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然 | 梁思成手繪圖:打開一個你從未真正了解過的中國

讓人心顫的手稿

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建築叫作廣濟寺,位於河北寶坻縣(現屬天津)。它建於遼代,是中國已發現的古木建築中最老的之一。其中的三大士殿為磚木斗拱建築,內部梁枋結構精巧,似繁實簡,極用木之能事。讓人不禁感嘆那時候的國人智慧。

細節圖

若保留至今,那將是近一千年的人類瑰寶。

而如今我們能看到的,只有梁思成復原的手稿,和一座2007年重建的新寺。

廣濟寺三大士殿平面及斷面圖

Plan and cross section

寶坻解放後,廣濟寺於1947年被縣長下令拆除,原因是:把那個「破廟」的木材,拿去修橋,這橋還能為人民服務。

於是,一座極具文物價值的遼代建築不復存在。

當梁思成於1953年得知這消息時,痛徹心扉:「我也是遼代的一塊木頭!」

梁思成的一生,就在這種發現古建築的欣喜,和得知古建築要被毀的心痛之間來回拉扯。

梁思成的古建築手繪圖還有約七十幅,均出自他在抗日戰爭期間完成的《圖像中國建築史》,

這是國內第一本較為系統論述中國古代建築發展歷史的專著。

這本書的草稿因為戰爭一度流失,三十多年後找回來時,梁思成已經去世了。

而這本書中的測繪圖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很多建築就像那廣濟寺一般遭遇非命。如今,我們只能按圖索驥。

建於1008年的山西榆次附近永壽寺雨華宮,

永壽寺雨華宮平面及橫斷面

Plan and cross section

歷史圖片

建築已於建國初期被拆,據說是為了修鐵路

建於1205年的河北正定陽和樓,

陽和樓平面及斷面圖

Plan and section

歷史圖片

建築已於20世紀60年代被拆毀,復建工程正在進行,預計今年7月底完工。

幸好有梁思成的手繪圖紙。他的一筆一畫,比高清掃描儀都好用。

中國建築之「柱式」(斗拱、檐柱、柱礎)

The Chinese order

圖中是中國建築中最重要的「柱式」(斗拱、檐柱、柱礎),

這也是梁思成所繪圖版中最常被別人複製的一張,

簡練流暢的線條,精細的結構分析,還有對應的中英文注釋。

宋代營造法式大木作制度圖樣要略

Sung Dynasty rules for structural carpentry

它們和電腦一樣準確,卻比數碼更多一份「人情味兒」。

那是一個學者對自己國家文明瑰寶的深深熱愛。

建築之事,家國之事

中國建築,完全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東西,孕育於史前時期,發育在漢代,在唐代成熟,到了宋代臻於完美,直到明代開始衰老。

中國傳統建築中,那些佛教廟宇中的翼展屋頂,宮殿宅第中的格子窗欞、庭院里的月門和拱橋,讓18世紀的歐洲設計師為之傾倒,甚至創造了一種專門模仿中國裝飾的藝術風格,「Chinoiserie」

反觀國內,工匠們歷經千百年發展出我們的建築特徵來適應人們的日常生活,從遮風避雨到侍奉神明,可是,建築卻始終受到鄙薄,認為不過是工匠之事。

直到梁思成的出現。

梁思成在清華大學教書

30年代,梁思成和林徽因,加上助手莫宗江,花了九年時間,輾轉15省200餘縣,考察過的建築物超過兩千個;

那是什麼年代?

戰亂頻發,交通不便,只能在古廟或者路邊小店中投宿,虱子成堆,有些地方還要提防土匪。

克服了這些障礙,他們便拉開皮尺,一點一點丈量著建築的大小構建。

知乎上有人問,「梁思成手繪建築圖紙算什麼水平?」

梁思成的建築圖紙的水平,並不在手繪上。

是他們為了測量和拍照,搭起臨時腳手架,驚動無數蝙蝠,揚起千年塵埃;

是梁思成拿著相機,攀上樑架拍攝那些重要的細節;

梁思成坐在斗拱上

是林徽因煞費苦心抄下的寺廟石碑上記載的修廟年代和經過;

1937年林徽因在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測繪唐代經幢

是梁、林躲避戰亂,在四川李庄寫下了《中國建築史》,眼看當年的金童玉女變成了鄉村困病交加的瘦弱夫妻;

林徽因患肺結核而卧床不起;梁思成把下巴支在花瓶上,他因為年輕時車禍影響了脊椎,只能靠這樣支起頭,為《中國建築史》畫圖,才成為現在的《圖像中國建築史》。

為了什麼?

「其最終目標,是為了編寫一部中國建築史。這一課題,向為學者們所未及,可資利用的文獻甚少,只能求諸實例。」梁思成這樣說。

為了栽下這棵樹,後來人好乘涼。

已經失去的,還能留下的

為了能夠仔細欣賞這些測繪圖,讀庫從《圖像中國建築史》中選取了59幅圖,重新修復,做成了大開本;

左:活頁裝,右:線裝本

仿古的輕型紙紙色微微泛黃,原圖紙的紙色和圖上的印記都被保留,儘力想呈現出原貌;

歷代闌額普拍枋演變圖(局部)

Evolution of the lan-e and P』u-p』ai fang(part)

可見清晰水漬

漢畫像石中建築數種(局部)

Architecture depicted in engraved reliefs (part)

可見白色印記

就像當年梁思成和他的同道們想要呈現出的一樣,

一筆一划,認認真真,滿眼看到的都是心血和期盼;

建築與人之間,有一種很重要的聯繫,就是珍惜;

珍惜當下,也珍惜過去未來;珍惜天地,珍惜人和人的相處,珍惜每一個細節的智慧用心和鬼斧神工。

可是,在這片歷史車輪極速轉動的土地上,梁思成們的呼喊只能是螳臂當車;

從北京被拆去的古城牆,到如今假的永定門城樓、假的西單牌樓、假的前門大街和五牌樓,拆了的東西重新建起來,也不是原來的那個。

然而當美好的逝去時,人們的心感到疼痛。人和過去的那種聯結依然在,只是換了種方式。

2012年,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維修性拆除」。

無可奈何的,是不論過去還是現在,有些東西我們都留不住;

就像梁思成曾經費盡苦心測繪的那些正在消失的古建築;

能留住的,只有那些圖紙。

或是,正因為知道總有一天會失去,

所以這一筆一畫,是搏了命地去留住。

這是人類共有的記憶和情感。

時光荏苒,只有這綿延,能戰勝無常的破碎,失去的痛惜。

點擊圖片,識別二維碼,即可收穫中國古代建築史經典之作,大開本筒頁線裝。既是賞心悅目的畫作,更是對古人營造秘訣的圖解。


推薦閱讀:

國內比較典型的民居有哪些代表?形成的歷史、文化背景是什麼?
片片瓦房,驚艷時光、醉美人心
中國古建築中的「飛檐」最初是怎麼形成的?
中國有哪些造型別緻的古建築?
為何廡殿頂比歇山頂等級高?

TAG:古建筑 | 梁思成 | 林徽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