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vs小公司,大容量vs小容量

哦我畢業的那個年代(2011年)很多人第一份工作喜歡去大公司,現在的90後、95後貌似喜歡創業的比較多。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更是傾向大公司,因為基本上只有大公司才能辦工作簽證(h1b),小公司基本上不會招留學生。而且很多人為了留在美國會降低自己的職業選擇,比如去一家赫赫有名的大投行當IT之類的,但其實這裡真正的量化交易是距離很遠的。

說實話,量化金融這東西,入門比較難,大公司會非常挑剔,有IMO金牌就不要銀牌,而且他們確實有挑人的資本。但另外一個大實話,入了門之後無論啥公司都差不多。大公司一般分很多個小組,每個小組自負盈虧,可能人數比較少,交易一部分市場,組與組之間其實沒啥關係;所謂小公司,可能就是類似大公司的一個小組,也是交易一部分市場,事實上大家乾的活差不多。而且大公司的爛組也不會很多錢的。

當然,有的大公司不大一樣,他們管理資金比較多,不大可能分這麼多小組小打小鬧。比如一些公司分大組,期貨一個組,股票一個組等等。其實這些大公司剛進去不管是啥學校的PhD也是清洗一下數據,研究一下signal,或許到了VP還是研究signal,到了SVP或許好一些,大概這樣。很多公司會計算personal pnl,演算法很多種的,畢竟你是開發signal的,signal融進系統里產生的收益如何估算會有點古怪。因此,很多時候並不是說我清晰地知道我的策略賺了多少錢,然後我要從這裡提多少百分比的利潤作為獎金。

有的是在大型買方資管公司工作的,規模萬億美元,自己或許就管幾百億美元,但這些都是偏指數型的,換倉頻率極低。

如果回國的話,說句大實話,美國回到中國做量化的我也大概知道一些,他們的成績並不跟他們在美國的職位、年限、公司名氣成正比。當然,有些人就是利用美國大公司中高層的光環來募集資金,招國內的碩士博士來做策略,也過得挺好;或者有些走高端路線,搞搞豪華寫字樓裝點門面,做一些固守、定增這類更穩的策略,依靠銷售優勢生存,也是可以的。

如果是國外那種大容量的策略,回國之後其實起步階段募集不了這麼多錢,因此說實話相對國內其他同類產品的優勢就不會很大。因此,一些本土公司的本土高管經常放炮說「華爾街回來的所謂明星大牛水平還不如我們招的一些小研究生」。海外回國發財的一般是一些海外做高頻回國也做高頻,或者回國比較早,規模比較大,他們都是2015發大財的。當然,錯過那一波就比較難了。比如像我還要開高頻知乎live: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推薦閱讀:

程序狗沒有金融學位申請Quant職位會遇到瓶頸么?
什麼是Financial Econometrics 金融計量學?
在國內做 Quant 累嗎?能像正常工作一樣朝九晚五,周末正常休息嗎?
存在商用的 option pricing 軟體么?
什麼是隱含波動率 (Implied Volatility) ?

TAG:高频交易 | 宽客Quant | 金融工程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