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說岩土——DAY180(地基處理)
2017年6月6日,大家一起刷新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暫時的目標是每天刷新一個基本概念,針對一個概念深入剖析、理解。期待著大家拋去完美主義,放下自我保護,暢所欲言,專註成長,共同的進步。特別聲明,本人水平有限並不是來給大家上課,僅僅是想起到一個剖磚引玉的作用,更確切地說是求拍磚,所以如果文字中有說的不對的地方期待著各位的指正也希望不會驚嚇到大家!
DAY180
地基處理
繼續注漿加固。鹼液注漿施工中灌注孔直徑的大小與溶液的滲透量有關,如果土質疏鬆,由於溶液滲透快,則孔徑宜小;如果孔徑過大,在加固過程中,大量溶液將滲入灌注孔下部,形成上小下大的蒜頭形加固體;若土體的滲透性弱,而孔徑較小,就將使得溶液滲入緩慢,灌注時間延長,溶液由於在輸液管中停留時間長,熱量散失,將使加固體早期強度偏低。鹼液灌注前應該加溫,主要是為了提高加固土體的早期強度。在常溫下,加固強度增長緩慢,加固3天後才略有增長;而當溫度增長到較高值時,連續加溫幾個小時就可以獲得較高強度,溫度越高,強度越大,因此一般講溶液加熱到沸騰。鹼液加固的施工工藝一般是無壓自流灌注,從而一般滲透速度比硅化法慢,灌注速度超過一定數值,意味著土中存在有孔洞或裂隙,造成溶液流失;當灌注速度小於一定數值時,意味著溶液灌不進,如果排除灌注管被雜質堵塞的因素,則表明土的可灌性差;當土中含水量超過一定值,溶液就很難注入了,一般應減小灌注量或另行採取其他加固措施。在灌注過程中,由於土體被溶液中攜帶的大量水分浸濕,立即變軟,而加固強度的形成尚需一定時間,在加固土強度形成以前,土體在基礎荷載作用下由於浸濕軟化將使得基礎產生一定的附加下沉,為減少施工中產生過大的附加下沉,避免建築物產生新的危害,應採取跳孔灌注並分段施工,以防止浸濕區連成一片。採用氯化鈣和氫氧化鈉的雙液法加固地基時,兩種溶液在土中相遇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將沉澱在土粒周圍而起到膠結與填充的雙重作用。由於黃土是鈣、鎂離子飽和土,所以一般單液法就夠了,不過如果想提高加固土強度也可考慮用雙液法。明天見。
期待各位的回復!
推薦閱讀:
※老張說岩土——DAY393(地下工程)
※老張說岩土——DAY386(地下工程)
TAG:岩土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