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鐵血大清霸氣十足,為何對外戰爭無一勝績?原因很簡單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被清史學家譽為「無昏君」的朝代,創造了「康乾盛世」,文治武功都極為強盛,誕生了「千古一帝」康熙,可謂霸氣十足,至今依然為很多人津津樂道。然而,這樣一個王朝為何對外戰爭無一勝績?

  或許,有人反對認為,清朝的雅克薩之戰和清法之戰,都取得了勝利,怎能說無一勝績呢?但是,雖然戰場上勉強算勝利了,或打了平手,但在談判桌上依然輸了。戰爭是為政治服務,最終談判桌上輸了,可以算是依然失敗。

  在其他的戰爭中,比如兩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等,鐵血大清無不一潰千里,最後連歐洲小國都能騎在大清頭上。

  堂堂鐵血大清為何淪落到這個地步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第一個,騎射國本

  康熙時期,就一直倡導「騎射國本」,所以清朝軍隊一直抑制火器發展,重視八旗的騎射,為此建立木蘭圍場,專門用於鍛煉上層騎射本領。因為這是清朝起家之本,所以一直迷信騎射,而看不到事物在發展,世界在變化,軍事在改革,火器在飛躍!說到底,或許是因為戰略眼光的問題。

  即便經歷了艱苦的雅克薩之戰,火器的巨大力量,依然沒有給康熙帶來觸動。在隨後的歲月里,康熙堅定執行抑制火器發展的政策。

第二個,八旗腐化

  只是,如果騎射很強的話,也不至於被西方部隊輕易擊敗。阿富汗被稱為帝國墳場,在英國最強盛的維多利亞時期,曾依靠冷兵器部隊擊敗2萬入侵英軍。可見,英軍並非不可擊敗。只是,大清的八旗精銳已經徹底腐朽了。

  八里橋之戰,被歷史學家平價非常高的僧格林心,率領幾萬清軍進攻英法聯軍,最終死傷無數,英法聯軍卻僅傷亡12人,成為中華戰爭史上的恥辱。

第三個,保守思維

  有人說,清朝看不到世界軍事變化,情有可原,因為當時很多國家都沒有看到世界變化。但是,當時世界主要大國,有哪個沒看到這種軍事變化呢?奧斯曼帝國都進行了軍事改革!說到底,是清朝統治者的保守思維作祟。

  在鴉片戰爭之後,到1912年,清朝做的改革還真不多,和鄰居日本相比,清朝的改革連小修小補,或許都算不上。這一切都源於保守思維,保住既得利益就行,改革了誰知道會有什麼變化!

第四個,維護統治

  或許,康熙未必看不到火器的重要性,但考慮到統治民族的情況,不敢放開,害怕被人推翻。所以,康熙雖然自己表現出喜愛科學,但就是不推廣。按照當時康熙的地位,道統和治統空前合一,如果他提倡科技興國,改革軍事等,相信全國上下會形成風氣。

  說到底,為了維護統治,所以不敢或不想放開。在以後的歲月里,清朝一直是這種思維。到了晚清,祖宗之法不可變、維護統治者利益的思維更強烈,比如皇室內閣!

第五個,戰略眼光

  坦率的說,或許最大的問題出在戰略眼光上。在沒有入主中原之前,清朝攻佔了覺華島,俘獲了大量船隻,但由於對大海的恐懼,就毀掉了船隻。在後來的禁海閉關鎖國等政策里,基本上也是這種做法。台灣鄭明集團投降之後,水師哪邊去了呢?要知道,鄭家軍的水師,可是和西方列強交戰過的。

  康熙時期,如果不是施琅勸阻,康熙很可能把台灣送給荷蘭了,這說明了戰略眼光比較差。如果用清朝統治者戰略眼光來衡量他們的行為,那麼很多事情也可以說得通了。

  列位看官,對於鐵血大清霸氣十足,為何對外戰爭無一勝績,你有什麼高見?


推薦閱讀:

清代曾選定哪些歌曲作為國歌呢?
為什麼知乎這麼多清黑?
歷史會因關鍵歷史人物的決策改變而改變嗎?
從哪可以找到滿文的檔案呢?
宮裡不能種樹?

TAG: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