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解構》聖賢思想與傳言距離多遠?

聖賢思想與傳言距離多遠?

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

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

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牢曰:「子云:『吾不試,故藝。』」

白話試譯:太宰問子貢:「孔夫子一定是聖人了吧?不然為何他這麼多能耐本事呢?」

子貢說:「這本是天意使然啊,上天要讓他成為聖人,又賦予他這麼多的本事啊。」

孔子聽到後,說:「太宰了解我嗎?因為我小時候家境很窮,為了謀生,所以學會了不少鄙賤的技藝。君子需要掌握這麼多技藝嗎?不需要這麼多啊!」

牢聽說這件事後,對人說:「孔子說過:』我少不得志,所以學得一些技藝。』」

解構:太宰,官名。主管王家事務,輔助國王治理國家。太宰看到孔子如此多才多藝,十分讚歎,認為除了用「聖人」來解釋這一現象外,很難找出其他原因了,但因對孔子不了解,不十分確定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所以才去問子貢。

子貢則在此處扮演了一個造神的角色,他進一步用「天意」強化並肯定了太宰所猜測的「孔子可能是聖人」的答案的正確性。需要注意的是:歷史上,因仰慕、崇拜而神話聖人、偉人、教主、國君等人物,發起造神運動,是一些人經常會犯的毛病。

顯然,孔子聽到後,體察到了子貢的心思,所以他沒買子貢的賬,而是將子貢的說法直接忽略過去,並用客觀事實澄清了太宰的疑惑。太宰之所以把孔子想像成「聖人」是因為他並不了解孔子,因為不了解,見孔子如此多能,才覺得他很神秘。如果他了解孔子的成長曆程,就不會感到神秘而聖化孔子了。接下去,孔子說出他的身世,雖然出生於貴族家庭,但家道已經沒落,和平民家庭幾無兩樣,家裡窮,為了溫飽,所以不得不多學一些謀生技藝。但是,這些技藝並不是君子所必須要掌握的,因為君子是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的,君子所關注的重點是「道」而不是「術」的層面,是將修德、證道作為必生追求的目標的。

估計是太宰聽完孔子的話後,對孔子這種敢於自爆身世的真誠坦率的品性十分讚歎,所以就四處傳播,結果傳來傳去,傳到一個叫「牢」的人的耳朵里,「牢」聽說後,將這件事濃縮、概括成「吾不試,故藝。」五個字繼續傳播,最後傳到孔子弟子耳朵里,弟子們便把「牢」的評價也如實收編進《論語》,放在這件事的後面,作為一個事實證據,殊不知,這五個字本身已和孔子所要表達的真實思想相差萬里了。

從太宰提出疑問到子貢的回答,其後若無孔子的及時澄清事實,他很可能會被弟子們神化了,儘管如此,孔子也沒能阻擋住被後世儒家弟子及統治階層聖化的熱情。從「太宰」到「牢」在到了編排《論語》的孔門弟子們,也說明了真相與傳言之間不斷衰減和扭曲這樣一個事實,而對事實全然無知的吃瓜群眾們來說,當然也只有人云亦云的份兒了。(譚清風)

推薦閱讀:

人必須讀的經典書籍有哪些?
怎麼理解「以直報怨」中的「直」字?
以直報怨和以怨報怨有什麼區別?
如何理解論語中的「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曰:瑚璉也。」?
《論語》中哪些句子來自五經?

TAG:论语书籍 | 儒家思想 | 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