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味法蘭西——「維也納」小麵包
除了法棍,早晨的麵包店吸引顧客的殺手鐧還有「維也納」小麵包,其中最有名的就是Croissant了。「可頌」、「羊角麵包」、「牛角麵包」,人們直到今天依然爭吵不休。較真起來還是最早翻譯者的觀念和眼中意象不同。叫「可頌」的人忠實音譯,又不缺浪漫主義情懷,儘力還原的是法蘭西風味,叫「羊角」「牛角」人可能是實用主義者,又因文科生普遍對生物缺乏敏感,讓大眾也「牛羊莫辨」了……
除了Croissant,牛奶小麵包,小圓麵包,葡萄乾麵包,巧克力麵包都可以被拿上法國人的早餐桌,這些在現代可統稱「維也納」小麵包——「viennoiserie」。
不想減肥的日子裡去超市總忍不住在香香的麵包區找尋多合一的迷你「維也納」,通常是可頌、巧克力麵包和葡萄乾麵包的組合,偶爾的意外驚喜是迷你蘋果派。早餐前拿出三、四個不一樣的放進烤箱叮個十分鐘,模擬低級版的新出爐麵包。
吃的順序很重要:不喜歡配油膩的黃油和果醬,那麼首先吃原味麵糰做成的可頌,接著是苦中帶甜的巧克力麵包,最後是最甜的葡萄乾麵包,偶爾的「安可曲」蘋果派聽名字就必定壓軸,吃到「安可」幾乎代表著一整天的精力充沛和心情愉悅。(沒錯,你正在讀的我就是這麼膚淺……)看外表分不出品質優劣的話,就只好實踐出真知。不夠講究的麵包坊出品的「維也納」隔天甚至半天后就水分盡失,第二日再烤不出外脆里嫩的口感。
麵包店裡有一樣頗具Eco精神的小點心,Chouquette,糖粒泡芙。通常論袋賣,一兩歐的價錢,6-8個。聽起來很無聊,但是做得好的chouquette口感相當精彩,最外層的糖粒沙沙的還有點扎嘴,剛出爐的泡芙皮蓬鬆又稍稍帶脆,嗷嗚一口,裡面的蛋香軟軟地飄出來。早上吃像一個儀式,美味又自我的儀式。話說回來,在法多年後,即使可以淹沒在品質再佳的可頌里,清晨醒來還是揉著眼奢望一桌清粥、油條、包子、筋餅、豆腐腦、小菜、麵條、油條、豆漿……(知道了,這不是一頓的量!)made in china早餐吶。
————————我是鄉愁忽起,來看讀書筆記的分割線——————————————
「維也納」小麵包其實是人們錯誤地認為它們來自維也納。
這種麵包是城市的產物,因為城裡人喜歡這類起酥或加蛋,含有很多黃油的麵糰製品。
大家喜歡每天買新鮮的,極少自己發麵製作。最受歡迎的當屬可頌。
即使看起來可頌很有法蘭西氣息,但實際上它來自匈牙利。它的名字源自歷史,結合弦月「lune croissante」一詞:相傳17世紀末,土耳其人包圍了布達佩斯。為了佔領城池,他們試圖修建地道挖通城牆下。麵包業者開工極早,及時地發出了警報,使得敵軍只能撤退。為了紀念這場勝利,麵包業者們用起酥麵糰製作了象徵土耳其的弦月形狀麵包。
(傳說最早的可頌長這樣)
可頌在維也納大受歡迎,後在18世紀被王后Marie-Antoinette介紹到法國。
A continuer...
推薦閱讀:
※想去法國留學但是錢不是太多,能在法國打工嗎?
※法國留學有必要起法語名嗎?
※第36回 法國總統大選直播現場撕逼 南泰爾車站偶遇中國流浪漢
※留學法國七年,仍嚮往如此肆意充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