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屈原和端午節的暗黑傳說,很多人不知道
1
端午節,湊湊熱鬧。
說說屈原和端午節的來歷。
屈原有才華。
但有才華的人通常個性都不怎麼討喜。你說他恃才傲物也行,說他自高自大也罷,總之屈原為人十分狂傲,不少人對他看不慣。因此他在宮裡的人緣並不好。
所幸楚懷王慧眼識珠,他覺得屈原是大才子,孤傲一點也算是性情中人,所以明裡暗裡都為他撐腰。
當然了,屈原也深深地愛戴著楚懷王。
之後,關於屈原投江一事,就有了兩個版本。
先說傳說,「野」版。估計諸位都想聽這個——
屈原的才華橫溢不是問題,但是屈原和楚懷王的親密關係就成了問題。
屈楚二人「兄弟情深」,連王后鄭袖都產生了不滿。但因屈原的才華有目共睹,且除了脾氣大外也沒什麼私心,所以一時半會也拿不出什麼證據來「治」他。
之後,隨著秦國逐步強大,吞併六國之心日益顯露,各國為此忐忑不安。
楚懷王想用和親來討好秦國,遭到了屈原的強烈反對。
但楚懷王不聽,一意孤行。
之後,果如屈原所料,楚懷王的討好換來的是反被秦國扣押,軟禁至死。
屈原傷心欲絕,遠走荒野,來到汨羅江畔。
屈原的靠山沒了,鄭袖覺得此乃天賜良機,就秘密派出了一隊殺手去汨羅江邊刺殺屈原。
據說汨羅江沿岸的百姓平時挺喜歡這個神神叨叨的屈大夫的,所以看到有人殺氣騰騰奔他而來,就飛快地把消息報告了屈原。
屈原乘舟逃跑,殺手們也乘船死追。在汨羅江上上演了一場生死追逐的驚險大戲。
這一天,就是五月初五。
最終,屈原被抓獲,殺手們將屈原身上捆上石頭,投入江中,造成投江自殺的假象。
沿岸百姓目睹這一暴行,但懾於鄭袖淫威,無人敢言。
屈原畢竟是名人,他的死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官方對外宣稱他是投江自殺,也無人敢提出質疑。
之後,汨羅江邊的百姓為了紀念屈原,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這天賽龍舟、包粽子。
為什麼呢?
賽龍舟:重現汨羅江上殺手追殺屈原的緊張和危急。龍舟賽的鑼鼓敲得震天響,不是為了救人,是為了殺人。
粽葉包裹的糯米,象徵屈原被五花大綁的身體,紅棗則象徵捆在他身上的石頭。
至於粽子,同樣暗喻被捆綁著的身體。民間俗語形容五花大綁不就說「捆得跟粽子似的」么?
至於熏艾草帶香囊的習俗,其實遠遠早於吃粽子,因為五月初五從上古時代就是一個驅鬼的節日。據史料記載,端午這天,炎夏將至,各種毒蟲、瘟疫甚至鬼魂盡出,是一個非常危險的開端,所以要驅鬼辟邪。
至於「官」版的屈原投江,是這樣的——
因為楚懷王被秦國欺負,死在外頭,楚國人心懷不平,特別是屈原更為氣憤。他勸楚頃襄王聚人才,遠小人,厲兵秣馬,一雪前恥。
不想勸告起不了作用,還招來了令尹子蘭和靳尚等人的仇視,天天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
楚頃襄王聽後大怒,把屈原革職,放逐湘南。
本想救國救民,富國強兵,卻反遭奸臣排擠,屈原自然鬱憤難平。所以到了湘南以後,經常在汨羅江一帶徜徉,偶爾賦詩排解心中煩悶。
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屈原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里自殺了。據說屍體都沒找著。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
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
之後,人人仿效。也有老醫師拿來雄黃酒倒入江,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後來怕飯糰被蛟龍吃掉,才想起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再後來,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這一位愛國詩人。
據蕭梁時吳均《續齊諧記》:世人作棕,並帶五彩絲及楝葉,皆汨羅之遺風也。
屈原死後,留下了一些優秀的詩歌,其中最有名的是《離騷》。他用詩歌來痛斥賣國小人,同時對楚國的一草一木表達了無限的深情。「傑出愛國詩人」的名頭,就是這麼來的。
2
在做一個關於文化思潮和社會價值觀的課題,調查問卷里有一道題是這樣的。
——對於「歷史是一個任人裝扮的小姑娘」這種說法,您的意見是:完全同意;完全不同意;大部分同意……
其實,類似這個問題我還跟同事聊過,說我們看到的歷史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可信的,同事的看法是真實的,而我則認為,未必。
除卻有史官懷揣各種小心思以迎合統治集團「大格局」的可能性外,即使他們不是有意為之,想百分之百地呈現真相,也不現實。
對於無人親見的,或者是用不同的人提供的資料,七拼八湊而來的「事實」,本來就要打一個折扣,更何況有時候,即使是親見的,也未必是事實呢。
故意給歷史這個小姑娘各種「打扮」固然不可取;盲目聽信甚至奉為圭皋,也不明智。
哪些是真實的歷史,哪些只是傳說,哪些又是夾雜著傳說的「歷史」,誰知道呢?
孰真孰假,除了當事人,無人知曉。
大多數時候,我們只能當故事聽聽,能從中總結出一些道理與經驗,吸取一些教訓,或者純粹是為了紀念一些人,一些事,就已足夠。(悟恩說事 公眾號kokyo98)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