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說岩土——DAY189(樁基礎)
2017年6月15日,大家一起刷新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暫時的目標是每天刷新一個基本概念,針對一個概念深入剖析、理解。期待著大家拋去完美主義,放下自我保護,暢所欲言,專註成長,共同的進步。特別聲明,本人水平有限並不是來給大家上課,僅僅是想起到一個剖磚引玉的作用,更確切地說是求拍磚,所以如果文字中有說的不對的地方期待著各位的指正也希望不會驚嚇到大家!
DAY189
樁基礎
繼續樁基礎。基樁的布置是合理設計、優化設計的主要環節,主要內容包括最小中心距、合力的作用點、持力層的選擇、嵌岩樁的嵌入深度等。基樁的最小中心距,最小中心距離的確定主要基於兩個因素,第一,有效發揮樁的承載力,砂土、粉土的群樁效應係數略高於黏性土;第二,成樁工藝,對於非擠土樁而言,無需考慮擠土效應問題,對於擠土樁,為了減小擠土負面效應,在飽和黏性土和密實土層條件下,樁距應適當加大,所以最小樁距考慮了非擠土、部分擠土和擠土效應,同時考慮了樁的排列和數量等因素。排列基樁時,宜使樁群承載力合力點與豎向永久荷載合力作用點重合(為了考慮力系的最優平衡狀態,以減小荷載偏心的負面效應),並使基樁受水平力和力矩較大方向有較大抗彎截面模量(為了增強樁基的水平承載力,減小樁基的傾斜變形)。對於樁箱基礎、剪力牆結構樁筏基礎,宜將樁布置於牆下,並適當弱化外圍,以改善承台的受力狀態,特別是降低承台的整體彎矩、沖切力和剪切力。框架-核心筒結構將樁相對集中布置於核心筒和柱下外圍宜採用複合樁基,可減小差異變形、優化反力分布、降低承台內力(依據我們之前提過的變剛度調平原則,強化內部核心筒和剪力牆區,弱化外圍框架區,具體做法是剛度強化區,採用加大樁長、加大樁徑、減小樁距,對於剛度弱化區,除了調整樁的幾何尺寸外,宜按照複合樁基設計。)。持力層是影響基樁承載力的關鍵因素,不僅制約樁端阻力而且影響側阻力的發揮,因此要選擇較硬土層作為樁端持力層,另外,為了有效發揮持力層承載力應確保樁端進入持力層的深度。對於嵌岩樁的嵌岩深度的計算應綜合反映荷載、上覆土層、基岩性質、樁徑、樁長等因素,對於傾斜度和風化程度較高的岩體應根據傾斜及岩石完整程度適當加大嵌岩深度以確保基樁穩定性。明天見。
期待各位的回復!
推薦閱讀:
TAG:岩土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