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Everything@阿里云:只有大象才能奔跑!

【聽楊姐說】

5月23日,ofo小黃車的CTO童長飈在阿里雲2017雲棲大會成都峰會上稱,該公司除了擁有600萬輛小黃車外,還擁有全國最好的自行車路網數據。

「我們的自行車路網數據即便專業的自行車廠商,比如高德、百度都沒有我們這麼好的自行車路網數據。我們來之前做好了自行車導航服務。」童長飈說。

現在的ofo正基於阿里雲計算平台進行騎行需求預測。儘管城市騎行需求影響因素複雜,受到降水、溫度、PM2.5等影響,具有非常強的空間相關性與時間相關性,但ofo還是可以通過把地圖切為等距方格,在每個具體區域內需求預測,並通過神經網路,通過大量的輸入計算可以精準預測下一個時段某一個區域內會出現的需求數。

「北京北部是強需求區域,然後是中關村,然後是望京,東南則是北京的國貿。」童長飈強調,這一切大數據的計算能力,都是基於阿里雲來實現的。

當然,不僅是小黃車,人們的周圍已經充滿了阿里雲的生態合作夥伴:未來我們看到的新媒體,很大程度上都會根植於阿里雲上,例如雲上的電視台,例如基於人工智慧的視覺合成……甚至,現在已經有基於阿里雲進行的對地震餘震的震源預測!

沒錯,阿里雲正在一路狂奔。

五天前,阿里巴巴集團公布的財報中,阿里雲以靚麗的數字幾乎閃瞎了很多人的眼:連續八個季度增速超過100%!

從財報上看——5月18日晚阿里巴巴集團公布了2017財年(2016年4月1日-2017年3月31日)全年財報。其中,阿里雲的表現相當搶眼,財年營收規模達到66.63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年增長121%;2017財年第四季度(2017年1月至3月31日)單季度營收為21.63億元,接近阿里雲上一個財年的整體營收30.19億元。

對於這個以規模來衡量生命力的行業來說,一個又好又不太好的消息是,阿里雲收入是中國市場規模是後10位總和,中國業內的雲戰爭已經基本結束——寡頭已經出現!

雲計算是個腦力活,也是個體力活——在某種程度上,量起不來,就無法講規模效益,而「雲」本身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提高單個企業的IT效率。因此我們在若干年內都會看到阿里雲瘋狂地在全球擴張,並最終圍剿北美。

是的,國內市場的雲計算戰爭已經結束,阿里雲接下來要做的,是如何精細化運營並把每個重點行業垂直領域精耕細作。

在這次成都峰會上,阿里雲已經表現出了一種對很多垂直行業會慢慢「下手」的姿態。

例如,華棲雲和阿里雲一起隆重推出了「雲端電視台」,主要面向電視台的新媒體部,那些PGC和UGC。在公共雲上,一站式提供從直播、點播、短視頻的生產、製作、發布到用戶數據留存分析、精準推送、視頻內容的生命周期管理等全套解決方案。

沒錯,目前正值內容創業大潮,媒體巨變——阿里雲傳媒行業負責人汪瑩稱,採用「雲上電視台」是媒體行業面向未來的一種新的技術業態,輕盈、敏捷、彈性擴展,更符合互聯網時代的媒體傳播要求。

又例如,在這次大會上,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聯合阿里雲天池平台,啟動了首個地震AI大賽——餘震捕捉AI大賽。大賽還向全球發出邀請,試圖聚集全球工程師的智能演算法,挑戰餘震震源的定位捕捉。

再例如,今年3月的深圳峰會上,阿里雲公布了成長於雲端的ET醫療大腦,可以用幾十秒甚至更短的時間, 幫助醫生完成一張甲狀腺B超的閱片工作,圈出結節區域,並給出良性或惡性的判斷——過去,有經驗的超聲科醫生從閱片到書寫診斷報告,至少需要20分鐘。

當然,也有人說,在雲計算領域裡是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目前正在發生著一種行業整體融合且相愛相殺的態勢,更何況阿里雲還需要進一步與全球性競爭對手PK——或許吧,更保守的說法應該套用一句電影《我的老婆是大佬》里的台詞:阿里雲,還要再「安靜地殺一會兒」!

楊姐點評:

今天講兩個問題——第一,阿里雲的發展潛力;第二,為什麼是阿里,不是BT?

首先,說說規模和阿里雲的發展空間!

雲計算是個典型嫌貧愛富的行業,初期就是要大規模投入,並且可能沒有什麼「懶」可以偷,其規模效應就是要不斷地使用、不多擴張才能形成。

現在,阿里雲連續兩年實現了規模翻番——規模和能力同步登頂,已經達到了「亞洲第一、全球前三」的位置。

1,亞洲區域內最大規模的計算資源就在阿里雲,基於規模優勢的平均成本價格肯定業界最低,雲計算市場是贏者通吃的遊戲,沒有計算資源規模,就沒有普惠技術。

2,在中國市場上,阿里雲的規模是行業後10位的總和,拉開了差距:處於第一位的阿里雲實力和市場後十位的規模差距是巨大的,行業窗口期已經關閉。

3、阿里雲已經完成了規模、效率和成本三項技術實力大考,已經具備將世界級的計算能力變成普惠雲科技的能力。

4,目前的規模僅僅是開始,接下來企業級市場會進一步全面解凍,大型企業擁抱雲計算的腳步加快,就像這次大會上,媒體巨變產生的雲端電視台、地震測算和醫療……慢慢地,數字化的工業、農業、養殖業……整個地球都在數字化,都將上雲……

5,受萬物智能化的推動,雲計算還可以為工業再釋放出1%的利潤,與此同時人工智慧技術進入醫療、製造、交通等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二,為什麼BAT里,只有阿里堅定地做了。

還記得2010年的IT峰會,在談到雲計算的時候,李彥宏認為雲計算屬於新瓶裝舊酒,沒啥新的東西;馬化騰認為現在做雲計算還為時過早;馬雲則認為阿里巴巴如果不做雲計算,百度和騰訊將把阿里巴巴趕出電子商務門口——而最終竟然只有阿里巴巴做成了中國規模最大的雲計算。

眾所周知,雲計算是燒錢的,且特別燒錢。

但馬雲之所以在雲計算上堅定不移地投入,或許就是因為阿里巴巴從骨子裡就是一個必須商家做全套服務的公司——從註冊域名開始,到建站,到廣告,再到今天的存儲、計算,為此阿里收購了萬網、UC……等等。

這不,就連安全也是阿里雲一開始就提供給企業的,而亞馬遜的AWS都沒有,當然現在AWS也學阿里雲把這個服務加上了。

而相對於阿里巴巴,那個時候的騰訊和百度,「雲」只是為他們自家業務服務的一個載體,很多細緻的問題未必體會得如阿里那般深刻和迫切。


推薦閱讀:

狹路相逢勇者勝,雲計算亞洲象撞上美洲獅
關於阿里雲,有什麼故事?
到底阿里雲都做出來了什麼產品?
因為知道這些功能,他們被永久列進了阿里雲貢獻者榮譽榜

TAG:阿里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