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重解道德經 第八章
作者:星賢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說明
本文將通行本《道德經》與本人以多部簡帛古本合校的版本一併列出,以便讀者比較閱讀。
我在對《道德經》重新解讀的過程中驚訝地發現,老子之說絕非我們平時所能看到的那樣平凡,其中所含深意超乎了我之前的想像。因此本人這版《重解道德經》顛覆了之前所有的版本,是對「古本道德真經」的全新破解,想必應該更為貼近老子的真意了。
究竟如何,請讀者自行品鑒,也歡迎探討交流。如有不喜請略過。
通行版本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古本合校
上善如水。
水善利萬物而又不爭,居眾之所亞,故幾於道矣。
居善地,心善淵,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踵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註:這裡的「不爭」,在帛書《老子》甲本中為「靜」,在帛書《老子》乙本中為「爭」,在通行本《道德經》中為「不爭」。根據文意,此處應為不爭之意,「靜」與「爭」應該都是抄錄筆誤。
古本注釋
善1:好人、好事。
善2:常、多。
善3-9:本意吉祥。
亞:俯。
淵:人或物聚集之處。
事:任用。
踵:跟隨。
尤:過失。
古本釋義
上好的品質如水一樣。
水常常利益萬物而又不爭,處於眾物的低處,故接近於道了。
居住在吉祥的地方,心系吉祥所聚集之處,給予吉祥的信息,匡正好的統治,任用好的人才,跟隨好的時機。
因為不爭,故此沒有過失。
真經解讀
上一章講天地的無私,本章接著講到了水。老子對水的喜愛溢於言表,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評價水的。
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又不爭,居眾之所亞,故幾於道矣。
老子把高層次的人或事物的品質比作水,因為水具備三個優秀特質:常常利益萬物、不爭、處於眾物的低處。
首先,水善利萬物。水本沒有善惡之分,也不是天生就要做好事的。因此老子只是說水常常會利益萬物。水常常化作雨露滋潤萬物,也常常匯成溪流供眾生飲用。當然,水偶爾也會泛濫成災,但它對於萬物來說更多的還是利,而不是弊。
其次,水不爭。水只是默默的流淌,完成自己作為水的使命,它不會與任何同類或異類爭奪什麼。誰見過水去爭去搶嗎?沒有。
再次,水居眾之所亞。眾所周知,水往低處流。水總是待在各種東西的最下面,從這一點能體現出水的低調來。
由於水具有上述三大品質,故此老子說水已經很接近道了。
居善地,心善淵,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踵善時。
接下來就是講做人要如何效法水了。水善利萬物,那麼人也應該利益眾生。
居善地:要居住在吉祥的地方,這樣大家才會健康愉快。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通行版《道德經》中「處眾人之所惡」是說不通的。
心善淵:要心中嚮往吉祥、美好之所在,這樣人們才能獲得吉祥如意的生活。
予善信:要給予他人吉祥的信息,這樣才能把快樂帶給別人。
正善治:要匡正賢明的統治,這樣將會使社會得到更好的治理。
事善能:要任用優秀的人才,這樣就能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踵善時:要跟隨有利的時機,這樣利於抓住機遇,避免錯失良機。
做到了上述六條,其實也就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這種利己利人、利益眾生的善行可以說就是聖人之所為了。
夫唯不爭,故無尤。
接下來,水不爭,那麼人也應該不爭。人如果不爭,就不會執著於名、利、情,如此就不會造成這樣那樣的過失。這一點說得很精闢,人類的很多問題的確是由於爭鬥而產生的。
最突出的就是為爭奪資源而引發的暴力戰爭,為爭奪財富而實施的金融戰爭,為爭奪霸權而進行的軍備競爭,為爭奪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而掀起的文化鬥爭及宗教戰爭。這還不算那些為了爭一點虛名虛利、小情小愛而引發的各種各樣的人生悲劇、鬧劇。
「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這句警世恆言兩千多年來一直錚錚作響,只可惜能聽得進去的人則少之又少。
本章評述
老子苦口婆心地從天地講到流水,從無私講到不爭,希望人們也能效法天地萬物,行聖人之所為。只是人們如此沉迷於爭鬥而樂此不疲,甚至覺得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都是那麼的其樂無窮,就是不明白「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道理呀!
說到這想起一首詩,不知出處,拿來與大家共勉。
清音俗世流,紛爭幾時休;
誰能破名利,太虛任遨遊。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自然文化發展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各種平台轉發錦鯉得好運,有什麼影響嗎?
※修道的最佳年齡應該是多大呢?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而修道之謂教作何解?
※怎麼學做人,做人的道理,可以汲取的書籍和觀點?
※用《山海經》中的故事、人物寫的玄幻小說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