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環保公司商業模式運營環境的研究分析
一、環境分析
(一)行業分析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快改善生態環境,並圍繞這一目標在環境綜合治理、生態安全保障機制、綠色環保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了總體部署。「十三五」,環境管理將從污染物總量控制單一目標向環境改善與總量控制雙重目標轉變,這既體現了國家持續強化污染治理、加快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堅定決心,同時也將為環保行業發展帶來更廣闊的空間。2016年兩會中央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將其培育成我國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十三五」期間,環保行業有望在政策的持續加碼扶植下,延續高景氣度。同時,環保行業在發展速度上,則將取決於政策、環境管理體制改革、監管執法、PPP等創新模式的整體推進力度。
根據中國環保行業協會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為9576億元,同比增長6%,「十二五」期間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有望達到5萬億元。據環保部規劃院測算,「十三五」全社會環保投資將達到17萬億元,是「十二五」的3倍以上;環保產業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重要支柱。其中,部分資金來自於中央財政。自2007年以來中央財政節能環保支出呈增長趨勢,2015年1-11月中央財政節能環保支出達到3,692億元,同比增加35%。
環保產業是指在國民經濟結構中以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為目的所進行的技術開發、產品生產、商業流通、資源利用、信息服務、工程承包、自然保護開發等活動的總稱,主要包括環保機械設備製造、自然保護開發經營、環境工程建設、環境保護服務等方面。
近四年來,受國家加快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多個循環經濟領域示範試點創建實施(節能減排綜合示範城市、「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園區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海綿城市等)、社會公眾節能環保意識提高等多因素推動,中國節能環保產業快速增長,總產值從2012年的29908.7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45531.7億元,與上年相比增長16.4%。細分領域中,節能產業、環保產業增速迅猛,年增長率均超過了20%;受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影響,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增速略有回落,產值規模被節能產業反超。
環保投資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國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環保投資是改善環境質量的有效手段。2014年,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為9575.5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50%。從絕對規模來看,2000-2014年中我國的環保投資絕對量穩步提升,由2000年的1062億元上升至2014年的9575.5億元,其中2007、2008、2010年增長較快,尤其是2010年較2009年絕對量增長了2353.8億元,這種趨勢的變化與經濟發展觀念的轉變有很大關係。
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關於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的意見》,計划到2020年,環保產業產值將達到2.8萬億元,培育50家以上產值過百億的環保企業。到2020年,環境治理市場全面開放,政策體系更加完善,環境信用體系基本建立。
綜合上述數據顯示,面對已然開局的「十三五」,陳博認為,環保產業產業市場總量將達歷史高點。首先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計劃及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將得到進一步落實,新一輪大規模環保投資即將展開。預計 「十三五」期間,環保總投資將超過17萬億元,創歷史新高,產業年增速有望達到20%以上。其次,環保企業將面臨更大監管、監督壓力。「新環保法」不僅加大對官員的問責力度,也對排污治污企業做了嚴格要求。在主管部門的嚴格監管下,低成本、低技術路線的環保企業將會被淘汰。再次,PPP、第三方治理成為主流商業模式。
(一)行業痛點
1、政府之痛
中國環境壓力,不能承受之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高速發展,但經濟增長方式主要依靠三高一低(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重投資產業,這種發展模式已經造成了中國環境的重污染,並且積累下的惡果在進入「十二五」之後逐漸顯現,嚴重製約了中國的經濟發展。目前中國的環境問題已經不是治不治的問題,而是不得不治的問題, 幾乎處於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壓力最大階段。
環境問題已成為政府決策的頭疼問題:考慮到中國經濟之前的增長模式,環保和經濟增長是對立的,環保長時間處於被動需求狀態,這就導致了政府對於環保的不作為以及利用環保尋租的情況也屢見不鮮。但在傳統經濟增長模式無以為繼以及本屆政府定下的產業結構調整大方向後,環保對於政府政績的考核已經與經濟增長同等重要。但是由於欠賬過多以及經驗不足,如何治理環境成為政府頭疼的問題,經常發現錢花了、但沒啥用。
在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不能承受之痛的當下,政府本身對於環保的需求也在發生著巨大變化,需求的變化延伸出來的解決方式就是潛在的投資機會。
效果—從面子到里子:隨著環保在中國產業地位中的層級大幅提升,政府對於環境治理的需求已經和之前大不一樣。之前的環保,面子工程居多,以政府或者央企主導的基礎投資為主;當下的環保,伴隨著環境問題不斷打臉,面子工程時代已經過去,隨之而來的是里子時代,但是如何由面到里,是政府最大的痛點,因此應運而生的是環境的整體解決方案商,也就是環境綜合服務商,也就是我們一直強調的平台型企業,能夠一站式的為政府解決環境問題;比如碧水源、桑德環境等。
2、排污企業之痛
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壓力:中國目前的排污企業,大多數是傳統粗放型經濟模式下的產物,在傳統經濟無以為繼的背景下,需求下滑和產能過剩帶來的共振使得這些行業困難重重,再加上國家對於經濟結構調整大方向的進一步明確,更是對排污企業本身的經營雪上加霜。
環保壓力給排污企業又增加一道枷鎖:在傳統經濟模式下,部分地區政府在經濟優先的驅使下,對於排污企業的違規超額排放熟視無睹。但是目前伴隨著環保產業地位的提升,環保成為排污企業不得不做的事情,而且隨著標準的越加嚴厲,排污企業面臨的環保成本也會逐漸提升,在經濟不景氣的當下,對於排污企業又增加了一道枷鎖。
對於排污企業,伴隨環保標準和監管的趨嚴,違規排放成本越來越高,加上本身宏觀經濟的不景氣,環保對於排污企業其實算是雪上加霜,因此性價比高的解決方案或商業模式是目前排污企業痛點解決的關鍵。
考慮到排污企業分散度高、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導致治理成本高,並且其本身污染治理的專業度不高,因此第三方治理成為了解決排污企業痛點很好的方式,其本質也是合同服務模式,將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交給專業第三方。對於專業環保服務企業,首先技術專業度高,其次排污企業的園區化趨勢使得第三方處理企業能夠以園區處理的模式形成規模效應,降低治理成本,從而也減少了企業的負擔。
因此,在排污企業痛點解決這個問題上,第三方治理將成為產業趨勢,對於第三方治理的範疇來講,簡單劃分兩大類,一是大規模工業的污染治理、二是小規模工業的園區化治理。對於大規模工業,比如煤化工等,企業本身技術和關係推動的拿單能力是取勝的關鍵;對於小規模工業,目前呈現園區化趨勢,比如印染、造紙和皮革等,企業本身的技術和模式推動的可複製能力是取勝的關鍵。
3、環保企業之痛
關係之痛:目前環保的買家主要是政府和污染企業,而作為環保企業這一賣家,目前看核心競爭力和獨特的商業模式並不多,同質性競爭嚴重,這使得在環保競爭圈中,比拼的更多是關係,即使有企業具備核心的技術能力,也難以實現一招鮮。
錢之痛:在中國現階段,環保仍屬於被動需求,買單人以政府和排污企業為主,但目前中國經濟景氣度下滑,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大,污染企業也都普遍存在產能過剩導致效益差的現狀。因此地方沒錢+企業沒錢+被動需求成為環保企業收款難的主要原因,雖然政策給力推動訂單的釋放,但是錢的問題導致企業在拿單以及執行訂單方面舉步維艱。
(1)關係的解決
關係是環保企業繞不開的一道坎,尤其是中西部的環保市場更甚。目前環保的最大買家仍然是政府,即使客戶是排污企業,政府在之間的話語權也很大,因此在政府直接決定訂單的時代,政府關係自然就成了產業最核心的資源。
在當下,根據之前的分析,在環保各參與方的關係中,政府的層級在逐漸削弱,如公開購買服務、PPP模式的試點、甚至通過反腐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和效率等。這些變化我們認為從根本上講都是為了逐漸改變作為環保大買家政府的權責,逐漸從老爺向服務轉變,這個轉變直接導致的就是企業-政府關係的改變,這個過程可能會比較漫長,但是趨勢不會變。因此對於環保企業,完全可以抓住政府對環境需求變化推動的產業變革進行業務拓展和布局,傳統的老思路可以變一變。
(2)錢的解決
產業層面:中國政府對於環境治理和監管的決心和力度都是空前的,因此從政策上會打壓環境的主要買家(政府和污染企業)之前的不作為,這將會提升環保企業在整個生態產業鏈中的定價權,從而有助於緩解缺錢的困境。
資本層面:雖然在政策推動下,生態產業鏈的定價權會逐漸向環保企業偏移,但是這個過程是漸進而非一蹴而就的,因此利用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是很好的解決之道,也就是產-資聯動,而目前環保仍然是資本追尋的好方向,享受著不低的估值溢價,因此目前階段仍然具備融資的好環境。
(二)發展趨勢
1、環保企業環保企業要平台化、垂直化發展 積極擁抱」互聯網+」。
陳博分析稱,「十二五」期間,環保投資額規模劃達到3.4 萬億元,比「十一五」期間增長了62%,佔GDP的比重仍不到2%,投入水平遠低於發達國家。從結果看,儘管我國環保投資逐年增長,污染物減排效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減排速度遠低於投資增速。其次,產業集中度仍低,大型環保企業數量市場佔用率低於5%。註冊資金為5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佔比超過七成,規模50人以下的佔比為92%,九成企業收入不足千萬。再次,環保市場不規範,價格扭曲、低質低價等惡性競爭現象依然普遍,甚至問題越來突出,難以形成拼技術、拼質量、拼服務的良性競爭態勢。另外,環保細分領域發展不均衡。市政水務、生活垃圾處理等市場已較成熟,並趨於飽和,而黑臭水體治理、土壤修復等領域尚待發展;作為全國重點推廣的PPP模式,「落地難」問題仍然十分突出,環保企業進退為難;同時,產業結構不夠合理、區域發展不均衡,地方保護主義現象仍比較突出;「玻璃門」、「彈簧門」現象依然存在,民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看得見、進不去的情況仍時有發生。最後,社會化服務程度仍比較低。
「十三五」期間,隨著嫁接互聯網等創新型回收模式的成功應用,將帶動該產業的蓬勃發展。然後,併購潮持續並加大。隨著中國環保產業自身發展成熟,以及政策、資本等外部因素力量的推動,環保產業的併購潮必將延續,併購金額將進一步刷新,環保企業數量將逐步減少,市場集中度將大幅提高。藉助併購手段,未來5年,將誕生一家或多家中國本土的千億規模的環保企業,市場格局將發生重大變革,呈現強者恆強局面。再次「互聯網+」將對傳統環保行業產生深刻影響。對於環保產業,大數據、「互聯網+」等智能技術已經成為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且應用範圍將越來越廣。未來,將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與環保產業結合將越來緊密,「互聯網+」將對傳統環保行業未來必將產生深刻影響。最後,更多中國環保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經過連續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環保企業在水處理、固廢處理、大氣治理等方面已積累了豐富的建設和運營管理經驗,擁有了門類齊全、成熟可靠的技術裝備,已具備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
2、環保工程技術服務企業發展定位將進一步細分化。
我國環保工程技術服務企業眾多,行業整體較為分散,集中度相對較低。隨著我國建築業的規範化發展,以及工程技術服務行業競爭驅動,技術實力較弱、資金規模較小、品牌知名度較低的工程技術服務企業的發展空間將逐步縮小。 行業內企業將通過業務模式轉型等方式提升市場競爭能力。
(1)行業內企業差異化發展速度加快。
部分有實力的大中型工程技術服務企業會向業務鏈全過程延伸, 提供從諮詢、 策劃、規劃開始,到工程方案設計、專項設計、設計管理,再到項目工程管理、數字化交付等全過程服務,並通過跨工程類型、跨地區和跨行業領域發展,增強企業全方位、系統性市場競爭能力。部分中小工程技術服務企業會則尋求差異化發展道路,通過專註於某領域的業務積累及技術研究,逐步強化經驗積累及技術儲備,做專做精,實現精細化發展並不斷提升其品牌知名度,面向業主或其他工程技術服務機構提供服務。
(2)差異化服務有望帶動收費水平的提高。
在發達國家,工程技術服務已經成為項目投資前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德國的工程技術服務費用約佔工程造價的 7.5%-14%;英國的工程技術服務收費佔比為8.85%-13.25%;美國的工程技術服務費率在 6%-15%之間(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目前,我國勘察設計行業的收費率基本穩定在工程總造價的 3%-5%左右。可見,我國勘察設計行業收費標準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未來,隨著工程技術服務行業企業的差異化發展,通過為客戶提供綜合性全過程的服務或者高度專業化的專項服務,進一步提升服務附加值,從而有望帶動設計費率水平的提高。
(三)深挖需求
依據上述行業分析、行業痛點和發展趨勢數據,陳博深挖政府、排污企業和環保企業潛在的需求,詳細的市場需求如下:
1、政府需要一站式解決環境問題的整體解決方案。
2、排污企業需要一套性價比高的解決方案。
3、環保企業需要政府關係和項目周轉資金。
「第一、商業模式創新設計諮詢服務:職創學院會根據環保工程技術服務公司的自身企業資源狀況和外部商業環境量身設計一套創新商業模式原型,設計一套盈利模式原型,設計一套創新組織架構。
第二、18個課時《商業模式創新設計專業系列微課》,可以讓企業成為優秀的商業模式架構師」。
【諮詢學習】
請您添加微信carrerworker 由《商業模式梳理工具》圖書作者陳博親自指導。
推薦閱讀:
※內容付費可以用理論解讀嗎?——《付費:互聯網知識經濟的興起》筆記
※為什麼vivo,oppo很多非常一般的手機賣2000+也有不錯銷量?
※揭秘馬雲的第一桶金,讓你秒懂商業模式是如何讓首富【算清你永遠算不清的帳】
※95%的人都想嘗試,推翻傳統零售的會是這一波潮流?
※中國如何應對美國回歸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