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覺知?
02-03
這篇文章大家不用點贊了,我的大部分回答基本都是手機碼字寫出來的,當時想把這篇發到專欄來,可是手機編輯卻發送到了分享中,怕以後用到時會不方便,所以剛把分享中的這篇文章刪除了,現在重新發送,轉到專欄中來了,大家無需點贊。----------------------------------分割線--------------------------------------- 四念住禪修自1979年傳入西方,至今已近40年,這段時間裡,禪修的出現對西方心理學有著莫大的影響,很多書籍中都能看到看到禪修的影子。書中也都通過各種角度闡述,去覺知,去觀察,唯有如此你才能徹底根除你內心的痛苦,而在闡述的同時,卻對覺知的描述一筆帶過,沒有詳盡的解讀。n最近恰巧有個回答,雖然實在解讀什麼是觀察者,但同時也在詳述什麼是覺知。現特此複製,收錄於專欄中,以供以後複製粘貼,回答類似的問題使用。同時也授權任何人皆可免費轉載專欄中的原創文章,註明出處作者即可,也請勿用於商業活動。
所以觀察呼吸不是要你想像出一個人物看著自己,而是用注意力去覺知,去體驗,呼吸的進出,除此之外什麼都不做,久而久之你會開發出平等心,開發出智慧。當你禪坐時,腿會麻木,會痛,而禪修方法則是要你了知到,麻木在腿上升起了,了知到麻木的感覺在變化,在變化為疼痛,以及最後麻木和疼痛的消失,對於整個變化的過程,保持清楚的了知,在知道的同時,並儘可能保持平等心。就如同你訓練臂部肌肉一般,慢舉慢放,以此增強肌肉的耐受力。當我們能對疼痛保持平等心時,我們的智慧會得以開發。回到生活中,一天的工作讓我們的身體很疲憊,但因為豐富的禪修的經驗,我們清楚的知道,只要我稍作休息,這些感受都會消失,它們是在無常變化的,因此我們的心會趨向於平靜,而不會被疲憊感帶走,不會因此而煩躁或低落。在禪坐時,不僅僅是身體的疼痛,當我們嘗試靜下心來集中注意力時,心中的煩惱會升起,不僅僅是煩躁,過去的積存的諸多煩惱都會升起,或憤怒、或哀傷、或低落、或焦躁,它們會轉換成一個個念頭,出現在我們的腦海中。
推薦閱讀:
原答案鏈接:內觀時,這個觀察自己的「觀察者」,它是什麼? - 知乎
原文如下:觀不是想像,而是清晰的了知,清晰的了解和知道。當你觀察呼吸時,你清楚的知道氣息從鼻孔進入,在這裡知道即可。就如同你知道火會燒傷手,知道水能解除饑渴一般,是發自內心清楚的知道,不需要經過思考才知道。你知道呼吸進入即可,知道的同時繼續保持平等心,就是觀。什麼樣的平等心呢?你的注意力知道氣息進入後,就只是知道,繼續去觀察(覺知,知道)氣息的進出,而不是隨著心中的妄念紛飛,不會因為腿部的麻癢而怨恨,惱怒,繼續觀察呼吸,不去理會它們,就是平等心。
例如:我餓了,我心中升起了想要吃飯的念頭,可是工作非常的繁忙,以致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這個問題,於是餓了的念頭一閃而過,並沒有對我的生活造成影響。同樣的,當我在看電視,很放鬆,突然我覺得餓了,我心中升起了想要吃飯的念頭,於是我可能就會去冰箱看看是否有零食,或者選擇叫外賣。當念頭在我們的心中升起,我的注意力去理會它時,它才會演變成我們的行為,才會對我們造成影響。念頭如果是種子的話,那我們的注意力就是水和肥料。當念頭在心中升起時,如果我們選擇不去理會它,它就不會對我們造成影響。不僅僅是餓了的念頭,所有的:憤怒、生氣、慾望等等的一切念頭都是如此,只要我們不去理會它,它就不會對我們造成影響。所有的痛苦起源於念頭,當念頭產生後,我們的注意力不斷去在其中糾結、打轉時,痛苦也就會越來越深切,而當你深切的體會到這個念頭,並不去理會它時,它就得到了凈化。而禪修方法,觀,會幫助我們凈化掉心中的情緒煩惱,並開發出豐富的經驗面對這些負面情緒。我們不會輕易被心中的負面情緒所帶走,不會輕易掉入沮喪憤怒中,不會因此而失去理智,因為平等心,我們可以保持心的平靜與安詳。
這才是真正的觀,以及它所帶來的利益。推薦閱讀:
※人腦Console:人類的宗教與神話
※11.行為主義心理學評述「總結篇」
※貧困的心理學陷阱
※讀過很多網路快餐小說之後,發現自己無法靜下心讀傳統的好書了,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