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人都愛鋼鋸嶺

血戰鋼鋸嶺《HACKSAWnRIDGE》,自從上映之日起,已經以勢不可擋之勢從北美開始橫掃全球銀幕(當然我們還不知道在日本的上映情況是怎樣的),n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將是2016年度又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好片子。商業片拍的好不奇怪,藝術片(暫時找不到更確切的評語)拍的好的也不奇怪,但是能把兩者完美的結合起來,那就是必須有兩把刷子了。

nnnn

傳統的戰爭題材,傳統的主旋律,傳統的拍攝手法,是不是聽著挺老套的?

nn

那麼,為什麼人人都愛鋼鋸嶺?

nnnn

戰爭題材確實是好萊塢乃至全世界被拍的最廣泛最普羅大眾的題材之一,至於原因其實很簡單,人類的漫漫歷史長河中,不打仗的日子屈指可數,幾可忽略不計。所以對於戰爭以及相關暴力題材的喜愛,已經逐步滲透到了我們每個人的血液中,這種滲透甚至是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完成了。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會經常會聽到觀眾在抱怨諸如手撕鬼子,褲襠藏雷之類的神劇,這個戰爭場面拍得太假了!,觀眾反感的是場面不真實,或者和他們想像的場景不一致,而不是不要看戰爭。

抓住觀眾注意力這一點上,梅爾吉布森無疑是一個高手,海狸先生的電影永遠不會缺乏荷爾蒙和熱血,這已經成為他身上最富個人色彩的特質標籤之一。從早期的《勇敢的心》,《啟示》,到《耶穌受難記》,以及最新的《血戰鋼鋸嶺》,這位動作片主角出身往往給人一種「糙漢」感覺的澳洲爺們兒非常精準的抓到了觀眾的G點。如果說之前還有些聲音認為過度血腥導致觀者的心理不適,那麼在導演指揮棒的一次次點石成金般的撥弄之下,觀眾的身體是最誠實的,他們用腳投票走進電影院來支持導演。

鋼鋸嶺本身反應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慘烈的戰役之一---沖繩之戰,從中途島,硫磺島,塞班島,萊特灣一路反擊到日本的本土勢力範圍圈沖繩群島的美國大兵,即使已經經歷了足夠的戰火洗禮和心理準備,但是面對抱著為了天皇陛下玉碎是無上榮光的日軍最後的垂死掙扎,依然顯得極度不適應。影片真實的再現了這一歷史背景下無比慘烈的戰場,用」血肉橫飛「來描述實在是再精確不過,直到今天,如果去沖繩旅遊,還可以去參觀當年的戰壕和坑道,沉默的彈痕不會說話,但是每一位遊客卻都會收到極大的視覺衝擊。影片雖然沒有採用現在流行到爛大街的3D技術,但是通過逼真的特效,畫面和音質的無縫契合,各種特寫鏡頭和全景的巧妙烘托,以及導演手法老道而又風格凌厲的剪輯,使得這樣一部2D的影片在表現力方面絲毫不遜色。技術是為了題材而服務的,比起炫技式的賣弄,真正能夠做到技術+題材互相依託,交相輝映,才是最考驗導演功力的關鍵之處。做到了這一步,就完成了一部好電影的第一要素: 吸引觀眾看下去。

nn

只有能夠讓觀眾目不轉睛的盯著屏幕,導演才有機會來講他的故事,告訴你他想說的一切。

nn

一直以來,國內的觀眾總是對主旋律影片抱著一種異樣的眼光,這種眼光往往是帶有嘲諷和鄙視的。究其根源,人們並不是反感主旋律,而是厭惡某些主旋律作品拙劣的表現形式,其手法之低級,情節之幼稚,人物之呆板,已經引起了人們極大的心理反感。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同樣也會有弘揚自己價值觀的主旋律影片,美國也不例外。作為從二戰以來全世界最強大的軍事實體,美國電影其實一直三觀很正,即不遺餘力地弘揚美國在大大小小各場戰爭中的正義形象,從《拯救大兵瑞恩》到《硫磺島的來信》,從《兄弟連》到《黑鷹墜落》,再到《拆彈部隊》以及2016年的另外一部大熱門《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特別是越戰的創傷,使得人們看待戰爭的眼光慢慢變得不那麼「統一」,但有一點是始終沒有動搖的,那就是不管戰爭本身的屬性是否正義,那些為國付出,不惜熱血和生命的美國軍人都是美利堅合眾國的英雄,比如本片中的主人公---戴斯蒙德·多斯。

nn

在你死我活的戰場上,男主角的存在無疑是令人瞠目結舌的。由於自己的童年經歷和宗教信仰,他選擇赤手空拳的上戰場,問題的關鍵在於講求團隊配合的戰場上,他這樣一種看似任性的決定,未嘗不是對於自己戰友的一種風險,或者說是不負責任。所以,他需要一場救贖來詮釋自己,用近似於奇蹟的付出在屍橫遍野的沖繩戰場上救出了七十五條,甚至更多的戰友性命。

這是一個真實發生的案例,所以不存在藝術加工虛構的成分。對於生長與和平年代的我們來說,確實很難理解他的這樣一種決定,雖然男主角的聲明擲地有聲:「這個世界已經破碎不堪了,我想把它一塊一塊拼起來,難道這也有錯嗎?」 With the world so set on tearing itself apart,it doesnt seemnlike such a bad thing to me to want to put a little bit of it back together。觀影期間觸動很多觀眾,特別是內地觀眾的點並不是男主角有多麼的英勇,而是他對於自己信仰的堅守。親人的不理解,戰友的誤會,軍營的紀律,戰場的殘酷,包括最後生與死的考驗,都不能迫使這個看似內向甚至有點木訥的男人有過絲毫的退縮。影片的高潮部分,當他在自己內心上帝的感召之下,一次又一次的沖向敵營,用自己的行動來驗證自己的誓言,戰場上的勇士有很多種,不是單單只有殺人這一種。內心的吶喊ONE MORE 配合著激昂澎湃的背景音樂,讓所有觀者動容的是信仰的力量。也許因為這是我們現在最最缺少的,所以當它就這麼充滿著雄性荷爾蒙的氣息撲面而來之時,也是所有觀眾為之折服,為之傾倒,為之叫好並脫帽致敬之時。

nn

梅爾·吉布森又一次聰明的抓住了所有人的內心,用他自己的招牌方式掄起一把大鎚,狠狠的砸向你措不及防的面具之下隱藏著的虛弱和不堪。在充斥著各種虛妄浮誇的當下,好比一股洪荒的泥石流,蕩滌著一切,不敢說重塑靈魂,至少是如同晨鐘暮鼓一般,震撼之餘留下了裊裊迴音。一部好的電影,第一要素是拍的好看,第二是要引發思考,《血戰鋼鋸嶺》無疑兩點都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

nn

不妨我們現在就來打個賭,看看血戰鋼鋸嶺到底能夠拿下多少獎項?

One More

延伸閱讀

志明與春嬌的七年之癢一念無明,到底有多好?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白衣飄飄的年代黑白影像傳遞的並不僅僅是故事本身

尊嚴殖民地的背後有什麽生活需要一杯好酒與其金剛怒目,不如拈花微笑

更多精彩內容請移步訪問個人微信公眾號 深溪虎堂 (SHENXIHUTANG )


推薦閱讀:

《血戰鋼鋸嶺》-- 來自上個世紀的史詩風
怎樣評價梅爾·吉布森的電影成就?

TAG:梅尔·吉布森 | 血战钢锯岭电影 | 主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