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不講「老茶、山頭、古樹」,還有什麼好講的?

熟普有熟普的市場,生普有生普的需求。生茶與熟茶,是雲茶產業的一左一右兩條腿,厚此薄彼、少了哪一條都不行。

近期,圈內在熱傳一份雲南省茶協《雲南茶葉產業發展建議》,其中有幾個提議比較有意思,比如:宣傳導向從「老茶」、「山頭」、「古樹」中跳出來,各級政府不為「老茶」、「山頭」、「古樹」站台,實實在在做好基本產業;「飯替米」,大張旗鼓宣傳和扶持微生物發酵熟普洱茶,生產、營銷能夠喝掉的茶品;正確認識生茶,修改相關標準,讓消費者知曉生茶的本質——曬青綠茶,妥善解決生茶在流通領域「打轉轉」的現象……雖然只是一張薄薄的A4紙,字裡行間對「老茶」、「山頭」、「古樹」、「生茶」的嫌棄之情撲面而來。

nn

姑且認為這份「建議」的出發點是為了「實實在在做好基本產業」,出發點是好的。但什麼是基本產業?離開了「老茶」、「山頭」、「古樹」這些概念,去講生態?講樹種?講發酵工藝?講產業規模?「老茶」意味著歷史傳承,「山頭」代表了地域特徵,「古樹」則是雲南茶葉最具象徵意義的符號,而這三點正是雲南茶葉的根本所在,也是做大雲茶產業繞不開的話題。

nn

法國紅酒論產區、論酒庄、論葡萄品種,也論年份,等同於普洱茶論山頭、論廠家、論樹種、論倉儲。法國紅酒如果離開上述要素,不可能享有如今的全球地位;普洱茶如果脫離了「老茶」、「山頭」、「古樹」概念,也不可能達到如今的行業高度。

nn

誠然,這些年來生茶被商家過度炒作,「老茶」、「山頭」、「古樹」概念泛濫,形成了台地茶與古樹茶的對立,熟茶與生茶的對立,老茶與新茶的對立,知名茶區與非知名茶區的對立……但錯不在生茶,更不在「老茶」、「山頭」、「古樹」。相反,如果沒有「老茶」、「山頭」、「古樹」這些概念打底,雲南茶葉根本無法與其它茶區拉開差距,單靠熟茶顯然也難以支撐雲南茶葉的「基本產業」基礎。

nn

生茶的歷史地位是不容抹殺的。沒有生茶,何來普洱茶?一句輕飄飄的「讓消費者知曉生茶的本質-曬青綠茶」,就能「妥善解決生茶在流通領域『打轉轉』」的問題?想來,消費者不會因此就放棄生茶而改喝熟茶了。

nn

在1973年昆明茶廠試製發酵熟茶成功之前,普洱茶本來就是曬青綠茶,或者經過蒸壓成型的曬青綠茶。雲南農業大學教授周紅傑《雲南普洱茶》第6頁:「普洱茶最原始的解釋就是普洱地方產的茶,這個定義通行於明代。第二個定義指用滇西、滇西南生長的大葉種茶製成的曬青毛茶和緊壓茶(通常被稱為生茶),這類茶經過長時間的存放有可能變成自然後發酵茶。第三個定義是指曬青毛茶經過後發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通常稱為熟茶)。」

nn

現在通行的普洱茶國標將熟茶納入普洱茶範疇,不等於說普洱茶的本質就是熟茶,說「生茶的本質-曬青綠茶」也不能就此認定生茶就不是普洱茶,更不能就此否定生茶的品飲價值、市場價值。生茶就是要在流通領域「打轉轉」,才能實現其自身價值,這是由其後發酵茶自然屬性決定的。人為把生茶排擠出普洱茶的定義範疇,並不能解決行業本身的問題,囤積熟普的也大有人在。

nn

熟普有熟普的市場,生普有生普的需求。生茶與熟茶,是雲茶產業的一左一右兩條腿,厚此薄彼、少了哪一條都不行。試試「引導扶持」把老班章拿去發熟茶,先問問茶農干不幹?市場自有一雙看不見的手,決非地方協會一紙文書可以左右。你站不站台,「老茶」就在那裡,「山頭」就在那裡,「古樹」就在那裡。就算是勒令不準再提「老茶」、「山頭」、「古樹」,商家也會從熟茶中扒出「輕發酵」、「春茶發酵」、「宮廷芽頭」等種種概念,繼續炒作。

nn

雲茶產業要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的是正常的行業秩序。市場自有其邏輯,存在即合理。大家能不添亂就好啊。

nn

祝福普洱茶!(老茶鬼 2017.6.18 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普洱茶年份越久價格越高…是否口感也越好?
普洱茶鮮葉殺青之前的環節應是攤晾還是萎凋?
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真相在哪裡?
如何鑒別普洱茶滇紅?

TAG:普洱茶 | 茶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