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旅:遊客這麼多,發生踩踏事件怎麼辦?

今天,身處杭州春日美景里的個旅收到了來自遠方的小夥伴的微信——「個旅君,我在猶豫五一要不要帶小孩子去杭州玩耍,聽說西湖景區常年人山人海,想到幾年前上海外灘的踩踏事件,我有點心慌慌啊……」

根據以往的資料顯示,踩踏事件往往發生在體育賽事、演唱會、集體朝聖等場景中;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很多城市越來越注重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手段輔助管理,在遊客擁有一定安全意識的情況下,旅行中因客流擁擠導致發生公共安全事件的概率相對較低。

話雖如此,但生活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尤其是在節假日,密集而無序的人潮,突然而至的危險信號引發的一系列恐慌,難免讓我們感到一絲不安。「踩踏事件」的頻繁曝光不斷警醒我們學習防範及自救的必要性。致力於提供客流監控和城市管理等旅遊大數據服務的個旅,今日帶大家梳理一下相關知識。

回顧歷史,每一個案例都給我們以警醒

1989年4月英國希爾斯堡球場慘案,由於球場結構問題及組織秩序混亂,96人被活活擠死;

2010年7月德國音樂節踩踏事件,地下通道發生擁堵造成恐慌性踩踏事件,死亡19人,另有342人受傷;

2013年1月象牙海岸阿比讓市踩踏事故,新年煙花燃放快要結束的時候,煙花爆竹的巨響在人群中引起恐慌從而發生踩踏事故,遇難至少60人;

2014年12月上海外灘踩踏事件,跨年期間陳毅廣場人行通道階梯處底部有人失衡跌倒,繼而引發多人摔倒、疊壓,致使擁擠踩踏事件發生,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傷;

2015年9月麥加朝覲者踩踏事件,朝覲者在狹窄的通道攜帶大量行李造成擁堵,最終345人遇難,另有數百人受傷。

其實踩踏事件的誘因往往很小——心理的恐慌在特殊的場景下迅速傳染,繼而由推搡、跌倒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踩踏事件致死往往並非由於踩踏本身,而是源自擠壓引發的窒息。作為渺小的個人,如何避免並自保?作為城市的管理者,可以借鑒哪些科技化的手段?攻略如下:

個人版:首先,要管住自己別盲目湊熱鬧

避免進入擁擠人群中,盡量順應人流方向,避免逆行,也不可停滯不走;

如果陷入擁擠人群中,保持站穩並慢慢移動到堅固可靠的柱子、掩體,或在與人流前進過程中設法脫離。要確保抱起身邊的兒童,不可彎腰系鞋帶等;

如不幸摔倒了沒法站起,可隨人群前進的方向爬行。如果無法移動,用手護住頭部,蜷縮膝蓋至胸前。不要俯卧和仰卧。

(圖片來自網路)

城市管理者版:防患於未然,責無旁貸

對於城市管理者來說,實時掌握城市客流情況、人口密度是至關重要的一點,而比較直觀的方式就是通過大數據——「熱力圖」查看人群分布情況,其中紅、黃、綠、藍色區域依次表示人口密度由大至小。

個旅:我們提供的可不止是熱力圖

「個旅」作為「個推」旗下的旅遊大數據管理平台,提供的可視化大屏產品能夠實時展現城市不同區域人口數量,協助城市客流疏導工作的開展,目前已與浙江省旅遊信息中心、杭州市旅遊委員會、廣東省旅遊局、山東省旅遊局等多機構展開緊密合作。在剛剛過去的清明節,個旅可視化大屏在監測西湖景區的客流情況的過程中,及時預警單車遊客造成道路擁堵的現象,為節日期間線下客流疏導提供了有效的數據支撐。

此外,個旅的大數據管理平台可以根據景區或城市區域面積規劃災害預警級別數值,並制定相應的線上線下管理及疏導措施。通過實時監控景區人流密集度,在人口數量超過閾值時立即預警,減少類似災害發生的可能性。針對某些緊急突發事件,個旅平台可以通過大數據回溯分析,協助挖掘災害發生的起因、演變過程及疏導效果,並能通過復盤總結經驗,指導未來客流安全相關管理工作的開展。

結語

雖然我們沒有那樣的基因,面對人群擁擠時保持候鳥遷徙一般有序,但我們可以在危機發生時保持理智與文明;雖然我們無法拒絕熱情的遊客在集中時間段湧入忙碌的城市,但我們可以做好基礎的防患與管理。用科技的手段共建智慧城市,是個旅的願景,也是個旅的使命。


推薦閱讀:

現實中連環殺人案件會像影視劇小說里那樣對公眾隱瞞嗎?
室外電梯安全嗎?
如何評價新年夜發生在德國的大規模性侵事件?
廣西柳城的爆炸案,為什麼電視上沒有大範圍報道這件事?

TAG:旅行 | 踩踏事件 | 公共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