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印經院常在,而友誼不常在

德格位於金沙江畔,海拔3260米,與西藏隔江向望,是藏區三大古文化中心之一,與西藏拉薩、甘肅夏河齊名,有著藏區三大印經院中最大最全的德格印經院,使之成為了藏族傳統文化的收藏地。德格印經院又稱「德格吉祥聚慧院」,擁有藏文印版近30萬張,其藏書之巨、經典之齊居藏區三大印經院之首。

印經院始建於1729年,前後由四代土司費時30年方告竣工。德格印經院不僅是藏傳佛教經典的策源地,也是藏文化的傳播中心,被譽為「雪山下的文化寶庫」。這裡儲存了整個個藏族文化中70%多的古籍經典,現仍保留有整個藏區最古老、最完整的印經工序。

2004年至2010年間,我曾四次到訪德格印經院,第三次到訪是受雜誌委託進行拍攝採訪。普通遊客在大部分室內區域不允許拍照,尤其是閃光燈對古老的經板和壁畫會有傷害,所以下面我拍攝的所有照片都按規定使用自然光線。

印刷工人的工作場地在印經院二層,完全依靠自然光線。兩人一組合作,高的那一邊負責在印版上滾墨以及將紙準確固定在印版上,矮的一邊總紙,一邊雙手拓印,完成後迅速揚起印完的這張放置一邊,如此循環。按數量印完一面後,再將印版翻面拓印另一面。

除了經文,還有整副的唐卡拓印。

最後的裝訂是由專門負責的工人對號分揀無誤後,再裝訂成冊。印完的經文晾乾後進行裝禎,珍貴的藏經還要經過開光後才算功德圓滿。據說這幾十年來唯一的技術改變,只是使用成品墨汁不再兌墨。

另外,對於刻經板的工人的工資計算方式變了。如果你有幸看到早期的印經板,尤其是幾百年歷史的珍貴文物,你會發現越古老的印經板比現代的篆刻深度要深不少,那是因為最初刻經板的工人在完成一塊經板後,上師會將金粉或銀粉灑在經板上,抹平後,留在縫隙里的,便是工資了。當然這個計算方式今天早已改變,對於拿固定工資的刻經師傅來說,更多的是對信仰的虔誠,和這份工作的榮譽,亦是他們修行的一部分,畢竟刻一塊經板相當於誦讀萬遍經書。

百年以上的印經板(自然光線條件下)

現代復刻的印經板(自然光線條件下)

目前大部分在日常使用的印經板都是現代復刻的,古老的經板大多作為文物被保護了起來,但是如果長久不用,木質經板會幹燥開裂,所以每隔一定年份,古董經板大多會重新使用一次,這些古董經板印出的經文,是最最珍貴的。

所有的印經板在用完一輪後都需要清洗後存放,在印經院中庭洗刷經板的場景非常壯觀。本文封圖便是拍攝於清洗經板的過程中。

為了拍攝上面這組照片,我大概前一個小時左右並沒有舉起相機,主要是和幾位負責清洗經板的老人聊天,直到他們接納我,才順利的完成近距離的拍攝。給大家一個小建議,在旅行時如果遇到這類場景非常想拍,一定要溝通在前,首先徵得他人允許後再拍攝,如果你能花一些時間來增近和拍攝對象彼此之間的關係,那就更好了。畢竟照片常在,而友誼不常在。

在德格印經院的天台上,正在進行重新粉刷印經院外牆的工作。

在第四次造訪德格印經院時,我將上一次完成的報道帶回了德格。這也是我認為非常重要的事情,若你在旅行時有幸被允許拍照,請盡量在旅行結束後寄回一些照片給他們。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樂於見到照片上的自己,這樣做你的拍攝行為就成為一個雙向的交流,而不是簡單地「索取」一份美麗的回憶。所以當你自己或朋友再次造訪時,記得捎上你的祝福。

本文知乎首發於我的專欄:西遊 - 知乎專欄

同時歡迎專註我的公眾號:wukongphoto


推薦閱讀:

筆順對練字有影響嗎?
如何正確看待我國跨性別者群體明顯增多?很多葯娘都是因為cos而入坑的現象?
上聯:鴻門設宴,誰知項伯救漢王?有哪些下聯?
你自己最喜歡的一句歌詞是什麼?
學生時代給你印象最深的一篇課文是什麼?

TAG:旅行 | 摄影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