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琴匠聊聊學習和學琴(下)

現身說法,從自己的感悟聊聊學琴到底是要學什麼?

從幾個方面來說吧:

1.首先,每個人的家庭和成長環境、學習工作背景,學琴的目的不一樣,對於學琴學到的是什麼當然會有不同感覺。或許只是一種技能可以求生,或許給你打開的是一扇對於傳統文化求索的大門,亦或是一种放松和愉悅身心的愛好。

2.對我自己而言,因為自己是理工出身,我覺得古琴第一給我帶來了一個了解和審視中國傳統文化的視角。浩如煙海的琴學文章、回憶錄,是我了解了一個有聲有色的中國傳統文化窗口。

3.其次,古琴帶給了我一個很大的朋友圈。通過古琴,能夠認識很多的文人,通過古琴能夠迅速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哪怕是80多歲的老人和不足十周的孩子。早年我們去郫縣紅光鎮俞伯蓀先生家玩,老先生見有年輕學琴人來訪非常高興,拿出家藏老琴給我們彈奏並自彈《醉漁唱晚》給我們聽。其實此時的俞先生彈琴已經基本不成調了,但其樂融融的感覺至今難忘。

4.通過古琴,打開了我的思維邊界,多了一個角度來與人交流和觀察這個世界。上篇咱們提到過學習的層次——讀書、學貫、涉獵。以前我學通信,我時常把對古琴的理解放到無線電的學習中,也會把西方對於振動波、電磁波的研究理論用到自己對古琴的認識上。我覺得古琴在幫助我在學貫,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對無窮無盡的琴曲欣賞與學習則是算是涉獵吧。

5.古琴給我帶來了很多意趣,豐富了我的人生。有琴相伴,就像多了一個朋友,我經常覺得自己很幸福和充實。這是一種心理和精神上的富足,有了這種富足,很多事情可以看的比較開,比較淡。

傳承與發展,何以那麼糾結?我們要傳承的是什麼?

照例,還是從幾個方面來說吧:

1.很多古琴群拉我進去,所以我群特別多。我有時候經常不回朋友們的微信留言,多是被群消息給淹沒了。難受的是很多群裡面經常是各種無休無止的爭吵。有的一言不合就罵街,真應了那句老話「文人相輕」。我理解的優秀中國文人多是「溫良恭儉讓、知書達理、胸襟廣博」。

2.文革後傳統文化教育比較缺失,很多人不了解傳統文化的精華何在。在眼界上我們不能固步自封,在傳承上我們不能抱殘守缺;知識、人格、精神、身心健康應該是同等重要的;其實每個人的認知都會有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古人亦是如此。不盲信權威,不人云亦云,能獨立思考,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先決條件。

3.上一篇提到的已故琴人俞伯蓀,老人節奏也不穩,音準也不好。過了很多年,回想起來那就是老先生的一種生活狀態,一種雅趣,或者說就是一種樂趣,怡然其中。這不也是古琴文化的一部分么?其實古琴不是拿來表演或炫的,只是一種稍微有點文化的人之間的一種交流方式。彈奏的好與不好,熟與不熟都沒關係,演奏家也未必身邊都是知音吧,相反我們自己玩玩知音也未必少。古琴長期就是這樣一種狀態,多聽多看,多一份包容,多一份求索。

4.有人說中國古琴界(琴會)統一思路做點什麼事情,關鍵是文化藝術上的事情能統一認識么?中國歷史上古琴曾統一過思路么?中國人早就說「君子和而不同」或者說「和則生物,同則不繼」。古琴文化自古就是一種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的狀態,如果你覺得自己的路子是正路,與其憤怒世道之不濟,何嘗不多做一點佈道的事情呢?歷史是個大浪淘沙的機器,千百年後讓後人去評說多好?

5.中國傳統文化的奠基之作《易經》是一門變化的學說。在歷史的長河裡,我們能看到古琴琴器和古琴音樂一直是在發展的,雖然未必是一路順利向上。是不是每一次變化在當時也會招來罵聲無數呢?我個人覺得變化和發展並不都是壞事。

6.對每一件實物,我們的認知只能是管中窺豹,因為每個人的知識都是有局限性的。有的人說只有中國音樂好,西方音樂和記譜方式呆板無趣等等。但說這些話的人真的學貫了中西么?別說西方音樂,我看很多「大師」連中國音樂都未必能夠全面深刻的去了解,先考考他曾侯乙編鐘的音律是如何排列的,宮音是什麼頻率。看看是不是有真才實學還是只能吹牛。遇到每件事情,不急於發表意見,而是查找自己知識里的缺陷,或許能夠更好的成長。

7.古琴到底如何傳承與發展,我也沒有結論。只要我還在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打開心扉去認知這個世界,或許我每年能給大家的答案都不一樣。這說明我在成長,如果我十年後說的和今年說的一模一樣,說明我的心已經死去了。前段時間我在古琴札記上做了一個直播,很多人說聽我講的東西對他們的認知是顛覆的,其實這些認知只不過是我十幾年不斷思考形成的。我無法告訴你真理,但我可以講這十幾年周邊的人和物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情,讓你少些迷信而已。

說這麼多,我也不知自己想表達什麼。文不盡言,言不盡意。我最後說一個前段時間的感受吧:前段時間我看日本雅馬哈公司申請的一些列關於樂器材料製造的專利,看的我後背發涼。很多中國琴人還在迷信老木材的時候,人家的新工藝新材料都已經伴隨著一些列樂器走向全球各地了。我眼前似乎一下閃出一個場景:晚清時期的我站在海邊,看著外族人的堅船利炮破浪衝來。而我,低頭看了看手底下,是一門三百年前鑄造的,轉向和瞄準都困難的,使用黑色火藥的,射程只有500多米且只能打碎鐵片和實心鐵球的陳年老炮。炮上銘文赫然在目:八百斤紅衣神威大將軍。我心中一陣悲涼!——窮國弱民,迂腐不化,任人宰割!亦或,打開心胸,奮發自強!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音樂的曲譜(2)
25歲學古琴會不會太晚?如何系統的開始進行古琴學習?
為什麼我彈古琴的時候,勾,挑,抹,剔聽起來都一樣?
管平湖給美國旅行者號探測器的彈流水,錄音的琴是哪張?猿嘯青蘿還是飛瀑連珠?
中國有哪些本土起源的傳統樂器?

TAG:古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