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誕可以,但別荒謬

1

坦白講,我一直不喜歡看國產的正劇,特別是戰爭類和官場類的影視作品。

但有一部例外,就是《廚子戲子痞子》。

電影開頭就滿屏的荒誕:一個戲子,一個痞子,一個廚子。

是名副其實的粉墨登場:戲服加身,上躥下跳,滿口胡言,就像一場讓人捉摸不透的鬧劇。

鏡頭的設置都用了很多不常用的角度,加上近距離的表情特寫,讓人物呈現出一種荒誕的變形與張力。

剛開始看的時候有些摸不著頭腦,這是黑色幽默+怪誕MIX風?

結果不是。

癲狂是故意的,目的就是讓別人看不透。把癲狂藏進癲狂里,最安全。

之後的情節很精彩,密碼收送,裡應外合。緊張刺激,可看性十足。

最後,戲子,痞子,廚子等人,都光榮地完成了任務。

然而,最令人震動的是片尾——當故事完結,演職員表開始往上走,屏幕上出現了一行字: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據說是從幾段野史里杜撰出的故事,但總比完全虛構的強吧)。

片尾曲響起,是朴樹版的《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隨著黑白照片(也是演員拍的)一幀一幀滑過,頓覺眼眶發熱。

原來荒誕的背後,竟是豪情熱血。

在這裡,荒誕的是他們另類誇張的肢體語言,真實的,是他們冒著性命危險,也要把生化武器的解藥送到後方。

原來有人的青春是可以燦若星辰,熠熠生輝的。

原來有一種勇敢是可以沒有自我,只有同胞的。

這種堅定,太偉大。

2

去年大熱的戰爭電影《血戰鋼鋸嶺》。

講述一個從來沒有上過戰場的年輕人戴斯蒙德﹒道斯,滿腔熱血上前線:他是學醫的,想做個軍醫。

面對首次穿上軍裝的大兒子,父親在飯桌上涕淚,哽咽,說了一番真實表述戰爭的話。他親身經歷過戰爭,曾目睹生命被無情摧殘。

正因如此,他才不想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帶著對戰爭的盲目和青春幻想參軍。

當然,戴斯蒙德﹒道斯還是去了。

本該被開除。因為他拒絕武器。這是他的信仰。他視遵守《聖經》里的教誨如命。

在旁人看來,這種行為何其荒誕,甚至荒唐。尤其是他們即將面對的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戰場。

因為這,戴斯蒙德﹒道斯在訓練時就被戰友嘲弄,排擠,甚至毆打,但他堅持原則。

即使是在戰場上,面對著身邊的戰友在瞬間被炸斷雙腿,露出錚錚白骨而人還清醒時的驚慌失措……

總之,即使敵人的子彈不斷從耳邊呼嘯而過,即使每一秒都與死神擦肩,他都沒有違背自己的信念:拒絕武器,不摸槍!

然後,硬是憑著赤手空拳,在沖繩戰役中救下了75位戰友。

當然,他也因此得到了所有戰友的認可與尊重。

同樣,影片改編自真實事件。主人公的原型是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

而被他救下來的其中一個戰友,還在片尾說了感激他的話。

《血戰鋼鋸嶺》於2016年11月04日在美國上映,2016年12月08日在中國上映。2016年12月,《血戰鋼鋸嶺》被選為2016美國電影學會十佳電影。2017年2月,該片獲得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響效果獎,最佳剪輯獎。

在這裡,荒誕的是戴斯蒙德﹒道斯的不合群,不入流,真實的是由信仰而來的堅定和勇敢,以及由此爆發的因善而生的洪荒之力。

3

說起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不得不吐槽一下一些雷人抗日劇:

扔手榴彈炸敵機,騎著自行車從火車上一個飛躍,在空中720度優美迴旋,安全落地順便滅掉幾個鬼子……諸如此類雷得觀眾里嫩外焦的情節就不說了。

更多的是對「團隊」的「歌功頌德」,偶像崇拜,而看不到戰爭中從來就避免不了的傷害——硝煙滾滾,血肉模糊,炮彈飛旋,鬼哭狼嚎,人間地獄……對這一面的有意識的淡化或者忽視,卻成為了另外一種意義上的荒誕。

知道槍林彈雨,屍橫遍野即使不能作為戰爭的重點,也絕對是不可無視的原色。

這一點不能迴避,更不能頌揚。

看看《拯救大兵瑞恩》中呈現的諾曼底登陸戰:被子彈擊中時的皮開肉綻,被炮彈炸中時的絕望哀嚎,何其慘烈,看得人心驚肉跳,頭皮發麻——

當下你就會想,戰爭如此殘酷,戰士如此英勇但又何其可憐,和平何其可貴——這是戰爭電影應該帶給人的意義:基於人道主義的,最基本的認知與反省。

再來看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主角是一名19歲的得克薩斯男孩比利﹒林(Billy Lynn)。

他在加入美軍步兵部隊後,被派往伊拉克戰場。2005年他和同事們在一次交火中大難不死、逃過一劫。為了展示伊戰成果,布希政府把他們召回國,讓他們在感恩節那天的達拉斯牛仔隊橄欖球比賽中場休息時與碧昂斯等娛樂明星同台,同時向他們授予榮譽勳章。

期間,他們受到了歡迎,也遭遇了嘲諷,而他們自己,也還期盼著能把故事拍成電影,賺一大筆錢,實現那些或大或小的夢想。

然後,期待落空。他們在戰場上面對的實實在在的你死我活,回到和平社會裡,卻只換來了如過眼雲煙的鮮花和掌聲,以及投資方的不肯妥協。

最後,比利?林和其他的老兵又被布希政府重新送回了伊拉克戰場。

而在此過程中,刻畫的是社會對戰爭,對戰士的看法,凸顯的是林恩的迷茫,無措…… 當中還少不了對伊戰的反思以至質疑。

其實在我看來,林恩最後選擇回到戰場,不過是他認識到這是他的宿命,他的習慣而已,他已經丟失了正常的生活,他只能在戰場上才能找到自己。

有人說,《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一部諷刺電影,通過描繪一支被神化後淪為人們搖錢樹和慰藉品的軍隊,體現出軍人們的流血犧牲被忽視的諷刺。

深以為然。

而我也認為,這樣帶著對戰爭的反省,人性的洞察的電影,才深刻且有意義

其實,荒誕的不是戰爭,而是人——尤其是一些為了凸顯某些人,某些事,而刻意地弱化戰爭的另一個真實面的人。

而如果從頭到尾只是為了「歌功頌德」,凸顯「主義」,而刻意弱化甚至無視戰爭中平民的痛苦與哭號……那就豈止是荒誕,簡直是荒謬了。

說白了,如果說這個世界很荒誕,那這種荒誕,恰恰是人性陰暗面折射出來的3D影像。

這些影像,能否令我們有所思,有所悟,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悟恩居士(公眾號kokyo98),一個會寫字的修行人。祝好!

推薦閱讀:

知道的不多,才能過的很好
如何評價2016年1月16日中央6台《佳片有約》對於電影《十二猴子》的解答?
在橫店當群演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不懂為什麼<阿甘正傳>里Jenny不一開始就嫁給阿甘?
你怎樣吃飯,就會怎樣戀愛

TAG:电影 | 战争电影 | 人生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