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回到過去的時光機,但我有直面慘淡的勇氣

創作者:周小寬,從事心理學工作多年,專欄作者。關注自我成長、兩性關係,一個溫暖而有力量的心靈陪伴者。首發公號胡慎之(hushenzhixl)

Part 1

「童年過得很糟糕,如果可以,我想回到過去對自己說,我還沒有做好準備,我真的不要來到這個世界。」

多少個人想有時光機,哪怕只回去十秒。抱著那個時候的自己,愛她,安撫她,陪伴她。

可是,十秒不夠。而且我們沒有時光機。

儘管回到童年的留言看得我止不住眼淚,因為那個裡面也有我自己。

但是我也清楚地知道,我們不可能讓童年重新來過了。

接觸心理學,看心理學的文章,到後面有很多人開始面對自己的創傷了,痛苦翻湧出來,怨恨翻湧出來,知道現在自己的種種性格的弱點、人格的問題都有著童年的影子,如影隨形,再然後呢?

從某個角度來看,生命是否有著非常殘忍的真相?還是只是我的是這樣?我該如何面對呢?

Part 2

我想起了最近的一個低票房電影《當怪物來敲門》:

主人公是單親家庭的12歲孩子康納。

他的父親已經在美國再度結婚生子,經濟能力差,只能接待他去過個聖誕節,而他的母親罹患癌症情況越來越糟已經無法照顧他。

他以後唯一可以依靠的外婆,又是個讓他難以產生依賴感,難以親近的,脾氣糟糕,有強迫症的老人。

整部電影,這個孩子生活的環境都籠罩著一層悲哀、寒冷、孤獨無助的氣息。

作為觀眾的我,不由自主將自己代入了這個孩子的內心。

當面對即將到來的最親愛的母親的離世時 ,我也無法剋制地悲傷不已。我覺得這種痛苦是一種無法承受之痛,現實對孩子太不公平。繼而,我也替他感到憤怒。

「為什麼這樣的命運降臨到這樣一個男孩身上?」

這是我替康納對命運提出的質問。

Part 3

為什麼這樣的命運會降臨到我身上?

這是很多有童年創傷的人對命運提出的質問。

但是心理電影並沒有去探究命運為什麼會降臨在這個男孩身上,也沒有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故事的重點,放在這個男孩如何面對這樣的命運。

在痛苦面前,男孩因為現實的殘酷而對自己編織了很多謊言。

他急切想要逃避這種殘酷,他否認媽媽的重病,他不接受母親的離開。

這種不接受的強迫思維,讓他自己的內心也產生了巨大的衝突。

他欺騙自己,拒絕真相,焦慮抑鬱,常常在噩夢中驚醒,也對別人都滿含憤怒。

突然出現的老樹精給他講了三個有啟發力量的心理學故事(歡迎大家去找電影來看),最後,逼著康納講出關於他自己的故事,當康納承認了關於自己生活的真相。

媽媽罹患癌症,隨時都會離開,他也覺得非常辛苦,從期待媽媽好轉、到絕望、到最後他已經受夠了這種害怕媽媽隨時離開的煎熬。

他開始希望這件事趕緊結束(媽媽離世),但又覺得自己如果放手讓媽媽走就是個壞孩子

說出了真相之後的康納得到了解脫和力量,在平靜中他去醫院和媽媽完成了最後的充滿愛的道別。

這部電影,以一個不幸的孩子的故事作為開頭,給我們講了一個孩子在痛苦中面對自己的全部真相而從中獲取力量的故事。

這種真相,不僅僅是關於發生在他身上的糟糕的事情,不幸的童年,還包括了置身其中的他自己,他的反應、他的軟弱逃避、他的自我欺騙、他的內心衝突。

Part 4

我們都有探尋真相的本能,因此我們會思考童年,思考現在,思考我們的親密關係和人際關係。

但是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探究真相的時候,請告訴自己:

真相不僅僅是我們選擇看到的,還有那些我們選擇看不到的。

童年有創傷,這是一個真相,但是童年的創傷很多人都有,這同樣也是一個真相。

有心理學家說過,幾乎很難想像一個人完全沒有創傷的成長。

當我們埋怨自己的親密關係中的伴侶時,我們會看到自己的故事:

我之所以特別缺乏安全感特別需要對方的愛,是因為我的童年很缺愛,沒有被人關注過,這是真相;

但是我們卻往往看不到對方的真相,他(她)之所以給不了那麼多,之所以遇到問題就會逃避或者攻擊和傷害我,是因為他(她)和我們一樣,也有關於童年的創傷的真相。

你似乎接受了童年的真相,創傷的真相,父母的真相,但是你接受了我們生而為人的真相了嗎?

Part 5

認知療法中,認為人的心理問題就是來源於錯誤的認知。不接受真相,就不能建立良好的讓我們獲得平靜的認知。

打個比方,

對於一個糟糕的事件A,如果你的認知是B1,即我覺得自己本應該過得特別幸福,但是為什麼偏偏是我這麼倒霉?這一切都是不幸的命運造成。那麼你會對事件A感到格外難以接受,你假想所有人都比你幸運和順利,於是你順理成章地產生了情緒C1——憤怒、痛苦,你質問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在執念中,無法解脫。

但如果你的認知是B2,即本來這個世界上就有很多不順,很多無常,很多不公平,我遇到了糟糕的事情,一點也不稀奇,這就是大家身上都有的普遍規律,只要活著就有可能,那麼你產生的情緒就是C2——平靜、接納、不掙扎,甚至你會對這件事沒有變得比現在更壞,懷有莫名感激。

生而為人的真相,才是我們最應該去探究的真相。童年的真相,只是一部分。

如果把眼光只放在為什麼這件事會發生在我身上,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童年,給自己現在的所有痛苦、不順、軟弱找個源頭。

那麼你只是有第一步,你接納了自己有創傷的這一部分,是的,比偽裝幸福要好,比粉飾遮掩要好,但是這還只是一部分。

你需要抽絲剝繭,看到更多,特別是關於你自己一直阻撓自己看見的部分。

Part 6

童年創傷,如果僅僅作為一個讓我們今天陷入糟糕的潛意識自動化思維的理由,那麼你僅僅停留在看到這個理由上,停止更多地尋找那些你內心的真相,這反而是對成長的阻礙。

對於小男孩康納來說,如果他一直去質問上帝為什麼奪走我的媽媽,而不是我同學或者任何一個人的媽媽,我想他很難再重新快樂,也難以獲得真正的平靜。

他可以把全部憤怒發泄在上帝或者其他看起來快樂的人身上,或者埋怨所有人對他不好,但是這無法真的解決他的問題。

當他不再抱怨他人,放下對命運的憤怒,接受媽媽即將離開的現實的這一刻,他才找到了被自己層層掩蓋的真相。

他的痛苦不僅僅來源於媽媽會死,他的痛苦還來源於媽媽癌症後期的生活狀態讓他感到煎熬,他想在心裡做好媽媽離開的準備,但他覺得自己如果真的在內心對媽媽放手,就是個非常壞的孩子,就等於背叛就等於殺死了媽媽。

巨大的心理衝突,被掩蓋的真相,才是康納在電影開始就非常難受整夜做噩夢的根本所在。

當他找到了有關自己命運的這個真相時,他才得到了平靜。

在平靜之後,他重新投入了原來被自己隔絕的生活。

他搬進了外婆為他準備的房間,翻開了媽媽小時候畫畫的冊子,他又有力量去愛了。

Part 7

不管我們經歷過怎樣的童年,我們都已經是有選擇的成年人了。

你選擇以怎樣的認知態度來面對你的人生、面對發生在你身上的一切、面對這個世界?

在所有具體的認知態度里,我覺得這句有哲學意味的話非常好:

「所謂生而為人的真相就是:深切地認識到任何一個人都不是宇宙的中心。深切認識到幸福來源於自己的內在,強求自己這個世界順應自己的慾望,是找不到幸福的。」

停止強求世界順應自己,我們才能有力量去接納真相。

無論是對於已經過去的童年、虧待我們的父母、糟糕的伴侶、沒素質的領導還是欺負你的路人。

Part 8

人是適應性極強的物種。

「適應」是神經元的一種特性。當新的刺激出現時,神經細胞會產生強烈反應,但之後,神經細胞會逐漸「習慣」,對已經適應的刺激反應會趨於緩和。

也就是說,當你適應了某種糟糕的環境,這種環境給你帶來的痛苦刺激會越來越小,而當你適應了某種令人興奮的環境,這種環境帶給你的興奮和愉快也同樣會逐漸減少。

這項研究告訴我們,我們不會一直停留在不幸福的低潮或者極度幸福的頂峰,這是我們的神經細胞決定的。

如果你一直停留在某種不甘、憤怒或者痛苦中,那其實是你自己要求自己這樣做的。

你不允許自己走出陰影和痛苦。為此,你也不斷在花費著能量。

有人問,我看了很多心理學的書和文章,我知道啊,知道所有的道理,我也知道父母的局限所以不可避免地造就了那樣的童年,可是為什麼我知道那麼多道理,還是做不到?

Part 9

這個問題,我也思考了很久,為什麼對於有些道理和事實,知道我們卻做不到,知道也無法釋懷,知道也不能平靜。

我想,那是因為知道不等於接受,不等於接納,知道了真相不等於自己就擁抱了這個真相。

即使是已經過去了二十年三十年的童年,已經在記憶深處模糊得看不見,可是你真的停止對童年的強求了嗎?你真的接納它的存在了嗎?

童年的痛苦,來源於父母。

現在的痛苦,來源於他人。

這裡,我在哪裡?我扮演了什麼角色?

父母沒有很好地照顧我們,而現在他人也沒有很好地對待我們。

兩種傷害在一起疊加,關係里的傷害喚醒了我們童年的創傷,讓這種難受來得更加猛烈。

就像我的一個好朋友,被父母過去糟糕對待,讓她一直覺得自己很差,害怕被拋棄,而現在男友竟然說自己很忙兩個小時才回一條微信,就會讓她崩潰,覺得自己真的被全世界拋棄了。所以她常常有被傷害的感覺和患得患失的恐懼。

她很多次和我提到童年,每每說到那時還是會有哀傷、憤怒,但是最近半年,我感覺到了她的蛻變,我相信她會通過對這個糟糕的童年,糟糕的媽媽的現實的接納,獲得平靜和成長。

Part 10

不再強求,就會慢慢減少在他人身上對自己童年的補償,就不會一直在和別人的鏈接中去彌補或者一遍遍重新體會那種創傷。

不再強求這個世界按照自己期望的樣子進行。

當你真的明白並且做到的時候,你才能往下走,看到自己的真相。

和康納一樣,如果要獲得真正的平靜,如果要終止內心的衝突,只有把全部的真相都找到,把關於自己內心衝突和逃避的那些東西都找到才行。

總是知道了卻做不到,那是因為你有了一點「知道」,就急急忙忙拿去做了阻止自己往下探究的防禦。

那一點」知道「,讓你獲得了暫時的平靜和理由。

但是這種暫時平靜之後,你又變成了老樣子。因為你沒有能進入到更深入的地方,去解決自己更深入的問題。

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

但是,既然人生就是慢慢走向終點又伴隨著很多不如意,在這段路程中,去專心地探究自己,不是非常有意義嗎?

這條路的開始,就是:

  • 停止強求,無論是對過去還是現在

  • 擁抱現實,擁抱不夠好的他人,最關鍵的是擁抱不夠好的自己

接納所有最殘忍的真相,懂得,活著就是這樣:我既無法改變童年,也無法改變他人,我唯一能改變的就是我對這件事的認知(態度)。

鼓起勇氣去接受,你才可以在廢墟里建立新的自我。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活著,做個真的猛士。

不去表達,永遠不會被看見,

心理學寫作,是我們輸出影響力的方式。

成為壹心理創作者,

寫出你的影響力,

發送作品到以下郵箱完成申請,

chenmengfan@xinli001.com

推薦閱讀:

沒有獨立人格,太依賴別人,自我為中心?
24歲的人了,該找個人嫁了,還是該讀書?
小的時候和父母關係不太好,長大以後父母想要和我親近,但是我始終覺得怪怪的。不想要克服這種心理。?
失去了她如何忍住不去懷念?
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TAG:心理学 | 家庭关系 | 心理创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