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編碼:文本圖形(ASCII Art)術語的批判性觀點

幾種類型的文本藝術展開批評性的概述,包括但不僅限於ASCII,西文和中文的ANSI,Shift-JIS,Unicode以及PETSCII藝術。文中展示了一系列實例並簡要介紹了其特點、歷史和流行的用途。一個流傳廣泛的觀點是這些藝術風格僅僅是其所使用的技術協議的產物,但其中的一些風格在歷經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後逐漸形成一些用戶亞文化,並逐漸加入了特有的慣例和偏好。到20世紀90年代,若干亞文化群體都對ASCII和ANSI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

今天,文本藝術通常以圖片或視頻的形式在網路上傳播,外觀已經超越材質(字元編碼)成為文本藝術最重要的元素。當我們瀏覽社交媒體上的#PETSCII標籤時,我們可以發現許多看似PETSCII的圖像,但它們未必使用了PETSCII編碼,甚至沒有使用PETSCII字元。本文認為,物質主義和流行美學都無法解釋今天的文本藝術流派。根據上下文的不同,其內涵也會相應的進行不同的組合。文本藝術流派本身可能並沒有做錯什麼,但顯然他們可以更好的為未來做好準備。

原文鏈接:Beyond Encoding: A Critical Look at the Terminology of Text Graphics (1–2/2017) ? WiderScreen

作者 Anders Carlsson

info[at]goto80.com

藝術家,研究者

protoDATA

文本藝術、字元藝術、微寫書法、打字藝術、ASCII藝術、視覺詩歌、文本模式藝術……這些過去幾個世紀以來,出現了種種術語用以描述使用印刷符號組成的視覺藝術作品。這類術語在之前通常是基於美學、藝術運動或是宗教信仰的。但我們今天所使用的相關術語,卻通常是來自於技術概念。特別是使用字元編碼命名的ASCII,PETSCII和Shift-JIS。字元編碼,簡單的說就是將數字代碼分配給每個字元,從而更加容易的對其傳輸和解碼。小寫字母"a"在ASCII和Unicode中的編碼是97,在EBCDIC中的編碼是129,而PETSCII中則編碼為65。

從技術角度講,正確的識別編碼對於能否正確地顯示文本圖形是至關重要的,這導致了ASCII藝術、Shift-JIS藝術和PETSCII藝術等不同流派的區分。但對於美學和文化領域來說這究竟有多重要?我第一次考慮這個問題,時我在為我的「文本模式」博客收集和分類作品時。當瀏覽過數萬張文本圖形圖片之後,我日漸發覺識別作品的字元編碼是一件非常困難甚至不可能的事情。對於一副1960年代的列印稿來說,是如何知道它使用的是ASCII、EBCDIC、博多碼、莫爾斯碼,還是別的什麼編碼方式呢[1]?如果在編碼未知的情況下,我們應當如何對其進行分類呢?針對文本圖形來說,是否還有其他的分類標準?

在大眾話語中ASCII藝術(ASCII art)通常被用作一個總括術語,這其中同樣也包含了許多與ASCII關係不大甚至完全無關的作品:19世紀的打字機作品(完成於ASCII編碼出現之前),Twitter藝術(使用Unicode的UTF-8編碼而非ASCII)以及視頻文本轉換作品,比如說《黑客帝國》里的文字視頻(使用未知的字元編碼、甚至根本沒有使用字元編碼)。在這種情況下,其外觀相比製作方式來說更加重要。

因此ASCII藝術有著兩種相反的用途,最廣義的情況下,它可以被理解為建構於視覺美學之上的某種大眾文化流派,這種情況下它脫離了其原有的技術背景,並隨著所處的時空背景而變化。而前面所提到的更嚴格的定義,則是基於技術決定論的,這種情況下所說的ASCII藝術是指所有客觀上使用ASCII字元編碼的圖像都可以視作ASCII藝術。

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簡要的介紹ASCII, ANSI, PETSCII, Shift-JIS和Unicode藝術,以及這些概念是如何在技術、文化和美學的共同作用下出現的,並探討當未來這些字元編碼逐漸過時之後,可以用作替代的文本圖像分類方式。

文本圖形的實質

嚴格的來說,字元編碼對於作品的外觀沒有任何的關係。除非觀眾可以清楚的了解到編碼和製作流程,當使用ASCII編碼的作品被使用彩色矢量字體展示在警告標識或象形圖像上時,幾乎不會被人們認為是ASCII藝術。雖說如此,但這並不意味著字元編碼的實質並不重要,反而我們需要提煉其超越編碼的內涵。

下面的模型針對基於電腦的文本圖形提出,但也可以應用與諸如打字機、書籍和視頻等與編碼無關的文本圖形。因此,該模型不僅適用於一般的大眾文化觀點,也適合於高度具體的唯物主義研究。它基於Carlsson & Miller (2012) 所提出的模型,並且劃分了七個層次:從觀眾的感知,媒體、格式及美學再到通過編碼放入字元映射表的抽象符號系統。

表1:文本圖形模型

7.感知t感知文本圖形的事件地點和方式

6.展示t媒體(屏幕、紙張、紡織品)及其特性(寬高比、解析度、顏色、工藝)

5.格式t存儲和協議(txt、doc、markup、圖像、影片、控制字元、元數據、代碼)

4.設計t字體(設計、解析度、尺寸、固定或是可變寬度)和排版(網格系統、顏色)

3.製作t平台(電腦、打字機、紙張),界面(鍵盤、滑鼠、應用程序),技術(手工、轉換、繪圖、所使用的字元),上下文(亞文化、藝術、大眾文化)

2.編碼t一組符號是如何組織到一張字元映射表的(Whistler, Davis & Freytag 2008)

1.符號t符號系統的抽象集合(語言、字母、ISO圖形符號)

ASCII藝術(ASCII art)

嚴格來說,ASCII藝術只能使用ASCII標準所包含的256個字元中的96個[2]。在1990年代的互聯網Usenet新聞組,如alt.ascii-art中,這是一項被嚴格執行的要求,因為其他的字元不能被正確的顯示,甚至可能讓觀看者的電腦系統崩潰[3]。這鼓勵人們發展出一種使用字母和數字字元,創作以線條為主的文本圖形的美學,有時這類圖像被描述為「基於結構的」(Xu, Zhang & Wong 2010)。這些作品通常使用等寬的單色字體,象徵性的描繪出動物、面孔或是物體。

圖 1. 西方ASCII藝術作品。左邊為新聞組風格,來自於Joan Stark (1998);右邊為圈子社區風格,來自於Stylez (1995)。

在一些特定的所謂圈子(scene)中,ASCII藝術有著相似的基本含義,雖然它們通常使用低解析度的像素字體,相比新聞組風格的ASCII藝術來說更像是塗鴉或標識設計。但關於什麼是ASCII藝術「真正的」組成元素的觀點衝突卻從未停止。其中一組衝突觀點圍繞著字體展開,特別是在PC和Amiga文本藝術家之間。Amiga ASCII通常使用「Topaz」(黃玉)或類似的字體顯示[4],其斜杠和反斜杠 / 和 連接在一起時會僅僅排列在一起,只有很小的空白甚至沒有空白(參見Stylez的作品)。而使用MS DOS字體的PC則並非如此,就像下面Simon Jansen的作品所展示的那樣,字元中間會有一些空白,這是Amiga和PC ASCII藝術彼此不兼容的原因之一,也正是在此基礎上它們發展出了不同的美學。

圖 2. 星球大戰ASCII藝術作品,來自Simon Jansen。

另一組衝突則涉及到那些數量頗多的,使用了超出原有的96個字元的作品。這類作品通常被標記為方塊(block)ASCII、擴展ASCII或高位(high)ASCII,由於這些作品使用的字元超出了原有的96個字元,一些死硬派批評家會批判其為「不是真正的ASCII」。在這種意義上,雖然使用使用了相同的字體和編碼,ASCII和ANSI藝術(下面會提到)仍然有著非常明顯的界限。

Shift-JIS藝術(Shift-JIS Art)

在日本Shift-JIS藝術通常直接被稱作ASCII藝術,或其簡稱AA,而在西方則被稱為Shift-JIS或SJIS藝術。這類作品通常使用通過Unicode的UTF-8編碼的日文字元,或是使用了專門針對日文的Shift-JIS或EUC編碼,並使用了MS PGothic或Mona這樣的日文字體。由於使用了比西文ASCII大得多的字元映射表和可變寬度的適量字體,讓日本的ASCII藝術於西方的同類作品有著顯著的區別。正如Illiozilli和Runte0531的作品中展示的那樣,相比西方的ASCII藝術,這些作品可以展現出更加精細的細節和複雜的形狀。

圖 3. 日文ASCII藝術。左邊是Illiorzilli的機器人(2013) ,右邊是Runte0531的肌肉Pedobear熊 (2013)。

值得注意的是,ASCII藝術在日本要比其他許多國家更加流行。類似Pedobear熊(クマー)和Mona貓(モナー)這類起源於2channel等基於文本的網路論壇的流行模因(meme)甚至出現在主流文化當中。另一種ASCII藝術的主流形式則是繪文字,一種類似於西方世界所使用的 ;) 表情符號,但更加複雜的(並且使用了橫向排列)表情符號系統。

你可以看到開心的笑臉「(* ^ ω ^)」或是掀桌子的繪文字 ( ╯°□°)╯ ┻━━┻ 或是「滑稽」(Lenny)笑臉( ?° ?? ?°)。正因如此,ASCII藝術在網路文化中十分普遍,並經常被匿名的作者們複製粘貼並中心組合,這使其產生了於西方世界不同的感知和語境。

ANSI藝術(ANSI Art)

從美學的角度來看,ANSI和ASCII藝術之間的主要區別是ANSI使用了顏色。ANSI和ASCII使用了相同的字體、字元映射表、工具和解析度,但ANSI藝術可以使用兩種顏色:每一個字元都可以分別設置一種背景色和一種前景色。

在Amiga電腦上,顏色通常用來為傳統的基於線條的ASCII藝術作品上色,這類作品有時被稱作Amiga ANSI。而PC平台的藝術家們則利用陰影字元█、▓、?和?開發出一種獨特的風格。由於ANSI藝術對陰影字元的關注,讓其在視覺上更接近於像素圖像,特別是在使用較高解析度時這種趨勢更加明顯。因此ANSI藝術常常被誤認為是像素圖像的一種形式而非文本圖像。

圖 4. ANSI作品,來自於Judas/Blocktronics (2015).

在台灣,熱門的基於文本的電子公告牌PTT上存在著一個繁榮的ANSI藝術圈子。PTT是全世界訪問量第860名的網站,並且它大量的使用了ANSI圖形。它使用的中文字元映射表相比西文編碼來說提供了更多可供選擇的方塊。也因此產生了一種獨特的美學,它不再關注於陰影字元,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全部由彩色方塊組成的幾何形狀上,就像下面jacky90527和其他人的作品中所表現的那樣。

圖 5. 中文ANSI。上圖:jacky90527製作的PTT登陸界面。下圖:未署名作者於2013年的作品。

PETSCII藝術(PETSCII Art)

PETSCII是Commodore為其8-bit電腦如PET系列和Commodore 64開發的字符集。今天,PETSCII藝術通常是指使用Commodore 64內置字體所製作的圖形。這一字體包含了大量半圖形化字元,如原型、方塊和三角形等等,使其可以使用與ANSI藝術相似的方式創建網格馬賽克。

與ASCII和ANSI不同,PETSCII藝術並未被其所屬的圈子作為一種單獨的工藝品發布。直到2010年代早期,PETSCII在網路上也只有零星的記錄,直到2013年之後,人們對PETSCII的興趣才開始增加。利用現代電腦製作PETSCII的程序可以將圖像作品保存為常用的圖形文件格式,而不僅僅是針對Commodore 64的專用格式。

這些條件的成熟擴大了人們對將PETSCII作為一種創意媒體的興趣,就像更加脫離技術本身而成為某種亞文化規範的ASCII和ANSI那樣。在一些大眾的觀念中,PETSCII圖形既是一組通過GIF動畫展示的、利用網格組織的字體。而在另一邊的Commodore 64圈子中,關於什麼是「真正的PETSCII」的討論仍在繼續。[5]

圖 6. PETSCII作品,來自於Raquel Meyers (2015).

圖 7. PETSCII作品,來自於Redcrab (2014).

Unicode藝術

Unicode的UTF-8和UTF-16系統被今天大多數的操作系統、平台和網站所使用。以9.0版為例,Unicode涵蓋了超過12萬8千個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書寫和符號系統的字元。對於來自於像日本這樣有著若干互不兼容編碼標準的國家的藝術家來說,Unicode作為一個統一的標準而廣受歡迎[6]。但即使如此,人們也很少討論「Unicode藝術」。ASCII藝術或是AA在日本仍然佔據著主導地位。而對於西方世界來說關於Unicode藝術的討論就更加罕見了。一個可能的原因是西方的文本圖形早在Unicode成為主流之前就已廣泛流行,而Unicode則缺乏對於這些傳統的支持。[7]

實際上幾乎沒有跡象表明Unicode藝術會取代ASCII藝術成為西方世界中文本圖形流行的統稱。但也許未來的ASCII和PETSCII藝術家們可能會使用Unicode藝術來描述「另外一類」非傳統的文本圖形;那些需要更多字元、顏色、矢量圖形和Unicode功能的作品:如日文ASCII藝術、中文ANSI藝術、Twitter藝術、顏文字藝術及「修飾符」(Glitchr)這類實驗性的文本藝術。

結語

正如本文所述,文本圖形對分類是文化與亞文化、不同地域文化及技術的複雜融合。在多數場合下,它們是以像PETSCII、ANSI和Teletext這樣的編碼格式命名的,即使它們的關鍵特徵是低解析度的字體和標誌性的半圖形字元。

其他的分類方式則更多的基於它們所使用的字元。無論是東方或是西方,當ASCII藝術家們使用數字及字母進行創作,並主要專註於線條而不是方塊時,無論是大眾文化或是特定的愛好者圈子通常都認為這些作品是ASCII藝術。但是同樣的,當東方或西方的ASCII藝術家們專註於幾何圖形或方塊字元而不是字母、數字和線條時,情況則變得更加複雜。在創作社區圈內使用了一系列模糊的技術及美學概念對其進行分類。而在流行文化中這些作品在沒有更恰當的辭彙描述的情況下甚至被稱作像素藝術。這種風格也被稱作是「基於色調的(tone-based)」以區別於「基於結構的(structure-based)」(Xu, Zhang & Wong 2010)。

在此我建議使用文本馬賽克這一概念來描述這些作品。作為一種美學概念,我發現將使用方塊元素為主的作品歸為一類是非常有用的,這其中包括了一系列文本圖形作品,它們技術上可能來自於ASCII、ANSI、PETSCII、Unicode、Shift-JIS、電傳打字機及1980年代許多不同類型的8位電腦。這些作品較少涉及字母、數字和製表符,取而代之的是它們專註於塊狀元素如█、?、和 ?,幾何圖形如◢或●,以及ANSI藝術中的陰影字元▓、?和?。文本馬賽克使用了與ASCII藝術相同的基礎材料,但卻具有其獨特的美學特點,在視覺上類似於瓷磚馬賽克、古代編織或針織工藝品,以及1960年代極簡主義的繪畫作品。因此,相比通常的排印作品,它建立了新的歷史、文化與美學連結。[8]

圖 8. 文本馬賽克的例子,第一幅Shift-JIS作品來自於asciiart (2010),第二幅ASCII作品來自於Irokos (2017)。

在這篇論文中,「文本圖形」被用作一個總括術語來描述ASCII藝術、文本馬賽克和相關的現象。避免使用「藝術」一詞則是考慮到文本圖形在歷史上相比藝術而言,其與工藝有著更緊密的關係。其中的一個原因則是其參與者——從早期的印刷裝飾、到打字機作品乃至近年來的場景藝術——都更加強調角色的技能和手工而不是思想、概念和環境。

希望這些概念和文本圖形的模型能夠幫助未來的研究者,更好的將材料、歷史、美學和文化結合起來。

參考資料

所有鏈接驗證於2017年6月14日

Carlsson, Anders, and A. Bill Miller. 2012. 「Future Potentials for ASCII Art.」 Future Potentials for ASCII art

Danet, Brenda. 2003. 「Pixel Patchwork: 『Quilting in Time』 Online.」 Textile 1(2): 118–43.

Whistler, Ken, Mark Davis, and Asmus Freytag. 2008. 「Unicode Technical Report #17: Unicode Character Encoding Model.」 Unicode Character Encoding Model

Xu, Xuemiao, Linling Zhang, and Tsien-Tin Wong. 2010. 「Structure-based ASCII Art.」 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SIGGRAPH 2010 issue), 29 (4): 52:1–9.

注釋

[1] 這裡列舉了174種不同的編碼: Category:Character sets.

[2] ASCII的早期版本使用7-bit編碼,包含128個字元,其中32個是不可列印的控制字元。

[3] 可以參考alt.ascii-art FAQ中的例子:Alt.Ascii-Art FAQ.

[4] Amiga ASCII藝術家開發了一些類似於Topaz的字體並專門用於ASCII藝術,如Desoto的mO』sOul,Nudel的P0T NOoDLE以及Mortimer Twang的B-Strict。

[5] 「If you can print it, it』s PETSCII」是2013年Plain PETSCII Graphics Competition比賽的口號,這場比賽限制了可以使用的字元的範圍。

[6] 日本同時使用幾種不兼容的編碼標準,如JIS,Shift-JIS,Unicode和EUC,且沒有事實上的標準編碼。

[7] Unicode 並不包含一些來自於 PETSCII, MouseText, Videotex, Teletext, ATASCII, Amiga ASCII, SharpSCII的字元

[8] 可以參考Danet (2003)將互聯網中繼聊天(IRC)中的文本圖形與傳統的針織工藝聯繫起來的文章

推薦閱讀:

如何用Python挽救鑒黃師的職業生涯

TAG:ASCII | 美术 | 计算机图形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