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小館是家摩登餐廳,指掐蔥油拌面這件事,卻很不摩登

誰能想到一個公號狗,如今也得手邊常備《隨園食單》,時不時翻動兩頁,以示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昨日讀到「肥雞白片,自是太羹、玄酒之味。尤宜於下鄉村、入旅店,烹飪不及之時,最為省便。煮時不可多」。翻譯下:公司組織下鄉團建,那些結著白色油凍,自家燒的紅燒肉;上著濃濃醬色,爛熟的獅子頭,必然使你在體力消耗後胃口大開,但真要放縱自己嗎?你還可以選擇白斬雞蘸醬油阿。

袁枚所說白片雞,便是如今白斬雞。它是廣東菜沒錯,但也被視作正牌嫡出的上海菜。

王安憶在《長恨歌》中,寫到漂亮姐姐王琦瑤宴客:事先買好一隻雞,片下雞脯肉留著熱炒,然後半隻燉湯,半隻白斬,再做一個鹽水蝦,剝幾個皮蛋,紅燒烤麩,算四個冷盆。熱菜是雞片,蔥烤鯽魚,芹菜豆腐乾,蟶子炒蛋。

不過,南小館的白斬雞,似乎沒那麼受歡迎,至少不及生煎包和蔥油拌面。

食物是市井煙火,城市記憶。王安憶說上海:一盤切成細絲的蘿蔔絲,再放上一撮蔥的細末,澆上一勺熱油,便有輕而熱烈的聲響升起。即便一塊最粗俗的紅腐乳,都要撒上白糖,滴上麻油。油條是剪碎在細瓷碗里,有調稀的花生醬作佐料。上海的生活就是這樣將人生、藝術、修養全都日常化,具體化。

這大抵,也是人們對南小館,以及它的母公司上海小南國的所有想像。具體到現實,足夠知名、足以在全國代表上海菜及點心的小南國或南小館,能否在你的覓食生涯留下良好記憶,取決於小南國或南小館的廚室狀態。

南小館問世於「八項規定」之後,針對年輕受眾。我去的那家,位處高檔商圈,面向中產以上。餐廳風格,是官網描述的摩登調性。前廳服務,是我喜歡的疏離路數。有禮有節,時隱時顯。但是,當天生意清冷。中午及傍晚,商圈有波人流高潮,但人群流往別處。

據說每周生意,仰仗周末。最繁忙時,流水3萬。日常回落至1萬左右,最差時會徘徊在7000上下。也就是說,一家南小館的利潤,可能還不及一家中等商圈或隱身高校的呷哺呷哺。

如此說來,去年關店10來家,小南國9家,南小館5家,Pokka3家,並從4個城市撤出,也算事出有因。

廚房10來人,阿姨和小年輕各佔一半。阿姨們來去如風,手起刀落。小年輕略顯疲態,缺雞血or缺雞湯。

廚師長是個好看的大叔,看上去很資深。一早還沒進廚房,便熱情地招呼吃飯。員工餐偏清淡,但紅綠搭配,煞是好看。要說員工餐,南京大牌檔最豐富,有魚有肉有蛋還有湯,就是咸死爹。以及賣相欠佳,感覺像在吃一盆舊衣服。

飯有鍋巴,阿姨愛吃,很開心的樣子。形成對比是,每個中式廚房,都有一個寂寞的大叔,獨在角落,一聲不吭,無人理會。

也是吃員工餐的功夫,阿姨向我普及,後廚分作面點熱菜冷盤。面點兩人,冷盤一人,熱菜二三個廚師二三個打荷,洗碗兩人。

飯後,分配了整套工服,要求進廚房前,先戴好帽子。廚房的牆壁地板,都是白色,整體乾淨,只是放眼望去,總有一處雜亂。

水池擱有一筐捲心菜,和金針菇一樣,捲心菜是各餐廳默認免洗青菜之一。有洗碗機,推說店面較小(但你家可是大店阿),擱置不用。洗碗機外部,疏於打理,很臟。

檯面散落著,各種蒸籠提籃。內部清潔還好,外部便有不堪。感覺有麵食的餐廳,唯有眉州小吃,東西用舊,但擦洗認真。新開業的南京大牌檔,基本也能維持。而南小館,和五芳齋有一比。五芳齋的理論是,待會蒸包子蒸餃子,蒸氣不就給蒸籠消毒了么?

本地採購時蔬,其他上海配送,包括米飯。在熱菜檔口待了片刻,便發現連同黃袍蝦仁飯中的米飯,都是上海配送。米飯是個圓型飯餅,大包裝分揀到小包裝,之後,要麼直接就著小包裝加熱,要麼騰挪到一次性飯盒加熱。

面點檔口,負責麵條點心,各種油炸小食,鮮肉小籠蟹粉小籠生煎等,包裝都註明來自上海某家公司。只用冰庫取出,轉移到冰箱,來單加熱。來一單蒸一單,差異只在加熱時間各有不等。

多數執行挺好,只是拆小籠包時,難免毛手毛腳,一個凍包子這時滾落在地,沒人授權面點小哥可棄之不用,所以他自然要假裝包子不曾落地,撿起後從容地去蒸了。

還有些,上海配送,分店加工。蟹粉小籠包的蟹粉,根據上海配送原料提前調製,常溫擱置。鮮肉小籠包蒸好後,小勺點綴一點兒上去。因為珍貴,不能點多。看上去,挺好吃。

據說,所有小籠包,上海要求每籠減至5個。但因地制宜,在這兒,還是每籠6個,是為留住老顧客。

酒釀小丸子,人民群眾也挺愛吃。另一個招牌生煎包,點單極多,需要阿姨每早現包。內餡配送,麵皮自製。面點小哥說,包生煎好難好難阿。

好難好難的原因,大約是要求細緻而嚴格。指定品牌麵粉加綿白糖加伊士粉加泡打粉加水後,以24克每張為標準,出品麵皮。每隻生煎最終重量為48克,包含2克黑白芝麻,2克蔥。

我也逐漸發現了,但凡一家餐廳有招牌面點,扛把子還得是阿姨們。

麵條,以蔥油拌面最受歡迎。剛因內地版《深夜食堂》而被人民群眾唾了一臉的黃小廚曾說,蔥油拌面的麵條,不能過生不能過熟,煮到中間有根白線的時候最好吃。看得滿口生津,但只用想想南小館的蔥油拌面,便立即斷了吃面之想。

高而瘦的面點小哥,是個好老師,說起工作,頭頭是道,用詞簡潔,極有耐心。我唯一不能接受的是,他有長指甲。工作需要?

比如煮麵條,時間1分40秒,面鍋原本自帶計時器,一個損壞,不能計時,所以沒用;一個沒壞,但懶得計時,所以沒用。如何評估麵條有沒煮到黃小廚所說境界?小哥選擇撈起一根面,手指去掐,掐完細看,接著放回鍋里,繼續煮。

之後,換阿姨煮麵,同樣是用掐的。阿姨指甲,不僅長,還黑。

看到這兒,感覺以加菲眾為首,以姬十三等為骨幹的麵條百科微信群,得為一碗蔥油拌面痛心疾首了。

粢飯糕炸春卷流沙團,也是他家當家小吃。若是不理解上海小吃,便多說兩句,粢飯糕好比糍粑,流沙團接近歡喜坨小麻團。

南小館的油鍋,不是快餐店那等自動升降鍋,全程手動,有溫度控制器,但沒有計時器,肉眼觀察食物顏色變化,便尤顯重要。但事實上,大家對自己的判斷,總是不太自信。

當天油鍋里的油,既不清亮,也非黑色,而是棕色,略有渾濁。大概在開展了3分鐘的內心戲之後,鼓足勇氣,問了一嘴,是否需要換油,以備晚間之用?

得到的答覆是:換油頻率,每周一次。至於具體周幾更換,說不準。

判斷食用煎炸油是否還能復用,是個複雜的過程,涉及油的品種、食物品種、油溫、油炸時間、過程中是否添加新油,以及清理殘渣等。

總體上,人們會認為一周一次,未免有點兒久。雖然南小館以蒸為主,油鍋僅是輔助。

以麥當勞肯德基為例,每天檢測,每天濾油,而且不允許在舊油中添加新油。不合格就得更換。如果超過一周,即使檢測合格,也得換油。

油鍋邊上,擱有吸油紙和抹布。沒人講過抹布的區分,我也很難根據抹布顏色,自行區別。它們顏色清奇,粉紅粉綠,都髒得可以。

當然,我也曾見過,他們將乾淨白毛巾踩在腳底,用於擦地板。地板極油,擦完後,直接扔進垃圾桶。

面點的背後是冷盤房,常年開空調。一個窗口連接外部,糖醋小排等,部分甜品如茉莉花茶凍,由冷盤房出品。這崗位,令人羨慕,因為房間有凳子,不忙時可以坐坐,還能打王者農藥。

理論上,冷盤房應該戴手套,但小哥全程徒手。打完農藥,即刻去做菜。倒是做完菜,會洗手再玩手機。

還有些東西,前廳下單,後廚要匆忙趕去,解釋已經停售。原因大概是不受歡迎或成本問題,如蝦仁生煎、黑松露芝士大蝦飯等。後者要用到烤箱,略顯麻煩,所以停售。

以上,我給南小館後廚三星。

因是高級餐廳的副線產品,你希望它做得更好,至少好過多數中級餐廳。

這便如同已被封號的娛樂大號們,以往時常感嘆明星們的人設,與現實中的他們,差距如此巨大,我們對於某些餐廳的想像,有時也未免有點兒一廂情願。

既然說到封號這事兒,順提一句,《黑客帝國》有句著名台詞:你有過這種感覺嗎,就是你吃不準自己醒著還是在做夢?

我理解企業經營之難,成熟有效的管理,總失守於一線。但是,南小館算失守嗎?廚師長有經驗,夠親和,氣質不是有些餐廳的江湖大哥那掛,溫和有禮,以後廚現場為重,有些事兒,親自上陣,率先垂範,算是合格的管理者。

只是,南小館後廚的約定俗成、不以為然,就有那麼多。這一切,看上去更像失算,無心戀戰。

Maybe,是我們設想過好,以至失望?

港式甜品店米芝蓮,敢情也是上海小南國他家的。

南京大牌檔 | 慶豐包子鋪 | 渝味曉宇 | 味千拉麵 | 小城故事 | 鹿港小鎮 | 胡椒廚房 | 呷哺呷哺 | 新元素 | 米芝蓮 | 許留山 | 漢堡王 | 很高興 | 豪客來 | 五芳齋 | 蔡明緯 | 大龍燚 | 大漁 | 辣庄 | 綠茶 | 探魚 | 北疆 | DQ | 西貝

推薦閱讀:

設計師極力推薦,小戶型會客餐廳
武漢有什麼適合情侶吃飯的地方?
一個飯店的味道糟糕,老闆和廚師到底是如何想的?

TAG:面条 | 上海美食 | 餐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