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娛時代:古人利用智慧如何度夏

過不了多少天,這天基本上就出不了門了,太陽毒到彷彿要把人曬化了的終極超級燒烤模式階段,對於怕熱的同學們來說,空調簡直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了。有了它,舒舒服服在沙發上一躺,真的是哪裡都不想去了。

那麼沒有空調的古人是如何度夏的呢,想想都不禁心疼起來,在古代提起納涼的方式,那簡直就是一項神奇的腦洞藝術!我們的先輩們可不只是單單的在夏天乾熬哦,他們的智慧發明總是讓人驚奇萬分。現代的科技多多少少也有受到古人的影響。

在古代夏天最早的納涼神奇應該就是大樹葉,搖破了就爬到樹上再摘一片,隨後慢慢的進化成竹扇、帛扇、摺扇。隨著時間的長遠,這樣頻繁的搖扇消耗的體力也越大,能工巧匠便發明出了一種名叫「葉輪撥風」的大型納涼器具,《西京雜記》中記載:「長安巧匠丁緩作七輪扇,大皆徑丈,相連續,一人運之,滿堂寒顫。」「滿堂寒顫」簡直令人震驚,只是一定苦了「一人運之」的一人。為了方便攜帶,雍正年間皇宮裡出現了小型的「機械扇子」。它看起來就像普通的手握羽扇,但只要開動發條,讓太監宮女抓著把手,像手搖放映機那樣,均勻有力地搖著「電風扇」,扇葉就能旋轉起來,產生習習涼風。

更神奇的是唐朝有一位王姓土豪,有一天腦袋抽風了用皮做了一把扇子夏天請客吃飯的時候就用這把皮扇招待客人,王土豪讓傭人用扇子沾水扇風讓客人在自己家感覺涼爽些,結果王土豪做過了頭,整個屋子呼呼生風,客人們都冷得問土豪借大棉被。唐玄宗表示很好奇,曾經派人去查看結果把自己嚇著了「這是龍皮扇子啊」

其實在古代的時候也有「空調房」——古人的空調房叫「涼屋」,通常傍水而建,採用類似水車的方式推動扇輪轉動,將徐徐涼氣送入屋中;或者是利用機械把水送到屋頂,順著屋檐流下,形成「人工水簾」,屋裡自然涼快。這樣不僅解放了「一人運之」的一人,可以反覆利用的水更加符合今天節能環保的主題。明代在利用地理優勢節能消暑方面更進一步,高濂在《遵生八箋》中對此有精彩描述:「霍都別墅,一堂之中開七井,皆以鏤刻之,盤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涼,不知暑氣。」如今我們常常被警告要警惕「空調病」,要是呆在古人的空調房裡可就沒有這種煩惱啦。

民以食為天,解決了電風扇、空調房的問題,人們把目光投向了冷飲。其實早在大約三千年的商代,華夏子孫就懂得冬季藏冰用於夏季消暑,弄點冰鎮米酒什麼的。經濟繁榮的宋代遇到了極端高溫,吃貨們充分發揮智慧,在果汁中加冰塊製成「冰鎮果汁」。蒙古的吃貨們也不甘示弱,在果汁、冰雪中加入了自己最愛的乳品,製成了「似賦還咸爽,才凝又欲飄,玉來盤底碎,學到口邊消」的「冰酪」。馬可·波羅來中國時嘗到了元世祖賞賜的冰酪,讚不絕口,把製作技術帶回義大利,後來技術輾轉傳到了英國,經過改造才有了我們今天吃的「冰淇淋」,下次吃冰淇淋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先感謝一下我們的老祖宗,滿足了我們的口腹之慾。

自周朝開始,王室貴族就有用冰窖來貯藏冰塊的習慣。在冬季從凍結的湖面上取冰,然後運到七八米深的地下深埋,等到夏天的時候再拿出來取用。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是冰塊一直都是達官貴人的土豪享有品,普通人連想都不敢想!不過在宋朝之後,明清時期製冰業就開始慢慢發達起來了其中,大明湖畔成為製冰業發展比較早。除了上面說的冰窖藏冰法之外,明清還誕生了許多神奇的土法製冰

比如說用硝石製冰,利用硝石溶解於水可以吸收大量熱量的原理,在當時稱得上是魔術級別的神奇工藝。

還有古代最常見的避暑方法就是去避暑山莊,說到避暑山莊,最負盛名的就是承德避暑山莊了。承德避暑山莊內地形分為山地、平原兩種,山地植被覆蓋率高,平原多湖泊,且大部分土地裸露在外面,少鋼筋水泥建築和柏油馬路,自然溫度比別的地方低3-5℃。

下棋、垂釣、撫琴,也是古代普遍的度夏方法。所謂心靜自然涼。想像著,劃著小船,在青山綠水間垂釣,安安靜靜地等魚上鉤,心無掛礙,自然涼快;亦或者,邀約三兩棋友,在棋盤中互見乾坤,在棋盤裡忘卻焦躁的暑氣。

更多娛樂資訊、周邊新聞、遊戲資訊、視頻等請關注電娛時代

GT電娛時代(GT電娛時代-貼近人與人,與世界一起互動娛樂!)貼近人與人,與世界一起互動娛樂!

瀏覽器搜索:GT電娛時代或電娛時代,了解網站最新動態。

推薦閱讀:

古代有沒有內褲?
古代的人是怎麼想像未來的?
古代武將真的武藝高過現代人嗎?假如把李小龍放在古代大概是什麼水平?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陰陽家、縱橫家、雜家、農家的主張各別是什麼?著作都是什麼?

TAG:古代 | 避暑 | 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