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追尋自由之思丨辯論修養漫談之十四

《辯論修養》第十三單元首先解答如何進行有思想的表達,重點講解如何進行總結陳詞,介紹四辯脈絡。從兩種四辯框架到四辯的三個層次,力圖解讀批判性思考與建設性表達。

【本文為《辯論修養》課程新傳媒助理、南開大學哲學系楊天嬌所寫,與諸君分享】

20世紀政治理論家漢娜·阿倫特曾說:「我們的戰鬥,是爭取自由的戰鬥。」回溯人類思想史上對於自由的思考的歷史,經歷了從批判性思考到建設性表達的過程。

在古希臘羅馬時期,自由尚未作為一個哲學概念引起哲學家的重視。自由僅僅是存在於政治生活中的政治自由,屬於公民身份的自由,相對於奴隸的自由。

當亞歷山大的遠征和馬其頓勢力的崛起打破了古希臘平靜的生活,歷史進入希臘化時期,失去政治自由的人們開始關注主體內心的自由。

在此時期的斯多葛學派伊壁鳩魯派(獨斷論)、懷疑派,對自由的關注轉向了人的內心。

文德爾班評價說「因為他沒有戰勝他身外世界的力量,他就必須戰勝他身內的世界,他必須戰勝外在世界給予他的影響。」

如黑格爾所言:「在現實世界的悲苦中,人退回到了它自身,並在那裡尋求現實世界中已經再也找不到的和諧。」「通過這種自覺的否定自我意識為它自身爭取到他的自由的確定性,才會到達那種自由的經驗,而且從而把這種經驗提高到真理的位置。」

一直到中世紀哲學家保羅和奧古斯丁的思想中,自由從現世生活的實在的自由轉變為了內在的個體的自由,自由等同為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意義上的自由,是指人選擇的自由。

在奧古斯丁的早期思想中,自由是上帝給人的最高恩典,人可以自由選擇為善或作惡。自此,哲學意義上的自由,被困在人的主體內部,成為抽象的個體的鬥爭在內部的自由。矛盾的中心在於「當意志命令身體時,身體會服從命令;但當意志命令意志本身,卻遭到了反抗。」

人們對等同於自由的自由意志這一哲學概念,進行了長達千年的爭論和批判性思考。從某種意義上,這種將自由等同於自由意志的預設,成為了追求自由的人們的思想枷鎖,宣揚真正的自由來自於內心深處,滿足於意志的自由而倦怠於訴諸行動,有利於維護極權主義社會的穩定。

當漢娜·阿倫特意識到極權主義的禁錮,著述《極權主義的起源》,並隨後寫作《論革命》反對極權主義,熱烈倡導政治自由,希望人們能夠勇敢追求人之為人的尊嚴。在作為阿倫特的思想核心的自由,是建設性的自由。她認為只有具有主體間性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自由必須表達為具有創新性的行動。

「政治存在的理由是自由,它的經驗領域是行動……人是自由的——有別於他們對自由天賦的擁有——只要他們適逢其時地行動;行為自由就是行動」在漢娜阿倫特理論體系中最重要的三個範疇「行動」「自由」「公共領域」之間的關係中,漢娜阿倫特希望能夠建設人人擁有自由的公共領域,尤其強調為言論自由。

而這種公共領域的建設依賴於人擁有的自由,而這種自由表達為創新性的行動。這種行動能夠創造歷史和奇蹟,是人類歷史的發展不同於自然界發展的根本原因。人類可以期盼社會發展中的奇蹟是因為,社會中的奇蹟是作為歷史主體的人自己創造的。

正如阿倫特在《黑暗時代的人們》中所期待的那樣,「即使是在黑暗的時代中,我們也有權去期待一種啟明(illumination),這種啟明或許並不來自理論和概念,而更多地來自一種不確定的、閃爍而又經常很微弱的光亮。這光亮源於某些男人和女人,源於他們的生命和作品,它們在幾乎所有情況下都點燃著,並把光散射到他們在塵世所擁有的生命所及的全部範圍。像我們這樣長期習慣了黑暗的眼睛,幾乎無法告知人們,那些光到底是蠟燭的光芒還是熾烈的陽光……」

思辯能力是關乎個人生存發展的重要素質,許多人應對工作管理、生活規劃、交流表達、團隊協作、社會競爭的過程中,總會有想不明白、說不清楚、怯於溝通的能力局限。

如何提升個人思辯能力?

《辯論修養》從「認知-判斷-選擇-堅守」的能力鏈條出發,系統完整的介紹個人思辯能力的養成,並細緻分析思辯能力背後的個人修養。

騰訊課堂課程首頁網址:辯論修養(思辯能力訓練)_騰訊課堂 【如果有「不能跨號支付」等問題,請點擊手機右上角用Safari或其他瀏覽器打開】

網易雲課堂:辯論修養 - 網易雲課堂

課程諮詢qq群:612531653

辯心雕龍微信公眾號:bianxindiaolong

新浪微博:南開老沙 或搜索用戶「史廣順」Sina Visitor System


推薦閱讀:

如何論證希特勒拿著iPhone的照片是真的?
相見恨早還是相見恨晚更讓人遺憾?
【舊文】一篇被和諧了無數次都沒發出來的文章
您當過辯論隊豬隊友嗎這是什麼體驗?

TAG:辩论 | 思辨 | 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