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侵華以後,一場更大的災難降臨中國!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經過八國聯軍蹂躪之後,北方一片斷壁殘垣。未曾想,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國人還沒來得及喘口氣,一場更大的災難消無聲息地降臨,如死神般收割著脆弱的生命。
它,有個令人聞之色變的名字——霍亂!
明朝滅亡,與霍亂流行關聯甚深。清乾嘉之際,霍亂再度流行,咸豐、同治、光緒年間皆有多次爆發,尤以1902年為最,持續近一年時間,沿著已經初步建立起來的水陸交通網,迅速蔓延至全國,北至黑龍江,南抵海南島,東達東南沿海,西至湖廣山陝。
霍亂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傳播速度快,死亡率超高。正如張劍光在《三千年疫情》中所言:
「這次爆發的瘟疫最大的特點是傳染速度極快,在短短的十多天時間內,全城都出現了疫疾病例,並且快速地向城外擴散。得病者僅在一二天內就不治身亡,因而活著的人心中都惴惴不安,有朝不保夕的感覺,不知自己一覺睡後還是否起得來。」
當真是: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個會先來。儘管各地疫情存在差異,但僅溫州一府就死亡3萬人,其恐怖程度由此可見一斑。那年的中國,宛如地獄。
感染霍亂的癥狀為急性腹瀉,即:「得病後下瀉如白凍者即不可救。」由於此病威力過於猛烈,所以有的地方志將霍亂稱之為「虎疫」或「虎烈拉」。《張北縣誌》記載:
「七月間,發現虎烈拉傳染病,傳染迅速,壯年人得之最多。病之初來,吐瀉轉筋不過數小時即可殞命。能治癒者十無一二,以至各城市棺槨均售一空,有裝木櫃者,有裝磁缸者,有裹炕席者,足證當時傳染病之劇烈。死人之眾多,不待言而喻矣。」
對於死去的人,大部分地區採取傳統辦法,有的用棺材,有的用炕席,有的直接投入井中,反而使疫情惡化,甚至出現全家死亡而無人掩埋的慘狀。山東境內最早爆發霍亂的是濟南,時人記載:
「霍亂疫起,縣境村莊無一倖免,城西關家家戶戶傳染死亡,甚有一家盡死無人葬埋者。」
這場大規模霍亂同樣威脅到北京、天津地區,包括皇宮裡的嬪妃也難逃此劫:「京津瘟疫盛行,近聞大內嬪妃中亦屢染時病且患目疾者尤多。太后慈躬亦連日進藥餌以防疫氣,故太醫院各官每日皆有宣召雲。」
那麼,最要緊的問題來了:為什麼會在這一年爆發如此大規模的霍亂呢?
俗話說:大亂之後,必有大疫。對於這場瘟疫的大爆發,八國聯軍發動的侵華戰爭難辭其咎。戰爭必然造成民眾流離失所,生存環境遭到破壞,衛生條件十分惡劣,尤其是難民的大範圍流動,都極易造成傳染病的迅速傳播。其實,在義和團運動之前,各地已有霍亂出現,但僅是零星現象,而戰爭過後,疫情卻蔓延開來,二者之間存在必然聯繫。疫情十分嚴重的廣西,同樣伴隨著較大規模的地方動亂。
其次,氣候異常。霍亂往往藉水而生,而1902年恰恰在全國範圍內爆發了不同程度的水災。水災過後,旱災又緊隨而來,導致食物短缺,人們身體免疫力下降。這些,也是該年霍亂橫行的重要原因。
再者,人口密度大,生存環境差,飲食習慣壞等,同樣是這場大災難背後的重要推手。為時14年的太平天國讓清朝人口大幅度下降,但隨後的洋務運動帶來了更快的人口增長。此次疫情最嚴重的地區,人口密度都相當高。即便是不適宜疾病傳染的東三省也未能倖免,正是因為清廷對「龍興之地」開禁,大量華北人民湧入導致的。至於中國的衛生狀況,即使在大城市也不容樂觀。來華的外國人對此深有體會:
「省城街道湫隘,人煙稠密,居民每以穢物任意堆積門首,以致穢氣熏蒸,釀成瘟疫之症。」
「中國市鎮更易受到疾病的襲擊,原因在於過於擁擠、貧窮、髒亂的環境。」
「在不需要肥料時,這些糞便積存數月。到了春天和秋天,糞便通過運河用船裝運走。而在運河中,當地人卻在那裡洗菜洗米。我曾經看到一個婦女在一個離糞船只有幾英尺遠的地方洗菜洗米。在運河的岸邊,也是交通最繁忙的地方,有一個供應外國人的牛奶場,牛奶場職工也在運河邊刷洗器具。每一項必要的預防霍亂傳播的衛生措施在這裡被完全忽略了。」
面對如此兇猛的霍亂,普通民眾一般採取「驅鬼辟邪」的舊方法,而政府當局在處理上則顯得更為科學。尤其是在大城市,幾乎都採取了隔離審查、稽查食物、禁賣魚蝦以及修建公共衛生設施等措施,取得一定效果。對此,創刊於1902年的《大公報》都有詳細記載。比如:
「以魚蝦等類其味腥臭,易召時疫,乃出示禁止,市中不得售賣魚蝦等鮮物,而業漁者亦遵諭歇業矣。」
《大公報》的創辦人是英斂之(輔仁大學倡議者之一),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法租界首次出版創刊號,名稱取「忘己之為大,無私之謂公」之義,以「開風氣,牗民智,挹彼歐西學術,啟我同胞聰明」為宗旨。
有鑒於此,在整個霍亂爆發期間,《大公報》都致力於宣傳西方現代醫學以及健康、衛生理念,希望能改變國人的陳舊觀點。有些話,今天看來仍然有警醒作用。比如:
「中國貧窮軟弱,不足為憂,可憂的就是糊塗,沒有真見識,專信那異端邪說,牢不可破,這就是大阻擋長進的一個關口。」
「前幾天我講的,我們中國人妄信異端邪說,就是最阻撓我們長進的一個大關口……這幾天更聽見新鮮事了:有瘟氣,不知道想正經法子躲避,搭著個姜太公像,滿街游。在他們想,這是很大的聰明人出的主意,因為有一句話說,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
儘管上述論調與英斂之的天主教背景有一定關係,折射出中西方宗教信仰之間的巨大張力,但正是在《大公報》的宣傳下,新的衛生觀念才開始慢慢建立起來,不僅注意清道排污,而且成立了自來水廠以及專門的官廁、糞廠,同時形成報喪制度。
1902年底,《大公報》收到一則「來函」,內中云:
「某君來函雲竊查泰西衛生之道,精益求精,其保衛之有方,蓋以民生為至重耳。自天津設立都署以來,即安設衛生總局以除污穢,以潔街衢,法至良,意至美也。今夏疫氣盛行,朝不保夕,而衛生局竭力保護,講究衛生。凡有益於民者,莫不剴切而曉諭之;凡有害於民者,莫不出示以嚴禁之,衛生有術,故能癘疫潛銷焉。」
文中提到的衛生局,是八國聯軍佔領天津後成立的。1902年8月,袁世凱代表清政府收回天津後,在列強要求下保留了衛生局,並制定《天津衛生總局現行章程》等規章制度。但是,保留下來的衛生局職責範圍大幅度萎縮,只負責清潔街道。這說明,當時中國人尚未建立起現代衛生制度,直到霍亂大爆發後,才開始意識到其重要性,並在幾年後如火如荼的清末新政中成立了中央級別的衛生機構——衛生司,「掌核辦理防疫衛生、檢查醫藥、設置病院各事」,並逐步推向全國。
需要指出的是,這套制度模仿的對象,是日本。
祥說:一場席捲大清朝的瘟疫,竟意外改變了中國人的衛生觀念。只是,這一改變,未免代價太大。然而,哪一次社會大轉變,不伴隨大事變呢?
推薦閱讀:
※如果光緒直接殺了慈禧
※光緒皇帝100多年前在北大講了些什麼?
※清末(咸豐、同治、光緒年間)政壇上大致存在幾個派系以及各主要派系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大家都如何看待光緒皇帝的一生?
※想知道為什麼慈禧太后為什麼可以一直壓制光緒皇帝,光緒皇帝擁有上進心,堂堂一國之君怎會甘願一直屈居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