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的付出與回報

讀iOS規範,「交互性和反饋」 章節,其中有一句:

提供有用的反饋來平衡用戶的輸入。在使用應用的過程中,付出和回報的概念可以幫助用戶感知進程在被推進。

頓時聯想到 Ins 和 FB的註冊流程,還有角色扮演遊戲中的劇情任務線,每完成一個步驟都會給予用戶反饋和激勵。嘗試著應用這一理論。

美約匯APP的新建項目表單如下:

冗長的表單,共14的表單項需要輸入和選擇,而且只有點擊完成時,才會檢驗表單項填寫是否正確。(心累)

基本思想:

將冗長的表單頁面拆分為多個頁面,分步驟完成新建任務。在這個過程中,重新取捨信息、確定任務流主支線,建立及時反饋、回報激勵用戶的機制。

改進前:A頁面(一口氣填完14個表單項)rightarrow 完成

改進後:A頁面(1個)rightarrow 反饋rightarrow B頁面(1個)rightarrow 反饋rightarrow ……E頁面(1個)rightarrow 完成。

由於人類的短時記憶單元在7pm 2的範圍內,步驟盡量控制在5個,最多不超過7個,減少用戶的焦慮感。

1.重新評估14個輸入項

輸入項過多,刪減非必要項,合併同質項,排列優先順序。

2.確定任務流(主 / 支)

不僅僅單一考慮地信息優先順序,還要將輸入量「多」 「少」 的輸入項輪流穿插,減低用戶疲勞感。

評估輸入項和確定任務流,綜合考慮多套方案後確定一種。最好是能夠確定2到3套方案進行A/B測試,暫時沒有這個條件,只能參考 「優先順序」 和 「輸入量」 兩個指標以及專業直覺。

3.建立及時反饋和回報激勵機制

反饋上,考慮了Toast提示、彈窗、狀態欄信息反饋、表單實時檢驗等等。

回報激勵上,考慮了嚮導控制項、給嚮導控制項引入顏色/引入數字、動效等等,用戶可以感知到進程正在被推進。

語言上,也需要細細斟酌。

從流暢性、視覺重量、優先、進度感知程度等幾個維度評估後,確定使用 「嚮導控制項」 「狀態欄信息反饋」 「表單實時檢驗」 「結果頁」 幾個元素。

4.高保真原型

表單實時檢驗:

底部的任務流進度指示(嚮導控制項)和狀態欄信息反饋:

結果頁——任務流完成,強反饋:

2017年04月27日補充:

後來,又想到了用 「頁面指示器」 代替 「嚮導控制項」

總結

將一個體驗極低的新建項目頁,改造成一條體驗優良的任務流的過程中,反覆權衡了很多。包括嚮導控制項的位置、大小、形式,信息的優先順序呈現。以及,沒有體現在原型圖中的,觸發輸入後,彈出滾輪控制項、數字鍵盤、選擇後才可見等,都做了不少的思考。

越來越能體會到設計是一個不斷妥協、不斷權衡的過程。

回過頭看看那句在iOS設計指南中的話:

提供有用的反饋來平衡用戶的輸入。在使用應用的過程中,付出和回報的概念可以幫助用戶感知進程在被推進。

用戶的輸入,即付出;機器的反饋,即回報。付出大於回報,用戶會迷茫,回報大於付出,騷擾到用戶,只有在付出和回報中間取得一個平衡,才能幫助用戶感知進度在被推進,給予用戶更多的可控感。

傑出的UX Designer,我在路上。


推薦閱讀:

不甘心只被當做設計資源?你得先自己往前走兩步
OS X 上很多不夠方便甚至近似 bug 的問題,為什麼蘋果一直不改善?
為什麼我們用星星(星形)來打分,而不是三角形、正方形、圓形?

TAG:用户体验设计 | 交互设计 | 用户界面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