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老了該去養老院嗎?
有人問:如果父母要去養老院,你會同意嗎?
這個問題得看情況。養老院和養老院是不一樣的,我在鳳凰網時,去山東看過他們的農村養老院,其實就是政府征地後,把村裡的老頭老太太們統一挪到樓上住,按月發放補貼,幾十塊錢,吃食堂免費。
有些老人覺得不錯,老兩口,住一室一廳,六七十平方,打扮得也像個家,我們去了,還給我們泡茶。也有些老人比較孤獨,喪偶,一個人住,四十來平的單間,也不跟人交流,成天悶在屋裡,鬱鬱寡歡。
雖然有文化室、圖書室,去的人並不多。六七十歲的老人還聚在一起聊聊,八十歲以上的,就難免孤獨了。
食堂是大鍋飯,一到下午五點,老頭老太太們顫巍巍下樓在食堂大廳排隊,隊伍很長,後面的可能要等上二十多分鐘。如果超過八十歲,就可以到另一個窗口優先打飯。
伙食並不好,只有冬瓜白菜和土豆,沒有別的,從周一到周日都一樣。《基督山伯爵》里,主角被關進監牢,每周三還有一頓肉吃,一點酒喝,平時還有魚。這裡的老頭老太太,不知多久能吃一頓肉。也許,冬瓜湯里有點肉沫吧。畢竟是不要錢的養老院。這和幼兒園的食譜沒法比:二米粥、西紅柿燉牛腩、油燜大蝦、紅燒獅子頭、蘋果、香蕉、柚子……
不過,養老院也有好的,只要肯花錢,什麼都能享受。《人民的名義》里,退休的檢察長陳岩石老兩口,搬去養老院住,那條件差嗎?養花、養鳥,還有一塊小菜園,簡直就是住別墅啊。
比那種養老院更好的,是在醫院的高檔特護病房養老。像季羨林老的時候,就在醫院住,平常會客、過年包餃子,都在醫院,大概是有為尊貴病人安排的專門套間吧。身體如果有什麼情況,醫生護士馬上就來了。
所以,養老院跟養老院是不一樣的。有些養老院,住著像度假,別說問我老了願不願意住,現在我都願意住,就是心疼錢。但條件差的養老院,就不能保證了。有些老人屙尿在床上好長時間,護工也不知道,或者明知道也不管不問。甚至還有護工打罵老人的情況。有人聽說這樣的養老院,就覺得養老院千萬不能去,其實是養老院的條件千差萬別,關鍵看你有沒有錢。
過去,中國人都在家裡養老。絕大多數人,世世代代都種地,一輩子也不遷徙。父母的房子,自然而然就是兒子的房子,女兒出嫁後,沒有遺產繼承權,也不必盡為父母養老的義務,要盡的義務在公公婆婆那邊,所以叫「養兒防老」。
現在不一樣了。養兒也防不了老,只能啃老。買房子把老人一輩子的積蓄都花光,再生個孩子丟給老人帶,幾年後,小孩也大了,老人也大了,小孩就可以送進學校,老人就可以送進養老院了。
為什麼呢?因為沒有時間照顧老人,也沒有時間照顧小孩。如果父母和子女都生活在同一個城市,還是可以照顧得到的。但對父母在小城市,子女跑到大城市的家庭來說,確實顧不上了。要讓他照顧老人,他只能喝西北風了。80後90後這代人,很多是靠透支上一代和下一代過日子的。老人的贍養、子女的教育,都要做出犧牲。
將來就更不一樣了。二十年後,「該不該去養老院養老」,這種問題就不會有人再問了,就像現在不會有人問「結婚需要買房子嗎」。
即便是不住養老院的老人,絕大多數也不會住在子女家裡,依靠子女贍養。多半會靠自己的退休金和積蓄,為自己養老送終。子女只是抽空來探望一下。無論願不願意,未來的老人和子女間,絕大多數會是這種相處模式。
這裡面有很多原因。比如,你的父母不一定是親生的。以前離婚率低,現在離婚率高了,往後還要更高,很多人還沒等父母老,父母就離婚了,再婚了。甚至不止一次再婚。
從前,人們愛說,父母的家產,早晚都是你的。以後並不是這樣。父母的財產首先要由他們的配偶繼承,他們的配偶未必跟你有關係,有來往。他們可能還跟別人育有別的子女,輪到你的份額只是一小份。如果相處得不好,甚至可能會因為財產問題打官司。就算輪到自己,還要交一筆遺產稅,更何況,很多老人到那時候,已經剩不下幾個錢了。有人說,難道贍養老人就是為了錢嗎?那不是義務嗎?說是那麼說,真正贍養老人又不圖錢的,這個社會剩下的不多了。往後可能還要更少些。
人到了老年,能享福的少之又少,多數是要受苦的。不僅有老死憂悲苦惱的苦,還有牽纏不清的家庭關係的苦。
在佛教看來,一個人受什麼樣的苦,是跟他先前的所作所為是分不開的。你組建怎樣的家庭,家庭關係是否和諧,教育出怎樣的子女,對子女的關心照顧有多少,這些,都會在年邁的時候體現出來。
如果孩子不孝順,難道就完完全全是孩子的錯,父母就沒有過失嗎?有些父母為了事業,根本顧不上孩子的教育,又覺得需要給孩子些補償,就大把大把的錢花在孩子身上,但對孩子關注什麼,喜歡什麼,嚮往什麼,一無所知,也完全不能互相交流。這種孩子將來不孝,難道父母沒責任嗎?
有人為了工作和享受,透支了身體,或操勞過度,或縱慾過度,到了晚年,疾病纏身,痛苦不堪,難道不是自己的過失嗎?
有人性格開朗,待人熱情,到了晚年,還能跟人常來常往,卧病在床時,還有親友故交探視。有人性格陰鬱,險詐刻薄,在位時有人奉承拍馬,退下去就門庭冷落了。這難道不也是自己的過失嗎?
晚年生活的幸福與否,跟住不住養老院關係不大,而跟自己平生所作所為,有莫大的關係。青壯年時代的一言一行,都關涉到晚年是會享福還是會受苦。如果能夠明白這些,就可以從現在開始為未來的幸福做積累了。
推薦閱讀:
※基督教對近代中國的影響到底有多大?-耶穌青年會調查
※夏天來了,在寢室有哪些神器可以避暑降溫?
※減肥前怎麼做基礎體能測試?
※你聽過最令人反感的話是什麼?
TAG: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