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讀《挪威的森林》之人物意象

我把小說作品分為三等。第一等級,給人以愉悅的精神享受,能將世人從忙碌的勞動中轉移注意力,或得暫時的快樂與放鬆。稱之為娛樂性小說。第二等級,能結合時代背景,就某種社會現象,人類經歷,給人以啟示與思考,推動社會發展與進步,獲得現世的價值與滿足。稱之為現象級小說。第三等級,不局限於某個時代與人物的文學創作,作品中具有深刻的人生思考,給與現在、未來的人以精神指引,找到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我將其命名為深刻小說。

這三類小說作品適用於社會金字塔上的不同階層人群。第一類,疲於為生活奔波,經濟掙扎;第二類,經濟自由,知識積累,需要精神支撐;第三類,往往佔據大量社會財富,或擺脫了對物質的追求,思考更多的人生可能性。讀一部文學作品,不能忽略其創作的時代背景,讀者的在社會中的經濟階層。一名農民工往往沒有興趣讀《紅樓夢》,無論你鼓吹《紅樓夢》是多偉大的小說。

《挪威的森林》主人公所處的時代背景處於日本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資本開始大量積累,物質生活豐富,人們急需精神指引的年代。所以,孤獨、自我迷失與慾望便是這本書的三大主題。

我將本書的重要人物排序如下:直子的姐姐,木月,直子,玲子,我(渡邊),綠子,永澤,初美。為什麼要從將書中筆墨不多的直子的姐姐擺在第一位呢?看過《麥田的守望者》的讀者應該注意到,麥田男主強烈自我意識的爆發,對世界虛偽的憎惡始於弟弟的死,而同樣具有象徵意義的也是直子姐姐的死,割裂性的被迫直子直面死亡,從而引發對自我存在的思考。從木月開始,自我內心精神世界與外部世界的代表人物有里到外分別就是:木月,直子,玲子,渡邊,綠子,永澤,初美。木月與直子代表最純粹,屬於孩童獨有的純真完整的自我式人物。木月,直子,渡邊的三人團體作為內心自我與外部自我的象徵性三人團體。木月與直子通過渡邊,與外部世界保持著微弱的聯繫。渡邊得以與此二人成為好友,源於三人本質上內心世界的相似性,即純真自我最大可能的保持。木月早先於直子意識到精神自我與外部世界的不相容,盡自己最大努力的去適應這個世界最終以失敗為終,從而選擇了消極的死亡,使得完整的自我得以保存。直子在木月的消亡後陷入了最黑暗的孤獨。渡邊即使與直子相似,也無法真正完全意義上的理解直子。直子屬於純粹自我式人物,與外部世界的完全不相融合讓直子手無足措,從而陷入迷失與痛苦。渡邊已經存在了外部世界性,比木月與直子能更好的適應外部世界的生活。在木月死後,直子也嘗試著通過渡邊去了解外部世界,滿足外部世界作用於自身上的慾望,獲得存活的快樂,以適應外部世界。渡邊作為直子外部世界的慾望對象與聯繫對象,才能與直子在直子二十歲生日晚上上床,讓直子或得外部世界人類通有的滿足與快樂。而這種慾望最終沒有保持,失去了對外部世界的慾望,深深陷入自我的直子,只能與木月一樣,以死亡的方式結束。

玲子在從小到大聯繫鋼琴的人生里,從來沒有意識到自我的存在。直到有一天,支撐她人生意義的鋼琴從生命中消失,而徹底的陷入到無意義的人生惶恐中,從而迷失了自我。玲子在重獲家庭與幸福後,又被扭曲人性的小女孩毀滅一切,這裡很大程度生歸因於外部世界的畸形,而更多也源於玲子對自我存在的不自知。不能自我保護,而被脆弱的摧毀。

渡邊保留了很大部分的自我,喜歡木月,愛直子皆由此產生。渡邊大部分自我是無意識的主動保留。厭惡學校,尤其諷刺虛偽而又盲目罷學朝,很早意識到學校教育的一無是處,而訓練自己的忍受能力。喜歡讀書,固執的拯救直子,也是最大可能的拯救內心自我的完整性。而身處外部世界的渡邊,不可遏制的孤獨。一是源自與身邊的人的不一致性,二是在於自己對外部人群的無意識抗拒。儘可能的避開這無自我意識的外部人群,讀更多的書,通過與直子通信,固執的與過去的自我一遍遍溝通交流深化聯繫。直子與渡邊的二十歲生日,就是與外部世界作用下的新的個體,吞噬過去純真自我的分水嶺。

綠子是在外部世界中強有力的活著的旺盛生命體,同時保存了難得的純真與真實。與渡邊散發相同的生命屬性。綠子是渡邊與外部世界的慾望與聯繫。二人第一次相見發生在餐桌上,談話內容圍繞食物、衣服、旅行、高中生活、父母親人、炊具、做飯、胸罩。後面相處中,話題幾乎離不開食與色。再真實不過。渡邊的自我保存,使得能夠理解綠子的一切在旁人眼裡匪夷所思的行為與喜好,而綠子同樣作為渡邊與外部世界的外延,使渡邊最大程度獲得了在外部世界中活著的快樂。在直子死後,渡邊自我的一部分隨之消逝,同時經歷了人生最慘烈的喪失之痛。直面死亡,像大人一樣承受後,最終與綠子的結合。這是作者理想化的安排,既讓渡邊很大程度上保存自我,(即使不是完整性),又最大程度的與外部世界融合,最終獲得幸福與快樂。

永澤與渡邊一樣,同樣保持了很大程度清晰的自我認知。打心底里鄙視世上無自我意識忙忙碌碌的人。永澤人物的塑造,讀者開始對自我意識的增強,世界秩序的建立,人生意義產生更多的思考。帶著這種強烈的自我意識,永澤開始有意識的爬向外部世界秩序的頂端,打破這個規則社會對自己的束縛,自己成為規則制定者。而在這過程中,逐漸喪失自我意識中的純真美好,成為沒有人情味的冷血動物。你見過哪個成功的皇帝兒女長情的沒完沒了?

無法忽略的小人物形象,敢死隊。敢死隊作為徹底依附於世人價值觀上的存在,一眼一板的迂腐的令人發笑。但是比起虛偽的反學運動的領袖同學,敢死隊至少認認真真的實踐自己奉行的價值。文章著筆兩個情節,一,室友照顧自己發燒,不以為是的說浪費的票是「招待票」,衡量人情只有貴賤,可鄙到讓人痛恨;二,送室友裝在瓶子里的螢火蟲,討女孩歡心。底層小人物的善良與難得。所以,敢死隊的結局完全在意料之中,意識的產生來自周遭,意識的踐行來自周遭,一旦不在具有支撐的外界條件,只能無奈的隨之消亡,掙扎在底層。

每個人初來這個世界,總會有強烈吸引我們的東西。那或許是一株野山花,或許是心心念想的一個玩具,或許是一雙耀眼的白球鞋。初美就是外部世界中這樣完美的存在。獎品般的存在。我們對它充滿了渴望,正是這種渴望促使我們開始接受這個世界的規則秩序,以為只要認真的遵循規則,我們就能得到。當你把前半生全都花在追逐這種渴望後,誰也沒能告訴我們獲得之後,以後怎麼辦。活著,往往這種渴望的心情,比渴求物本身更重要。所接受的教育沒有教給我們這個。永澤表面上是在追逐女孩,實際上是在追逐這種渴望的心情,從而能讓自己更有力、更堅強的活下去。而當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後,追逐金錢已不足為奇,永澤便轉身於政治,選擇追逐權利。而真正保持純真自我的人,這種人生的渴望便從外部世界轉移到童年時代的渴望,不再是金錢與權利,而是曾經純真時代清晨路遇的雛菊。這種欣喜與滿足,遏制住對外世界的無邊慾望,讓人生獲得了最終的寧靜與幸福。


推薦閱讀:

如果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四人來到知乎,他們隱名寫文章,需要幾天篡位知乎大V前四名?
為什麼有「台灣四大無恥文人和大陸的四大無恥」的說法?
流水迢迢這本書為什麼不出名,是因為男主的設定嗎?
哪個版本的《絕代雙驕》更經典?是林志穎版還是張衛健版?

TAG:挪威的森林书籍 | 小说 | 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