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論應用——論剝削

剝削具有合理性。

對於馬克思的說法,很多人理解的重點不對。

1、

剝削的合理性。

原始社會沒有剝削。

原始社會是一個基本沒有儲藏的社會,大家都是打獵、採集,沒有保鮮措施,直接吃掉。

剛開始,人類干不過大型食肉動物,只能團結合作,吃小動物、採集果實,過得很凄慘,經常挨餓。

這種挨餓的情況下,造成人口難增長。

當人們發明更鋒利的石器,學會用語言交流,合作圍捕打獵後,人類可以干過大型肉食動物了。

站上了食物鏈頂端,這個時候,人類吃得很舒服。

同時,這樣的情況,又促進了人口爆發。

環境壓力與人口數量,互相促進。

總體而言,原始社會,人類力量弱小,自然環境嚴酷。人類必須緊緊抱團、合作,才能抵抗自然環境的侵襲。

同時,這時候,也沒有剝削的物質基礎,一個人佔有再多的食物,你一個人也吃不完不是嗎?

這樣的環境之下,平等、合作,是最佳的生產關係。

可是人類越來越牛逼,工具越來越好,大型動物都不是對手。

人類取得了針對動物界的絕對優勢,人類數量就會膨脹。

膨脹到一個邊界,地球塞滿了,變得擁擠了。

部落之間,接觸了。

更可怕的是,打獵採集,不夠吃了。

這種環境下,第一個發展出農耕、食物儲藏、打敗別的部落作為奴隸的組織,具有絕對的優勢。

剝削產生了。

剝削奴隸的勞動成果,給一點點維持奴隸生存的食物,其餘的成果,儲藏起來,供養專門的軍隊、行政、科技、文化階層。

剝削的社會關係,多麼先進,多麼值得稱頌!

舉一個小小的例子,說明剝削的合理性。

核心,得看環境的選擇。

2、

馬克思的剝削觀。

可能為了宣傳,團結下層無a產階a級,共a產主a義的有些文案寫得太煽情了。

第一個用力過猛的就是《共a產a黨宣言》。

啥玩意啊,啰啰嗦嗦,一個幽靈飄啊飄,完全沒有展現精髓。

可是,唯物主義的門檻:就是拋棄道德觀的敘事體系。

資本主義怎麼剝削了?怎麼不好了?

那得看和誰比了,不比封建社會好?不比奴隸社會好?

剝削的社會關係,挺好的,其核心引擎,就是馬斯洛需求理論的安全需求。

強大,靠譜,科學。

馬克思主義的三駕馬車,資本論,進化論,與馬斯洛需求層次。

搞清楚這個鐵三角的,都是識貨人哈哈,他日必成大器!

但是,這個世界就沒有一勞永逸這回事。寫那個《歷史的終結》的福山,完全連達爾文的門都沒摸到,我呸。

我是達爾文的斗狗,不服你咬我啊。

資本主義,隨著生產能力的發展,有一個邏輯性的死穴。

生產與消費的不平衡。

生產與消費的不平衡。

生產與消費的不平衡。

重要的話說三遍,我已經受夠了知乎的小學生評論了。

不舉例了,直接說,老闆雇一個工人,賣一件產品,要不要利潤?

只要這個老闆要利潤,就永遠存在一個生產與消費的缺口。缺口的數額,就是老闆的利潤。

而老闆永遠不會消費光自己的錢,反而會錢生錢去投資新的產能。而賣出去的東西,都是工人用工資買的。

只要老闆留下一分錢的利潤,這事就平衡不了。

而現實中,老闆會在利潤的驅使下,不停的再投資,不停滾出新的不平衡。

這不是我說的,這是經過事實與歷史驗證的真理。

很多人沒有宏觀思維,難以理解這一點。

總拿自己眼界能看到的,說這家工資高,買得起那家的產品;說什麼也有老闆破產,消滅了產呢個;還說服務業沒這個問題;還有人給我擺弄「涓滴效應」的字眼,說錢進入服務業了。

不要用你微觀的、只有一射之遠的眼光,去看待這個問題,好嗎?

我已經放棄解釋了。

最後說一句,不管什麼產業,就算是第三產業,依然是產品,只要是這種老闆賺錢,員工拿工資的模式,依然存在產能與消費的不平衡。

如果是金融資產,比如股票,期貨之類,標的物也都是產品,無非是公開市場投資而已。不能脫離基本面。

如果是純金融遊戲,比如外匯或者比特幣之類,那就是玩信心和心跳了,這是擊鼓傳花式的賭博。以前的產能過剩危機,變成了玩心跳和賭博的金融危機。

好,你還說了居民貸款,我就不分析,你自己都想得到,這是續命而已,延緩時間而已。

核心矛盾,就是資本追求回報率,會天然不停再投資,造出更多的產品;而消費的群體,永遠是大多數的韭菜們,他們的工資,永遠只是產品價格的一部分,所以,發出去的錢,永遠買不完生產的產品。

再怎麼玩金融遊戲,都改變不了這一點,貸款啥的,把未來的消費能力先用掉,更是延緩時間,把危機搞得更大而已。

簡單講,資本主義是不用擔心產品不足了,這個不是問題;最該擔心的是,需求不足。

而且是,有效需求不足。

你想買房,你不算有效需求,資本家也不會屌你。

你有買得起的錢,還想買房,你是老闆,是上帝。

明白了問題所在,我們就知道,馬克思為什麼反對剝削。

因為這個規則有缺陷啊。

不僅害韭菜,也害資本家老爺啊。

沒有韭菜們的「有效需求」,老爺們的牛奶啊、汽車啊等庫存,怎麼實現驚險的一跳,變成錢呢?

密西西比河周圍的牛奶,通通倒掉。

因為沒有需求。

旁邊的窮人說:我很有需求啊,我都快餓死了。

哦,口誤啊,因為沒有「有效需求」啊。

一戰二戰怎麼打起來的,好像大家連這個常識都搞不清楚。

但是,這畢竟是一個相對不錯的方案。

反正生產能力也就那樣吧,實現一個賺錢周期,普遍還需要挺長時間。

中間等等停停,市場還有一個緩衝時間。

但是,系統都是由小的反饋逐漸積累的。

最終,就算你用手工,做得很慢,反饋系統也會加大這一個差距。

無非,就是最後積累大爆發而已啦。

大不了,隔個幾十年,干一架,搞掉一些產能,重新開始嘛。

3、

一點新情況:

可是,時間線都到這兒了,有一句MP,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工業機器人,開始取代傳統的生產行業,生產效率眼看著就要突破一個台階。

效率變高,意味著賺錢變快,意味著投資再生產的周期變短。

原來幾十年一次的緩衝時間,現在要變短了。

工業機器人的活乾的越快,越24小時連軸轉,不知疲憊,這個產能過剩的危機,就越快到來。

快遞業分揀行業,由於雙十一包裹量實在太大,人工作業已經不可能完成了,也不經濟。

正在快速機器換人。上海的超級分揀中心,京東布局的智能機器人設備,機器人倉、機器人分揀中心,義烏的小黃人分揀中心。

具體參考:10億個包裹!史上最強快遞洪流來襲,「剁手黨」更偏愛誰?

義烏快遞公司幕後如科幻片,Gif圖告訴你"小黃人"究竟多能幹!_社會新聞_新聞頻道_軍民網還有一個行業,港口行業。傳統的資金密集型與勞動力密集型。

但是港口需要的工人多、需要倒班,工資又沒法給太高。所以,港口基本都在試驗無人碼頭設備:無人龍門吊,無人集卡、無人橋吊。

不是為了炫酷,是省成本,提高作業效率。

船越來越大,人力始終有極限。

這是廈門遠海碼頭的集卡,你見過這樣的集卡嗎?

放大點:

同時上海、青島,都有無人碼頭。其餘寧波、廣州、深圳,都在試點無人設備。

具體參考:廈門遠海自動化碼頭「魔鬼碼頭」裝備亮相中國港口官網

【重磅】上海洋山在建的全球最大自動化無人碼頭首次曝光……央視大秀「中國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減少操作人員85%

隨便你怎麼哄韭菜們貸款消費,隨便你怎麼和政府PY交易,發國債搞鐵公雞,危機要是不越來越快,算我輸。

況且你的有效需求又被機器人替代了一部分,你要是能給機器人發工資,讓機器人消費,我算你狠。

這裡,小學生一聽機器人,就開始興奮,什麼智能、炫酷、毀滅地球,腦殘片看多了吧,更多的工業機器人,只有一個手臂而已,都是專用的,不是人形的。

隨著機器人革命會逐步在各個工作領域取代人類勞動。先是簡單重複勞動,比如工業流水線上的工業機器人,然後是略複雜的工作,比如無人碼頭的橋吊,集卡,龍門吊等智能設備。最後到各行各業,甚至於服務業。

由於生產力的大範圍提高,資本主義社會再生產的周期將會大大縮短,原本一個月才能製造出來產品,一天就造好了。

效率越高,賺錢越快,投資再生產越迅速。資本階級資本增殖的速度越來越快。

資本主義的生產過剩危機將會越來越快到來。

以前數十年一次的經濟危機,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越來越快到來。

越牛逼,越崩潰。很搞笑,是吧?

一邊是大規模的自動生產,一邊是急劇擴大的貧富分化。根源就在於財產私有與自動化生產的矛盾。

一邊是自動化生產幹掉了大部分的工作崗位,一邊是自動化生產驚人的產能被企業所有人一人獨有。

合理嗎?道德嗎?自動化的產能的財富創造能力已經到了一個無人能買,無處可賣的境地。這不是自動化生產之罪,是資本主義制度之罪。

當一個社會制度已經不能容納其爆發的生產能力時,這個制度一定會被歷史拋棄。

同志們,只要堅持,就能奪取最後的勝利!

4、

再加一點料。

如果有過深度觀察的人士,會發現一個趨勢。

那就是之前改革,分散開的產業,現在又有了強烈的聚合力。

主要是信息化,改造傳統產業的過程中。

剛開始,還只是提高工作效率而已。

可是,越到後面,越奇怪。

信息化有天然的聚合力,需要打破碎片化的信息分割,集約化作業。

在經濟上,具有天然的先進性。

這是正在發生的情況。

說是社a會主a義復a辟,不為過吧?

最後說一下我的傾向吧,隨著工業機器人的大面積普及,自動化生產企業收為國有企業,正好機器人不存在偷懶的問題,產出穩定且有效率,利潤由國家統一分配,作為福利發給每一個人,解決所有人的生存問題。

自動化生產,躺著也有飯吃。

生產與消費不平衡問題,也大面積解決了。

剩下的,就是人類的核心驅動引擎,由生存安全的私慾驅動,換擋到自我實現、興趣的高級驅動。

沿著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往上走。

至於這個時候,主流的激勵模式,我不知道,也許是生活資料每個人都買得起,相當於免費供應食物。這一種錢的貨幣價值,漸漸失去。

而高級的文化、藝術、服務、科技產品,需要用單獨的貨幣購買。

而這種新貨幣,背後的競爭邏輯,就是精神產品的價值。誰能對社會產出更有價值的精神、文化、科學、理論產品,誰就能獲取更多的新貨幣,也就是新時代的有錢人。

而國家的貨幣政策,就是以國家購買的形式,調節市場的熱點方向。

比如,大家都去買藝術家的油畫、電影、書籍產品,國家覺得不行,這樣下去科技樹點不下去了。

那麼國家就會髮型國債,獲取新貨幣,去購買科學家產出的科技論文,扭轉科學市場的劣勢地位。

推薦閱讀:

鳥類中哪個物種最有可能進化出類似於恐龍的前肢?
蜥蜴是冷血動物,為什麼和恐龍親緣關係這麼近的鳥類是溫血動物呢?
如何看待優生學?
翻車魚為什麼會進化成這樣?難道真的只是為了搞笑嘛?

TAG:经济学 | 政治 | 进化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