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一家做茶的店需要多久?
涉足茶行業,然後開一家店,需要多長時間?
很多人用現實給過我答案。
有朋友在杭州開了一家茶館,從籌划到開業,一共用了三年時間。
也有朋友在武漢開了一家茶館,用了一年的時間就開業了。
最近開業的擇茶記體驗館,卻打破了我們對於需要用多長時間的所有預期。
馬曉丹老師在武漢的茶行業圈子裡已經是相當知名了。
很多真正沉浸在這個行業里的人們或多或少都曾經喝過她泡的茶,聽過她講的茶文化與武漢故事。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她也是武漢最早玩香道的那一群人之一。
現在武漢的香道大家張博建老師,跟她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馬老師告訴我們,第一次跟她說起要開個店的是武漢本地一個上市公司的董事局主席。
他常常來拜訪馬老師,那一次他說:我來出錢,你來開店吧。不把這麼好的茶跟大家分享,真是浪費。
老師婉拒了他的邀請。只說自己還沒有到這一步,她還需要更多的積累和學習。
那一年,北京正在開奧運會,茶文化和其他中國傳統文化一起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也是那幾年,茶行業有了爆炸式的發展。
宜興的紫砂壺享譽天下,其中有些不得不提起的名字,
其中就有顧紹培老爺子。馬曉丹老師每次到宜興去,總會去拜訪他。
顧老自己也是個老茶客,什麼茶都喝。去年馬老師去看他,帶了一點珍藏的年份普洱生茶,顧老喝完之後說:這個茶我曾經喝過,好喝。這說明對味道,人們是有記憶的,可能不記得何時何地同何人一起喝過,但是這些味道會留在大家的腦海里。
馬老師和顧老聊了很多,從現在流行什麼樣的茶品和器型,到壺的容量和投茶量的比例關係,聊了很多。
顧老越聽聊越開心,把自己前不久捏好的幾個茶壺拿了出來:曉丹,來,用我的壺來泡。試試。等你開了店,我就把我的徒弟們交給你,讓他們的壺也在你那裡泡泡茶。
2016年馬曉丹老師辦了一件事。
這也是第一次將世界茶人齊聚武昌,召開了第一屆「世界(武昌)茶文化交流大會」。
在大會間隙的私人茶會上,來自台灣的茶文化學者鄧時海老師為首的幾位茶界響噹噹的人物,一起喝著馬老師泡的茶,一起聊。
鄧時海老師說,武漢在茶上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
現在還擁有這麼多人才,這裡一定能再次復興「東方茶港」的聲望。
活動結束後馬老師想了很久。
東方茶港、萬里茶道的起點,武漢在茶葉界擁有這樣的地位,但是最近的幾十年,聲音似乎越來越少。
雲南的普洱茶、福建的烏龍茶、杭州的龍井、安徽的瓜片、湖北的玉露,各有各的美,然而,武漢並不是上述這些名茶的原產地。
當年又是以怎樣的胸襟,成為了東方茶港?
隨著馬老師的研究越深,她也有了自己的體會。
武漢之所以成為東方茶港,並不是因為生產,而是因為貿易。
九省通衢、位於長江水道的重要港口,茶葉在武漢的貿易中具有重要地位,這裡也是一個因商而生、因茶而盛的城市。
全國各地的茶葉在這裡集聚,又各自奔向那些喜歡它們的茶客。
無數的歷史名茶、好茶在這裡集散。
這也是後來擇茶記的最基本理念:以開闊的胸懷,為愛茶之人用心擇好茶。不論品牌,不管那些皮相,而是從口感、滋味,從茶最本真的標準出發,擇茶。
熟悉馬老師的人都知道,她除了茶泡得好,講得好之外,講故事也是極有味道的,尤其是講那些武漢故事。馬老師說這是得益於她的一位莫逆之交——武漢著名的文化學者何祚歡老師。
以前何祚歡老爺子家裡是開茶館的,叫做馥馨裕茶館。
茶館裡有位「收拾貨」的大師傅叫劉森峰。劉師傅最得意的就是他對茶的了解。
每一種茶,它的優劣,泡法,劉師傅都是信手拈來,確實是名副其實的「茶博士」。
何老爺子在講故事的時候,會準備很多不同的茶,
馬曉丹老師都能準確說出茶的來歷故事,並且還能將它最好的味道泡出來。
知茶、愛茶、惜茶這就是馬老師對待茶的態度。
這次決定開店的是馬老師的一班粉絲。這其中還有馬老師的學生。
他們請馬老師來選茶、選器,甚至是整個裝修的風格,傢具的尺寸,造景的方式,全部都是馬老師親自定下的。
終於,二十多年之後,擇茶記體驗館開業了。
馬曉丹老師二十多年的沉澱,在這家新店開始發芽。
剛開業的時候,店內種下了幾盆竹子。
沒成想全部換了新芽,還有幾隻竹筍從花盆裡挺立而出。
開業典禮的時候,店方為了能讓大家感受到更好的擇茶記,只是請了馬老師任職協會的幾位領導和相識多年的幾位領導。
武漢茶業協會會長張岳峰、湖北陸羽茶文化研究會會長石愛發、副會長黃木生、武漢茶藝館行業協會會長鄢向榮、萃辰天心書院院長陳伯安。
就連媒體也只是請了湖北茶葉網的主理人李銳。
記得馬老師寫過的一首詩里的一句:
靈芽不器自能言
擇茶記歡迎大家來,尤其是愛茶的你。
擇茶記
擇,為茶客擇適合之茶
茶,為好茶擇欣賞之人
記,待人以誠侍茶以心
全文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