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MES案例研究3 – 質量門檢查

某發動機工廠的總裝下線工位成為一個瓶頸工位,平均操作時間近2分鐘。

該工位有一些簡單的附件裝配作業,並且配置了質量門檢查。

由於業務邏輯較複雜,首先從資料庫的層面進行檢查,發現此工位的一個關鍵查詢SQL查詢時間較長,用了近86秒。於是先對硬體進行升級,把SGA從4G升到8G,結果查詢時間降低了18秒,略有改進,但還不能達到業務設定的節拍時間。

接下來進一步分析業務邏輯。

最終下線質量門是一個綜合檢查站,要檢查:

1) 發動機的工單狀態是否正常。

2) 發動機的質量狀態是否正常。

3) 發動機是否被質量扣留。

4) 發動機的檢測結果是否正常。

5) 發動機是否有未清除缺陷。

6) 發動機的AUDIT結果是否正常。

7) 發動機是否經過所有的關鍵工位。

8) 發動機是否存在少裝或多裝零件。

這其中,邏輯最複雜、最消耗資源的是最後一步少裝檢查。

少裝檢查的邏輯是:

少裝/多裝物料 = 應裝物料(BOM) – 已裝物料 + 實時替代件轉換

技術方面的困難主要是因為:

1) BOM是一個動態的結構,需要根據工單上線時間、結構有效時間、零件有效時間進行動態地計算。

2) 存在分裝,並且BOM也有層級結構,這樣計算BOM時需要進行遞歸查詢。

為了減少動態計算BOM的時間,從技術上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1) 建立一個視圖,欄位包含所有總成件、分裝件、零件等對應的所有信息,用上線時間作為計算的依據。

2) 建一個物化視圖,對應此視圖的結構。

3) 定期刷新物化視圖,從而提前得到需要的數據。

這個改進有效減少了實時遞歸查詢所消耗的時間。

另一方面,對業務流程進行改進:把該工位拆分為兩個工位,第一工位做裝配,第二工位做檢查,這樣就減少了裝配作業所佔用的時間。

經由上述改進,終於把工位節拍減少到58秒,滿足了生產的要求。


推薦閱讀:

MES在流程製造和離散製造中的需求差異都有什麼?

TAG: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