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一小步|當我談氣質時,我想談些什麼

向前邁進一小步,開了一個公眾號,想寫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大概是沒法隨大流,因為想要慢慢寫,也希望喜歡我這樣慢熱性格的你有慢慢欣賞的興緻:P

為有暗香來:當我想談氣質時,我想談些什麼

從小到大,我一直都對人的容貌很感興趣。 用現在的話來說,我自小就是一個標準的顏控。遇見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眼神總要多定幾次,心裡總要蕩漾幾分。

看見紋樣優雅的事物,便習慣性地要盯上半晌,沒法兒買下的,沒地兒放置的,便要暗暗認真記下,今後不斷翻出來回憶想念。

按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本不該是什麼值得批評的事,但慢慢地,我發現自己在欣賞美這件事情上漸漸有些跑偏。

怎樣跑偏了呢? 我逐漸發現,自己的審美似乎有些停滯,在這個轟轟烈烈的識圖時代,這個顏值即是正義的看臉時代,雖然目之所及皆是美人美物,我卻再難有兒時所常能感受到的那些心旌蕩漾的時刻。

現在回頭想想,小時候我喜歡的那些美人,究竟是為何僅僅用一個眼神,一個回眸就打動了我呢?

而今時今日多少名流明星,曝光度如此之高,千百個眼神,千百次回眸都不止,卻越來越難駐進我心。或許,是因為物以稀為貴,但或許,也真的不僅於此。

在節奏愈加快速的審美時代中,慢下來細細品味一件美物,一個美人,似乎已成為一種小小的奢侈。而更為奢侈的是儘可能地撇除物質主義與功利主義的影響,用人文情懷欣賞尋常生活中的美感。

建立這個公眾號的靈感,其實源於知乎。前段時間常出現在我的知乎時間線上的

一個問題,每天都有新答案更新:女孩子由丑變美是什麼樣的感覺?

很多知友在其中以自己為例做了洋洋洒洒的回答,而這其中關於怎樣是丑,怎樣是美,標準卻往往在同種文化中顯出出奇的一致性。比如在這個問題下,體瘦,膚白,便是一個無往而不利的標準。緣何如此?這其中有太多有趣而值得分析的地方。

除此之外,更好玩兒的是,現在這個時代,講究數據,講求量化,甚至對於人的容貌,都已經建立起了一套明推暗許的打分系統。這些打分系統被運用在情感問題的情況描述中,被用在描述他人的陳述中,被用來判斷人,被用來定義人。情感達人的話究竟該不該信,他們對於外表的看法該如何去解釋?我覺得這其中實際上別有洞天。

(圖源自微博,出處見下方水印)

這些錯綜複雜的審美觀,在讓人對評價自己的容貌感到瑟縮的同時,卻也折射出了這個時代的整體氣質的切入點,那就是直觀,標準,快速。我一直認為,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雖然提倡個性化風格化,卻實際上正在慢慢向平庸化,大眾化靠攏。

全世界的街角掛著一樣的海報,全世界的人們追捧同一個明星,全世界的產業推崇一樣的標準,全球化轟轟烈烈地進行,卻也讓這個星球喪失了許多的鮮明個性。

(全球品牌-優衣庫)

這個問題對於正在急速發展的中國來說,尤甚。

而對於人的外表來說,今天的人通過整容手術、修圖軟體,又能夠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快捷地到達文化審美標準線的水平,因此這又是另一個維度上的一致化。

(電腦合成的標準美女臉)

於是,看過一些美人,賞過一些美物後,我發現,當代審美觀中難以維繼的,其實並不是美本身,而是對對象生命與個性的深刻探察。引用當代美學學者葉朗先生的一個定義:審美觀照的實質並不是把握物象的形式美,而是把握事物的本體和生命。

從這個角度看,要想內在溯源一人、一物美的本質,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其實常應引申至「氣質」二字。

到了「氣質」這一層,美人美物便往往顯出了另外一分韻味。 這種味道因著各人的秉性與經歷而成,又在旁觀者心中折射出不一樣的審美感受。

的確,在關於氣質的問題下,我們可以看到更加多樣化的回答。

比如圖中的這個問題,可謂體現了氣質審美層面的「各花入各眼」現象。男女明星入選者甚眾,而每位評選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意見。

何以兩個問題會有這樣的反差呢?或者說,人們在評判一個人一個物的內在氣質時,究竟是在評判些什麼呢?

其實首先第一點,我們需要明確的就是,論一個人的氣質時,是難以脫離他的外表作出評斷的。也就是說,要審氣質,必應先審容貌,這是對外在與內在統一審察,也即黑格爾美學哲學的核心:感性與理性相照應,主觀與客觀相統一。從這個層面上來說,這個時代的顏值至上論其實是有一定的道理呢。畢竟這是所有人都能夠入手去評判他人的第一關呀。

但實質上更重要的卻總是在第一點之後。前段時間,網上特別流行一句話:「主要看氣質。」其實也就是我想說的第二點。內在與外在若相互照應,則是一種愉悅的審美體驗,但是若不照應而形成巨大反差:比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事物,或像加西莫多這樣的形象,則又會激起人們更深的感悟,也常更容易成為刻板印象流行於大眾心中。中國古話云:人不可貌相。而在世界各國又同樣都流行一種刻板印象:帥哥常常是花心風流的。可見,一個人的外表與氣質是否相匹配,需從外表著手,但評斷又常因各種因素而有偏差。

第三點,作為我想在這個公眾號里修習氣質審美的契機,也是我一直以來堅信的自我提升之道。那就是,其實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Temperament),從詞源上來看,在西方文化中,源於體液學說,在這種學說中,人的氣質被大致分為四種,

膽汁質(興奮型):熱情、大膽、衝動、情緒變化劇烈。

多血質(活潑型):直率、風趣、求知慾強、注意力易分散。

粘液質(安靜型):穩重、沉默、踏實、反應較遲鈍。

抑鬱質(抑制型):冷漠、孤僻、回憶深刻、悲傷。

這種氣質分類、研究方法在當代雖然已不再流行,但是卻很好地說明了一點,那就是:氣質並非稀缺特質,而是與生俱來並可經過後天改善。

因此,當你不斷審視自身,磨礪自己,你的氣質就一定會變成一種比外表更為珍貴長久的閃光點。而這,也是許多貌不驚人的平常人隨著歲月變遷,愈益優雅從容的核心所在。

事實上,這是一句看起來再平常不過的雞湯,但雞湯常有,好食譜卻難得。要想一直能在合適的時機喝到雞湯,贈他人與雞湯,並以雞湯補充自己的元氣,那麼熬制雞湯的辦法便是不可不學的一環。

論及氣質,我自己或許還未活到有足夠資歷將自身作為樣本去展示給他人的年齡。但是好在我們有那麼多可以探究的氣質各異的人,甚至不止是人,一物一景,一城一國,其氣質都有可取之處。

在完善自身和養成氣質的過程中,接觸到越多的成熟氣質樣本,就越容易找到自己應去發揚探索的那一種、或幾種,由此也便能夠更加精確地定位自己。

這是我心裡的一些小想法,但它們奠定了這個公眾號所想要傳達的核心理念:博採眾長,以修自身。

是為序。

-————————————

公眾號:未然書

探索氣質美/個人定位與氣質養成思考筆記


推薦閱讀:

女生剪短髮、有哪些髮型可推薦?
中國女性審美為何偏向花美男?
在你眼中,東亞男人長相的巔峰是誰?
為什麼古裝唯美衣袖一定要飄飄翻動?衣服不能好好靜下來?
為什麼受文化教育較少的人也可以感受到古詩的美?

TAG:气质 | 审美 | 个人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