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包在殼子里,再為人人製造一個套子丨辯論修養

視頻選自《辯論修養》第六課動態的認知習慣。

(文/楊天嬌)

去標籤化——《辯論修養》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q0513bw7qf7.html

一段時間以前,突然有人問我:「你是女權主義者嗎?」我說不是啊,追求平等的權利難道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嗎?

事後在查閱思考了女權主義的定義後,覺得自己彷彿是個女權主義者。但是即使如此,被冠以「女性主義者」這樣標籤化的稱號,還是讓人很不舒服。這並不是缺乏勇氣,只是因為任何一個稱號都不可避免的具有限制性。

也許關於被貼上女性主義的標籤的事並不很具有普適性,那麼關於主修專業的標籤,可能會伴隨我們的大學生活。

-你是保險專業的?出來是賣保險嗎?

-心理學專業的?你猜猜我現在在想什麼?

-哲學專業的?會不會學著學著出家了?聽說學哲學的容易瘋了?

還有網友自發調侃自己的專業:「我是北京郵電大學通信工程專業的,親友一聽我的校名和專業,就問我畢業後是不是要當郵遞員。」「我是電氣自動化專業的,看到網友眼中學電氣自動化的就是在高空作業的電工,還好,我不恐高。」

調侃的人只是調侃,我們卻要年年復年年的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專業以及就業去向,即使說的人只是隨口一說,解釋了他也未必聽得進去記得住。

關於專業的標籤化尚可以以娛樂的心態自我調侃,但關於性別形象的標籤化、民族的標籤化就只能是嚴肅的社會問題了。

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由於長久來的社會分工不同造成的性別歧視非常常見。常常會聽到「你是一個女孩子,所以就應該……」這樣的言論來約束女性;同樣的,男性也在承受著穿衣打扮品味好,敷面膜化妝就會被懷疑是gay的枷鎖。而在恐怖襲擊頻發的當今社會,一些負面標籤也在傷害著很多和我們一樣善良的少數民族同胞。

對人和事物貼標籤是大腦的偷懶行為。給別人貼標籤可以方便識別他人,降低認知成本,給自己貼標籤則可以更好的在群體中進行自我認同。從前QQ還在流行的時候,其中一個功能就是可以以標籤描述自己,也可以給他人貼標籤顯示在資料卡上。用標籤描述自己是希望他人更好的了解自己,而很多人同時也希望得到他人的評價,以此知曉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這種偷懶當然有很多好處,因為人的精力和時間都十分有限,不可能去具體認知每個個體。但不應當使這種標籤化成為刻板印象,從而限制自己和他人。

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們對某個事物或物體形成的一種概括固定的看法,並把這種觀看法推而廣之,認為這個事物或者整體都具有該特徵,而忽視個體差異。

在青年人群體中,星座一直是流行的話題。即使沒有人真的把星座之事當真,但是在長期的熏陶之下,也難免將自己對號入座。我們談起處女座的時候,就會說它完美主義和潔癖,談起天蠍座的時候會談起它的神秘,談起獅子座的時候會說它熱情奔放……不知不覺之間,我們就真的成長為自己星座的那種人。星座學的標籤反過來影響了我們本身的性格。

任何一個標籤都不可避免的具有限制性,拖延症、自閉症、社交恐懼、抑鬱症、密集恐懼症……我不是說這些疾病並不存在,而是網路賦予的這些疾病一些其他的屬性,開始讓健康者由於種種原因對號入座,將這些名詞掛在嘴邊,作為借口,到了最後甚至習以為常、弄假成真。

對人和事物的刻板印象是很難避免的,但至少不要心甘情願的被標籤化,甚至將標籤變成自己的「套子」,而活成套中人。就算朋友圈裡的大家幾乎都塑造了精緻生活、樂觀開朗的形象,也請接受真實的偶爾負面的不夠完美的自己。畢竟有一個自己只有我們自己感受得到。

思辯能力是關乎個人生存發展的重要素質,許多人應對工作管理、生活規劃、交流表達、團隊協作、社會競爭的過程中,總會有想不明白、說不清楚、怯於溝通的能力局限。

如何提升個人思辯能力?

《辯論修養》從「認知-判斷-選擇-堅守」的能力鏈條出發,系統完整的介紹個人思辯能力的養成,並細緻分析思辯能力背後的個人修養。

騰訊課堂課程首頁網址:辯論修養(思辯能力訓練)_騰訊課堂 【如果有「不能跨號支付」等問題,請點擊手機右上角用Safari或其他瀏覽器打開】

網易雲課堂:辯論修養 - 網易雲課堂

課程諮詢qq群:612531653

辯心雕龍微信公眾號:bianxindiaolong

新浪微博:南開老沙 或搜索用戶「史廣順」Sina Visitor System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國內辯論賽的語言表達能力越來越差,立論的深度和廣度都逐漸下降。很多名校的辯論隊越來越少出現? ?
文科生怎樣機智地反擊某些理科生的歧視性言行?
政府應不應該斥巨資重建古城?
為什麼莊子看淡了一切,但是卻非常在乎口舌之爭?

TAG:辩论 | 认知 | 思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