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江蘇要吃「十二紅「,浙江卻要吃」五黃六白「
雲南思茅,端午節前後滿大街都是賣「百根」的,百根是各種端午節前後才能食用的草根樹皮的統稱,和本地土雞燉煮,反而會十分鮮美,不會有藥材常有的苦味。
文/W吃貨科學家
端午節,吃粽子。這好像成為唯一與」五月初五「這個節日掛鉤,並且人們還在延續的節日傳統。
關於這個節日,現代人還能說得上來的,要不就是為了紀念屈原投汩羅江自殺,要不就是賽龍舟。
端午節和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現在,端午節=粽子節,這是一個蠻可怕的事情。
更何況,現在的粽子已經被商家演變出各種稀奇古怪的品種,像鮑魚粽,排骨(還加進辣椒)的粽子,星巴克的水晶粽等……
翻看了一下汪曾祺先生寫的《食豆飲水齋閑筆》,他在《端午的鴨蛋》這篇文章中,提到端午節的午飯要吃」十二紅「,就是十二道紅顏色的菜。這個蠻有趣,作為一個江蘇人我在此之前卻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說法。
不過,也不奇怪,連汪先生都只記得炒紅莧菜、油爆蝦、鹹鴨蛋這三道菜,其他具體是哪些卻記不太清楚了。看來,這是一個歷史久遠,卻逐步被遺忘的節日飲食習慣。
仔細研究了一下,發現這十二道紅,還分為四冷、四炒、四燒。
四冷有香腸、熏魚、鹹鴨蛋、櫻桃蘿蔔。
四炒有炒莧菜、炒豬肝、炒河蝦、炒鱔絲。
四燒為燒黃魚、燒蹄膀、燒牛肉、燒仔雞 。
這十二紅中,既有原本就是紅色的,像櫻桃蘿蔔,也有通過醬油上色的。
隔壁鄰居,浙江尤其是寧波人卻是在端午節這天要吃」五黃六白「。
」五黃「是指黃瓜、黃魚、黃鱔、鹹蛋黃和黃蛤。
」六白「是指白豆腐、茭白、小白菜、白條魚、白斬雞和白切肉。
中國古人很講究吃東西的時令,看上去」十二紅「和」五黃六白「的路數完全不同,但其實都是為了清熱降火,健脾和胃,同時還有追求吉祥和避邪的作用。
端午節的說法還有很多種,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叫」五毒節「-------蛇、蜈蚣、蠍子、壁虎、蟾蜍最為活躍,所以古時候人們會在家門口掛上菖蒲或艾草,藉助植物散發的味道來驅蟲辟邪。
其他一些傳統,比如系百索子,將五色的絲線擰成小繩子,系在手腕上;紅紙剪成五毒,貼在門檻上;包括賽龍舟等都是的辟邪目的相關。
對比一下江浙兩個菜單,會發現鹹鴨蛋、鱔魚、黃魚這三個菜是完全一樣的。翻看了一下《食療本草》這本書,發現鱔魚」補五藏,逐十二風邪。患惡氣人當作臛,空腹飽食。「意思是,鱔魚有補五臟、祛各種風邪的作用,感染邪惡之氣的人可以將鱔魚做成肉羹,空腹飽食。」
看看,還是去邪氣的。
明白了這個道理,在看到「端午節下雨,不吉」這樣的話語時,也就不用太慌張了。今天早晨,北京確實下了一場小雨,濕濕乎乎,讓人感覺不太舒服。
本來這個季節就容易邪氣入侵,再加上濕氣,自然易生病了。這時候,就可以採用老辦法,進行艾灸,或者用艾葉泡泡腳啰,加點蔥也是OK的。
所以,從古人吃的文化中,探尋一點背後的原因,從而更加了解當下節氣和身體的變化,是不是一種不錯的方法呢?
據說雲南思茅,端午節前後滿大街都是賣「百根」的,百根是各種端午節前後才能食用的草根樹皮的統稱,和本地土雞燉煮,反而會十分鮮美,不會有藥材常有的苦味。如果換個節氣,肯定就不會是這樣的口感了。
我還搜索了一下新聞,發現揚州等地的餐館還曾經專門推出」端午十二紅宴「,卻在市場遇冷。
什麼時候,像星巴克這種水晶粽子失去了市場,而傳統的艾草、香包、百索子成為饋贈佳品,可能傳統文化才開始回歸吧。
推薦閱讀:
※端午與粽子
※你眼中的端午節是什麼樣的?
※文言志怪小說《暮客棧》之 食粽
※有些專家說的「端午節不能互祝快樂,應該互祝安康」是為什麼?
※端午節不應該說端午節快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