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包子創業交流平台(baozichuangye)
推薦閱讀:
※做餐飲的想貸款,如何選擇合適的銀行和貸款類型?
※讀完本科的人再出國去讀一個西廚專業父母不能接受,該怎麼辦?
※經營自助餐廳時若遇到不依不饒的客人,如何妥善處理糾紛?
※中國餐飲業的服務員工資這麼低,他們的出路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