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香瓜與大生活—北京人「好面兒」的美食生活哲學

這道菜還是得從梁實秋先生《雅舍談吃》說起。

他在《饞》中寫了他的一個親戚,「屬漢軍旗,又窮又饞。一日傍晚,大風雪,他兒子回家,順路市得四隻鴨梨,以一隻奉其父,父得梨,大喜,當即啃了半隻,隨後就披衣戴帽,拿著一隻小碗,衝出門外,在風雪交加中不見了人影。他的兒子只聽得大門匡朗一聲響,追已無及。越一小時,老頭子托著小碗回來了,原來他是要吃溫桲拌梨絲!這老頭子吃剩半個梨,突然想起此味,乃不惜於風雪之中奔走一小時。這就是饞。」

所以梁先生說,「真正的饞人,為了吃,決不懶」。但老虎竊以為,這不僅是饞,而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那就是講究,或許有人不屑,說窮還瞎講究什麼,但老虎認為,就算是窮講究,也是講究。

全國哪裡都有喜歡講究的人,但論好講究人之多,講究的範圍之廣,北京人算首屈一指了。北京人好講究,與曾為元明清三朝古都有關。皇宮王朝的各種規制各種講究各種原則各種文化,使得平民老百姓們耳濡目染,漸漸由崇拜到效仿並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乃至思想中來。以至於不論富貴達人或窮苦百姓,都有些講究。

而講究的最終原因是因為老北京人的「好面兒」。而支撐「好面兒」支撐講究的是文化,所謂不論天文地理萬事萬物,最好能說出個子丑寅卯來,才是真正的講究。所以有人說過,北京人吃能吃出飲食文化,斗蛐蛐能斗出蛐蛐文化,賞鳥能賞出鳥文化,就是玩狗,都能給狗上譜……基本上是離不開禮、制、識、氣、美這幾個方面的。

而老北京有一道菜叫「賽香瓜」,就是「講究」的好例子,其實無非就是梨、黃瓜、京糕,切絲,加點白糖,拌勻,在冬天吃不到香瓜的時候,花點心思,用簡單的食材吃到夏天的味道,這不就是一種講究嗎?

老虎曾經看過四川一個作家喬瑜的一本書,叫《大生活》。一個生活在城市最底層的城市貧民柳東,無業游民卻四處冒充大老闆的金東民、守公共廁所的老蘇、曾用鐵釘子下酒的丁爺……他們都信奉一條準則:生活嘛,就是生下來,活下去。他們身處逆境,卻時時處處幫助那些比他們更弱小更不幸的人,用他們自已的話來說:「自已過得只比鬼火亮一點,卻假裝太陽去照別人」。老虎喜歡的就是這種樂觀面對生活的態度。

其實,這成都「大生活」的概念,和北京「講究」的概念,有相通之處,這「講究」關鍵就是三個字「精氣神」,什麼時候都不能失掉自己的「格」。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活出一個自我來,挺好。

就像這道塞香瓜,大生活,講究。

挺好。

堅持原創美食文章,央視《味道運河》《吃貨傳奇》美食顧問,搜狐吃貨自媒體聯盟執行秘書長,美食紀錄片《搜鮮記》總策劃王老虎與你共同搜尋舌尖上的「鮮」!

推薦閱讀:

element fresh的hummus是怎麼做的?
北京探店 | ins少女風甜品店Monday
臭豆腐是台灣美食?吃王致和長大的北京人說說臭豆腐的歷史!
比起排隊喝網紅咖啡,我更喜歡家門口的這一杯!

TAG:美食 | 文化 | 北京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