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英國社會學協會年會吐槽+經驗總結
英國社會學協會這個組織相當於一個獨立運作的公司,旗下有諸多刊物,包括影響因子很高的Sociology。這次年會是在曼徹斯特大學舉辦,註冊會議需要交納一定的費用,會員和非會員,教工學生和一般人士之間的價格差距很大,因此我也一咬牙一跺腳交納了50磅左右的會員費,從此成為了英國社會學協會光榮的學生會員。接著是交納會議費——每天都單獨結算,因此可以挑選想去的那一天交錢,或者一起交了還有優惠,如同是參加兩天以上會議,那一起交還比單獨結算加起來更划算。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會議晚餐,看起來挺正式,還是在曼徹斯特大學博物館內,在一群化石的環繞和注目下開席的感覺也是很新鮮。
我參加的是環境和社會小組的討論,恍然發現自己竟然是今年唯一一個在這個小組發言的中國人。我們小組本來也沒多少人,被隔壁的家庭小組完虐,人家開會一直開三天,我們開了兩天就都完事了。
來之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住宿和火車票,我提前看了一圈曼徹斯特大學周邊的賓館——我勒個去,沒有低於90磅一晚的,作為一個被學校拋棄再也拿不到任何經費的老博士,我一切都需要自費,因此這些賓館統統是住不起的。幸好還有另一個選擇,Airbnb,搜索了一下,正好有一位同學的住處離會議地點很近,一晚上才38磅,實在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車票方面吃了個大虧,第一次訂的時候竟然忘記了自己的16-25 Railway Card 過期了,喜滋滋的點選了持卡優惠,結果臨出發時突然想了起來過期的事,趕緊重新訂了一張火車票,結果價格暴漲到110磅,和我住宿的費用比起來都不逞多讓,我心想算了就當是交學費了,又訂了一個外賣大吃一頓撫慰受傷的心靈。
去曼徹斯特大學的一路頗為順利,來到這個城市才發現這裡簡直是一座各種建築風格混搭的「科幻」城市,舊時代的工業氣息和現代建築的新潮混合在一起,讓鱗次櫛比的樓群構築出一種蝙蝠俠故事中「高登市」的味道。我更是看到一座磚紅色的小樓,有著被煙熏的有些發黑的巴洛克風格的窗戶和一面電力不足一閃一閃的「美國街頭食物」的招牌,卻被兩座衝天而起的銀白色金屬包裹的摩天大樓夾在中間,如同是一個魔幻風格的大樓熱狗。
來到住處,很快便安頓下來,房間很舒服,床也夠大,沙發電視遊戲機等必備品都很齊全。去會場走路只需要5分鐘,實在是不能再贊了。包租公是一個大三的法學院學生,典型的中產階級白人青年的形象,相處起來也很愉快。
第二天一早便是會議,我興沖衝來到會場,正好遇到兩個同校的博士,不過人家是人權小組的,實力雄厚,和我們沒法比。我以為這邊開會和國內一樣先要有個領導對全體與會者逼逼兩句,結果人家的風格是乾脆直接,八點半註冊九點就開始第一輪的小組會議,讓我心下歆慕不已——這才是學術會議的風格,國內那種上來先逼逼兩句結束再逼逼兩句的風格實在過於官僚。
第一天的會議主要是介紹能源方面的問題。我發現英國社會學和環境的交叉很多是能源議題,演講者有大牛也有博士生,其中還有一位引用超過 google scholar 上引用超過一萬八千次的超級大牛 Frank Geel,科技轉型理論的專家。一輪會議下來感覺20分鐘實在是不夠用,很多演講者根本發揮不出來,只能介紹個大概,PPT 做的更是五花八門,配合小小的投影屏幕根本看不清楚寫的什麼,英國社會學學者的 PPT 功力和國內老師們的確還有差距啊。中午吃飯時遇到兩名英國約克大學的博士生,一個導師門下,一個做女博士的身份一個做廣場舞大媽,據說她們導師特別喜歡收中國學生,儼然在約克大學組建了一個不可小覷的 social network。我羨慕之餘又想到自己的案例:這邊大多數老師根本沒有國內的師門概念,因此也不會像國內的博士那樣形成一個互幫互助的網路,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遺憾。
一天下來遭遇到了嚴重的社交危機,因為之後小組成員說是去餐館約飯,沒有人搭伴怎麼辦?於是搭上了一個英國小哥,馬尾辮酷酷的樣子,人長得很精神,就是說話聲音有點低,語調有點急,PPT 做的有點爛,導致我根本聽不清楚他在講啥。我們兩個也都是新人,抱團取暖其實是很好的選擇,一頓飯下來就開始聊脫歐和川普,他把卡梅倫和川普罵得狗血淋頭,讓我也見識了英國憤青的婀娜風姿。
回到住處時已經是深夜10點多,第一天參會的興奮慢慢沉沒,留下的是深深的疲憊。第二天的會議和我關係不大,我一咬牙乾脆不去了,轉投曼徹斯特大學的懷抱,專門聯繫了一個人文地理學的老師,這才發現這邊地理學研究的風格左的很,他做的中亞大壩建設研究,說大壩建設就是吉爾吉斯斯坦的官僚們撈錢的工具,我和他專門討論了大壩建設的社會學和政治學影響,也收穫頗多。下午開會要做報告,我又趕在午飯飯點回到會場,本著一定不能吃虧的原則胡吃海塞了一頓午飯。下午的題目里還有一些能源的話題,果不其然又看到了大牛 Frank 的身影,我抓住機會坐到他身後,等一輪講完眼看他要溜走了我趕緊叫住他自我介紹,然後說想和杯咖啡,結果他說忙只能一小會,我趕緊說那不喝咖啡了咱直接開聊吧,把我研究中的問題和他分享了一通,他一邊說「interesting question」一邊談他的想法,不能不說這位大牛的腦子轉的就是快啊,一下就說到點子上,讓我無比興奮,說了十分鐘,我也見好就收,他就這樣提著包如同一陣風一樣消失在門口。
下午的演講者里有我一個,但還有兩個演講者的演講非常有意思,一個是講英國國家公園和美國國家公園管理風格的差別和後人類主義的體現。簡而言之就是英國的國家公園裡人可以居住其中成為風景的一部分,美國的則是人最多待14天然後立刻滾蛋。他竟然自己就住在曼徹斯特周邊的國家公園裡,房子的建設全部都要是復古風格,裝修等等都要符合手冊要求,體現舊英國的風貌,還專門有一本手冊教你怎麼符合規定的裝修。另一個演講者則是作為觀察者參與到蘇格蘭氣候變化研究小組的工作中,以此見證他們得出「蘇格蘭氣候變化並不顯著」這一和當前主流氣候變化觀點背道而馳的觀點的全過程。我的研究談了中國自來水供應體系和消費者行為,反饋也不錯,不過最重要的是將自己的 idea 第一次展示出去,也算是達成了科研的一個小小的成就。
接下來的晚餐卻是另一個社交危機,英國小哥沒影了,只好自己一個人去博物館,正坐著刷知乎,一個大鬍子老外主動和我攀談起來,原來他也參加了我的演講,本人則是瑞典隆德大學的高級研究員。他的到來讓我緩解了緊張的情緒,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他竟然每天都用 excel 表格嚴格計算自己家庭的碳排放量,並嚴格限制自己的碳排放量為每年6噸。在這個基礎上,他不買車,不怎麼吃肉,能用舊的東西就不用新的東西,連做飯都用鐵鍋而不用不粘鍋,且這個鐵鍋還是從他祖父母輩傳下來的。他說他不想做一個虛偽的人,一邊和別人談可持續發展一邊自己卻做不到限制碳排放量,我聽了他的話後真的心下汗顏,因為我從來沒做到計算自己的碳排放量,也更讓我想起了上學時一個給我們講環境學的老師曾說過為了避免限號他們家買了兩輛車的往事。他的行為讓我想到了中國的一句古話:知行合一。可如今能做到這一點的環境人又有多少?我最後為了他有沒有宗教信仰,果然,他回答說他信仰貴格會(Quaker),這是一個只有60萬人的基督教分支宗派,但據他介紹更像是一群邊緣化基督徒的團體。在我看來,他的做法已經形同是「環保苦修士」,很少有人能為了碳排放對自己的生活做出如此巨大的妥協和犧牲,這其中倘若沒有持續的外在精神力量的支撐是難以為繼的。當然,這也和他本人的品行是分不開的。
以上是我這次會議的吐槽和經驗總結,也是趁著自己還沒忘記時趕緊記下來,希望讀到這裡的知友們能有所收穫。其實綜合來看,開會的心得總結一句話就是:臉皮要厚,該出手時就出手。有些社交危機看起來很嚴重,但一咬牙去了說不定還會有意外的收穫,我理解這也是很多中國學生和學者在國外開會都需要鍛煉的地方。
推薦閱讀:
※作為一名博士一年級的新生,有一個牛逼的導師和一群牛逼的師兄師姐是怎樣的體驗?
※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等專業分別研究機器人的哪些方面?
※對於大學教授來說,教學重要還是科研重要?
※你以天文為職業或選擇天文為專業有沒有後悔過?
※各位醫生和科研工作者穿著白大褂如何上廁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