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鎮》的「Norm」

首發在微信公眾號:心是主人身是客(shenshike-HK)

======

今年的四月十一日,是王小波去逝二十周年的紀念日。網上許多紀念文章,我趕不上這種熱點。

前兩天,一美籍亞裔被美聯航暴力拖下機,事件引起公眾嘩然。我更趕不上這種熱點。據說,這位亞裔醫生David Dao住在伊麗莎白鎮。記得我寫過一篇《伊麗莎白鎮》的影評,裡面也提到了王小波,就翻了出來,權當蹭一蹭熱點。(原文寫於2009年1月)

====我是原文如下的分隔缐====

最近,在網上看見一些有關鄰里關係的討論,有人說之前住的地方,好幾年一直對門不相識;現在新搬的地方,搬進去沒幾天,樓上樓下都來打招呼。言下之意非常讚賞現在這種互串門子的鄰里關係。

鄰里來往是把雙刃劍,好的時候你覺得互幫便利;不好的時候,你可能失去一些自己的私人空間,家裡長短、三姑八婆。

在香港,同一幢樓里住了幾十年的鄰居,天天電梯里碰到,也可以做到只是點一下頭,從不過問對方姓啥做啥。可能是我本身屬於自由主義者,非常討厭各種各樣的關係和束縛;我又是一個缺乏耐性、不肯將時間、表情浪費在敷衍應酬上的人,所以,覺得鄰里之間像香港這樣保持點頭之交很理想,反而不能理解那些喜歡鄰里之間來往密切的人家,推測那是可能他們沒在外面生活過,不知道鄰居之間保持一點距離的好處。

有人告訴我,不是這樣的,其實,美國人很喜歡鄰里之間互相來往,大都市這種鄰里之間的冷漠,往往被指責為沒有人情味而進行批評的。我對此將信將疑,想西方人不是最注重個人的自由、空間和隱私嗎?直到昨天看了電影《伊麗莎白鎮》(Elizabethtown)。

《伊麗莎白鎮》就是不留餘力地批評商業城市的人情如何地薄如紙:

男主角魯德作為鞋業巨頭的首席設計師,推出的一款新鞋慘遭失敗,令公司損失了十億美元(為鼓吹主題,這牛皮也吹太大了,一款鞋投入十億美元?難道沒有試用就全力推廣?這公司不虧錢也活該!再說,有能力推十億美元投入的首席設計師,就是設計垛屎也有粉絲捧場)。人人對他反目,包括他的女友。

魯德的父親米奇去逝,沒有一個人當一回事,既便經父親推薦才進入西點軍校的朋友,連弔唁電話也沒一個。好不容易,鄰居給寡婦一個擁抱,也是為吃吃豆腐。

而在父親的家鄉,伊麗莎白鎮,情況就截然不同。從魯德上飛機就遇到一個花痴兮兮的空姐,受到特別關照;到開進鎮里,街上的門貼著悼念米奇的白紙,到每一家、每個人都那麼熱情地歡迎魯德,那麼熟悉米奇,爭相回憶,並開了一個很有規模的悼念儀式,雖然儀式更像遊樂會。

追悼會開成遊樂會,我對此一點意見也沒有,相反,覺得這是西方人很可取的地方。懷念一個人,完全不必非得哭哭啼啼。正因為可以不必拘於形式,「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更沒啥奇怪,所以,電影側面揶揄城市人對米奇的死無動於衷,也顯得沒有什麼道理。

因為我對這部電影所宣揚的主題思想不予苟同,雖然電影里不少有趣的、輕鬆的場面,音樂也不錯,還是給打了三星。再看看別人的評價,嚇了一跳,四星、五星的非常多。於是,我又反省,細細地想了想這部電影,還是無法喜歡那種人情味。

與其說伊麗莎白鎮是人情味濃,還不如說那種人情味有一點強迫性。魯德根據他母親的願望,──也是他父親米奇的遺願吧?希望火葬,但全鎮人不停地、堅持要土葬,並帶魯德去看為米奇留的一塊地;十幾年來,米奇和他的家庭一直生活在俄勒岡州,可伊麗莎白全鎮人認定他們在加州。真正關心、在意米奇,如他們所說的那樣愛米奇,為什麼就不能尊重一下米奇?起碼,聆聽一下他究竟在哪個州生活?沒有!他們只是按自己的思路和方式去「關心」某一個人。

王小波《個人尊嚴》里有一篇小文「有與無」(雖然自打看了喬治.奧威爾,王小波第一偶像地位下調至第二位,但還是不妨礙我時常提提他)有這麼一段:

有一次,我老婆到一個南方小山村調查,因為村子不大,所以每個人都在別人眼皮底下生活。隨便哪個人,都能把全村每個人數個遍,別人的家庭關係如何、經濟狀況如何,無不在別人的視野之中;歲數大的人還能記得你幾歲出的麻疹。每個人都在數落別人,每個人也都在受數落,這種現象形成了一條非常粗的紐帶,把所有的人捆在一起,婚喪嫁娶,無不要看別人的眼色,個人不可能做出自己的決定。

她去調查時,當地人正給自己修墳,無論老少、健康狀況如何,每個人都在修;把附近的山頭都修滿了椅子墳。因為這種墳異常的難看,當地的景色也異常的難看,好像一顆癩痢頭。但當地人陷在這個套里,也就喪失了審美觀。村裡人覺得她還不錯,就勸她也修一座——當然要她出些錢。但她沒有修,堂堂一個社會學家,下去一個月,就在村裡修了個椅子墳,這會是個大丑聞。

這個村裡的「文化」,或者叫做 「規範」,是有些特異性的。從總體來說,可以說存在著一種集體的「生活」。但若說到屬於個人的生活,可以說是沒有的。這是因為村裡每個成年人惦記的都是一模一樣的事情:給自己修座椅子墳就是其中比較有趣的一件。至於為什麼要這樣生活,他們也說不出。

說得好像就是伊麗莎白鎮,當然,是伊麗莎白鎮DNA變異版。王小波繼續寫道:有種東西叫做「Norm」,可以譯為「規範」,是指那些約定俗成,大家必須遵從的東西。它在不同的地方是不一樣的,當然能起一些好作用,但有時也相當醜惡。……如果一個社會的Norm很壞,就如納粹德國或者「文革」初期的中國,人在其中循規蹈矩地過了一世,誰都知道不可取。

伊麗莎白鎮強迫性的人情味導致魯德最後動搖了將其父親火葬的決心,要飛奔去阻止(雖然晚了);也令他跟著大家脫口而出「我們在加州......」(雖然是口誤)。

在集體和環境的影響下,再怎麼強的個人意願,慢慢地也會退讓,也會妥協。如果Norm像伊麗莎白鎮的那樣,無傷大雅,我們尚可以看著電影笑笑,享受一股人間溫情。可是,套用《圍城》里趙辛楣的話:「外國一切好東西到中國來沒有不走樣的」,在中國人社會裡想享受伊麗莎白鎮那樣的「人情味」,我非常擔心會走樣成什麼,這也是為什麼我看《伊麗莎白鎮》看得很不是味兒。

====我是後記的分隔缐====

說回美聯航暴力拖人事件。事發後,在受害者David Dao居住的伊麗莎白鎮,當地小報幹了一件什麼缺心眼的事?並不為自己鄉鄰受到如此不公正對待氣憤,而是,率先扒這位Dao醫生的私人背景,大爆其隱私,把他過去的不檢點、受檢控、被吊銷執照爆出來。

這些陳年往事,和Dao醫生在美聯航飛機上受到不公正對待,有毛子關係?莫非想暗示Dao醫生人品不好,活該被暴力拖出機艙?

遭大家譴責後,這家小報編輯這樣解釋:

Dao是我們這兒的當地人,他十多年前的事,當地都有報道。他的事情在我們這兒家喻戶曉,我們不過是舊事重提罷了。

對這種缺德小報,可能無法提新聞從業員的職業操守,我就不說啥了。就光說說「他的事情在我們這兒家喻戶曉」,雖然我不知道Dao醫生住的伊麗莎白鎮是不是就是電影《伊麗莎白鎮》中那同一個鎮,同名地方還是會有的,我感覺即使不是同一個鎮,還是同一個地方,相同的「Norm」。

最後,彩蛋。

(圖:美聯航的新廣告:如果我們無法打我們的對手,我們打我們的客戶。)

(圖:美聯航競爭對手可以這樣打廣告:我們打對手,不打你。)

(圖片來源於網路)

======

更多文章,在微信公眾號:心是主人身是客(shenshike-HK)


推薦閱讀:

手把手的教你用UA里程兌換中澳/紐西蘭超低價商務艙
美聯航上被拖下飛機的亞裔醫生是誰?
被美聯航拖下飛機的亞裔醫生另一個身份是?
美聯航是一家怎樣的航空公司?為什麼口碑這麼差?

TAG:影视评论 | 王小波 | 联合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