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剛學會成熟穩重的時候一定很辛苦吧。

我們在一片安謐中長大成人

忽然被投進這大千世界

無數波濤從四面向我們襲來

周圍的一切使我們興趣盎然

有些我們喜歡,有些我們厭煩

而且時時刻刻起伏著微微的不安

我們感受著,而我們感受到的

卻又被各種塵世的紛擾衝散

——歌德

時間的針腳

隨著畢業論文的答辯結束,我的大學四年生涯正式宣告落幕,唯一需要的只不過是一場不可避免的謝師宴和畢業典禮作為最後的儀式宣告我們所有人的修成正果。

最後一節課上,我們的教授問我們,你們畢業後的各自去向都是什麼,咱們聊聊吧。絕大部分人是繼續讀研或者出國,一部分人,像我這種,都是直接工作,從新浪到埃森哲、從大成到Dorsey & Whitney、從外交部到財政局,還有極少數人,微笑著說,我可能會先來一場畢業旅行,再去考慮我之後的路。

我到現在都記得大一的時候,輔導員讓我們一個個站起來,介紹自己來自哪裡,我第一次站起來緊張得雙手發抖,到半年後一個女生跟我表白,說開學的時候我一個看到的人就是你,你眼睛很好看,再到最後的大四,我已經從那個在班級里做presentation都緊張得不行的小男生,迅速成長成一個可以脫稿滔滔不絕作上半小時會議報告的預備小白領。

這背後是時間和成長帶給我的歷練和痛苦,沉澱了四年的成長把所有的理性和感性發酵成過往,我們流著淚往前走,背後拖著的是一條斑駁蜿蜒的血跡。

友情的本質

我上星期跟一個校友吃飯,他比我大一級,我們之間有很多共同認識的人,但是當我們再重新聊到這些人的時候,無一例外說的基本都是,我以前確實跟他很熟,但是我好久沒跟他聯繫了。

有一些人我甚至想不起他們的臉。

我們曾經以為的高山流水,我們曾經許過的天長地久,終究抵不過時間的漸漸侵蝕。

就像高中一樣,我們都會說,高中的友情是最乾淨、最真摯的,我們在畢業宴會上流著淚哭著喊著彼此是一輩子的兄弟,大學後也要多多聯繫。

可四年過去了,有多少人還記得自己的高中朋友?就不說遠的,你還記得你大一大二的社團朋友么?

我們在最單純的時候遇見彼此,可我們以為一頓酒、一段話、一場生日派對就能永久定格住我們的友情。

四年下來,教會給我的道理是,穩定而持續的友情,本質上是一種相互的資源互換。朋友跟戀人一樣,同樣要求「實力相當、勢均力敵」。這種資源互換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物質上的,但是不管怎麼樣,一段穩定持久的友情一定需要雙方身上都有一些東西或者品質互相給予。

就比如,外向者可以和內向者成為密友,因為外向者可以是一個話癆,他需要一個傾聽者,內向者能達到這個目的,這就是精神上的「資源互換」;富二代也可以和官二代成為好朋友,除了他們真的彼此相互欣賞之外,他們身上固有的物質條件也可以為彼此帶來好處。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玩社團的時候拿到了一個個企業大神的名片,加了一個個牛逼學長學姐的微信,但到了最後,你會發現你根本不知道如何開啟你們的談話。

你沒有能與他們同等對話的實力,他們也沒有義務去幫一個得不到任何好處的人。

這也是我慢慢才悟出來的道理,而在那之前,我以為,只要我足夠真心去交朋友,別人就一定會給我我所幻想的幫助。

這種論調或許在很多人看來充斥著滿滿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意味,但是誰說不是呢?我們活在一個商業社會裡,就要去遵循商業運作的法則。所謂「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也不過是早早就接受了「人脈」、「交情」這一類辭彙的真正含義罷了。

慾壑難填的我們

我現在覺得,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地滿足自己先前的慾望,然後孵化出一個更大的慾望,就像是一個往外生長的俄羅斯套娃一般。

我高中的時候受到港劇和英美劇佘毒極深,幻想著自己工作後一定要進出那些鑽石地段的摩天寫字樓,在工作完一天後眺望CBD的夕陽,而事實當我實習確實進了這樣的公司,也能夠從三十幾樓的高處俯瞰北京國貿的車馬人流,而我卻再也沒有高中時代的新鮮感了。

曾經的我幻想著我一定要考上帝都的985大學,那將會是我的人生巔峰,而等我真的成為了一名人大的學生,我才發現,那根本不是我的巔峰:我又準備在未來考上美國藤校的MBA。

我也不知道如果真的有一天我考上了Ivy的MBA後,我又會有什麼樣的想法。

曾經我以為,我的人生就像是高中或者大一幻想的那般,得過且過,點到為止,就好,就像父母和老師對我們說了無數遍的話一樣,考上大學你們就解放了

我到現在才明白這句話是多麼的自欺欺人。

四年下來,我也發現,人生的通貨膨脹比貨幣還可怕,當你超過你的預期目標時,你的貪婪,你的野心會告訴你,這還不夠,你還需要達到一個更高的目標,你還需要加一把勁兒,達到這個更高的目的,你就輕鬆了。

你這麼說著,這麼向自己許諾著,然後把自己引進新的一輪通貨膨脹。

你不知道的是,當你完美完成自己的目標,這本身就是一個證明自己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你不僅了解了自己真正的實力,還為自己增加了不少信心,所以你才會想著做更有挑戰的事情。

所以別再想著給自己一個放鬆的機會了,當你下定決心去做一件事,並且完美完成後,你就已經打敗了90%的人了。

You deserve better.

接納自己並不簡單

非常多的心理學教材和著作里,都會鼓勵我們去接納自己。

曾經我也以為接納自己是一件人人都可以做的事情,直到大三我的心理諮詢師拍著我的肩膀,安慰著淚流滿面的我,說,我知道,接納真正的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真正的接納自己,是把自己三觀全部打碎,並重新拼接的過程。

人的大腦會有其自我保護機制,讓我盡量避免那些負面的情緒源,並且讓我們在搜集信息的時候自動過濾掉對我們不利的信息。

所以我們被家暴後,我們會回憶起施暴者對我們溫柔,向我們懺悔的場景,不願意接受「家暴只有第零次和無限次」的真理;

所以當我們對同性產生性衝動時,我們逼著自己去喜歡異性,甚至與異性結婚,就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真的就是一名同性戀;

所以當我們面試一次次失敗時,我們怪HR素質低、怪堵車、怪群面時隊友太笨,就是不願意反思是自己的能力問題。

我們從小到大都是活在一個固定的場景:我們圖書館、教室和宿舍三點一線地活著、有著固定的朋友圈、閱讀對我們來說就是考前讀的那些教材而從來不會主動讀其他的課外書……我們見過的人,做過的事塑造了我們無法動搖的三觀,在我們的世界裡,男生就必須喜歡女生,名校學生就必須畢業第一年年薪百萬,我才是最優秀的人。

直到當你走進一個個面試場、走進夜店、走進博物館,你才知道這個世界有如此豐富的多樣性和可能性、多得是比你優秀的人、你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優秀。

淺顯的接納自己是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中層次的接納自己是承認自己的不足,深度的接納自己把不足內化成優點。

而真正的接納自己,是拋開自己所有成型的認知,讓自己重生,重塑自己的三觀。

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無論是自己領悟出來的,還是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一步步走出來,這個過程都要求你對你所有的認知打上一個問號,一步步挖掘到你的潛意識後,你才會發現,你所做的,和你所想的,並非一一對應。

接納自己是通向成熟的必經之路,可有些人甚至花了一輩子都看不清自己的臉。

沉默的路燈

大一有一次剛失戀,然後一晚上發了大概有10條朋友圈,在秀自己喝酒、流淚等自虐活動,這件事是我四年來為數不多的黑歷史之一,這個梗一直被我的朋友玩兒到大四,只要我要是有什麼高興的事情分享給他們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句話就是,快快快,快發10條朋友圈。

而現在,我發朋友圈的頻率,可能一年下來都不會超過10條。

我曾經以為別人聽完我的發泄,我的述說,會理解我,但是我後面發現,第一,就算是朋友,也同樣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要去兼顧,沒有大把大把的時間聽你哭述衷腸;第二,感同身受是不可能實現的神話,不可能會有人完全理解你的感受;第三,最後解決事情的人,不是你朋友,而是你。你依然要獨立靠自己去解決這個心結。

所以我現在已經會自己消化負面情緒了,聽歌也好,看書也好,我清楚我沒有權利去讓朋友犧牲他們的時間來想方設法地安慰一個痛哭流涕的男人。

只是有時候當我下班的時候,慢慢地走向地鐵站,看著路燈不斷地越過我的頭頂,身邊步履匆匆的白領把我襯得像是一個遊手好閒的智障。

我突然好希望能夠有一個人來見證我此刻的碌碌無為。

謹以此文寫在我的象牙塔沙漏完結前夕。

以上。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蠢即是惡』?
我們究竟要花費多少的精力,歷經多少的磨難,走過多少的路才能夠真正認清自己呢?
為什麼大多數人會感到不幸福?
女人具備哪些能力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TAG:人生 | 大学 | 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