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先做哪些作業,後做哪些作業——【挫折教育的核心,是家長全方位的支持】系列之一

這篇文章同時發布在公眾號上。

今天的文章標題,引用的是陳忻博士這篇文章中的一句話。陳忻文章的標題是:

挫折教育的核心究竟是什麼?| 文章

陳忻文中的這些話,引起了我強烈的共鳴:

看到這樣的新聞,年輕的生命就這麼夭折,很多人都為之痛心。很多人在痛心之餘,又開始老調重彈,認為,現在的學生太脆弱,為什麼脆弱呢?是因為他們經受的挫折少。由此得出的結論是,要讓孩子多經受挫折。

我特別想說的一點是,孩子脆弱也好,經受不住挫折也好,其原因並不是經受的挫折少,而是!他們得到的支持太少!

挫折並不能使人堅韌,而是,來自周圍的支持,比如父母的理解,朋友的鼓勵,老師的寬容或者隊友的信任,等等,這些支持讓人渡過難關。

這篇文章想給大家一個教育新視角。那就是什麼是「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故意給孩子挖個陷阱,讓孩子毫無準備地掉進去,然後父母在旁邊看著,指望孩子自己爬出來嗎?

我認為,挫折教育不是在孩子受挫時袖手旁觀,更不是故意給孩子挖坑,挫折教育的核心恰恰是在孩子受挫時,父母及時給予他全方位的支持!

仔細讀了一遍後,馬上把文章轉到女兒班上的家長群中,同時推薦給我相熟的一些家長和老師。還就此和幾個我一直在關注的女兒班上同學的家長分別打了電話,在推薦這篇文章的同時,和他們聊到孩子平時的一些表現中隱藏著的東西,他們都感到吃驚,說從來沒想那麼多。

陳忻的文章中談到了好幾點,告訴父母何為家長全方位的支持。這包括:情感支持,認知支持,思維方式的支持,等等

作為堅定地支持這樣的理念,並積累了一定實踐經驗的家長,我將在公眾號里持續分享我是如何理解家長對孩子的全方位支持的。今天分享的是思維方式上的支持:幫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作業策略思維,讓孩子懂得先做哪些作業,後做哪些作業。下面分享的內容,已經以PDF的形式發到孩子班上的家長群里了,這樣便於老師作為可復用的經驗文檔分享給其他孩子的家長。我的想法是,到孩子初中畢業時,我這個家長應該可以留給老師一系列便於後面的家長參考的經驗文檔。發到群里後,長期給我各種支持的英語老師誇我效率高,其實,這份文檔的快速形成,正源於英語老師平時對我的大量鼓勵和幫助。

先做哪些作業,後做哪些作業

在這裡,不揣冒昧,和各位家長分享一下我們引導孩子做作業的點滴體會。班上有那麼多學習優秀的孩子,想必這些孩子的家長會有比我們做得更好的地方,我這裡拋磚,也期待引出更多的玉。我在這裡分享的基本觀點是:

1. 先做難度不大的作業,再做難度較大的作業。平時做作業和考試時,都要堅持這樣的策略。

2. 讓孩子儘可能堅持一種體育或藝術方面的愛好,這可以讓大腦得到積極的放鬆和休息,還能以愛好結交到班級以外的好朋友,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尤其建議努力堅持規律的體育鍛煉,這樣可以增強體質,樹立自信,愉悅身心,對青春期的孩子尤其重要,能幫助他們釋放荷爾蒙,恢復平靜。

從上學期開始學習幾何開始,我們就發現孩子對數學作業又愛又恨。愛,是因為她很喜歡上數學課,雖然數學作業帶給她較多的壓力,但是由於愛戴老師,所以很願意去挑戰自己。但是,挑戰歸挑戰,玥玥顯然還是缺乏做作業的策略。上學期,她總是一回到家就忙著搞數學題,一副『不攻克難題誓不罷休』的架勢,很可愛,但不夠理性。因為在所有的作業中,數學作業(尤其是幾何作業)往往是最花時間的,有時候想破腦袋,但就是不知道輔助線該怎麼畫。

我觀察了一陣子後,覺得她缺乏做作業的策略,便對她說:先不要忙著做數學,先搞定相對容易的那些作業。她在小學高年級時,我們就已經開始幫她學會分析哪些作業是『體力活兒』,哪些是『腦力活兒』,到了中學,一有了壓力,她就又忘記了這個策略。於是,上學期和這學期,我們都一再提醒她注意做作業的策略,先易後難。這樣一來,壓力就解除了好些。其實,這就像考試的時候,先做會做的題,再來集中力量對付不會做的題一樣。然而,孩子們年齡畢竟還不大,這種策略思維總是需要經常提醒,才會變成孩子們自己的思維。這學期,功課學到現在,我們發現她的作業策略思維似乎又有了一點進步。比如,最近,她把課外複習時間更多地分配給了物理學習和英語學習,她說:『我們現在每天花在數學老師布置的作業上的時間差不多都有兩個小時,而花在物理作業上的時間經常連10分鐘都沒有,這樣物理肯定就學得不紮實。所以,我不如調整一部分用於課外數學學習的時間到物理學習上來,彌補我的物理漏洞。』我讚許她這樣的主動調整。同時,為了幫助她不要顧此失彼,我和她一起仔細合計了如何保證能夠完成課外數學學習計劃,比如可以把課外數學學習計劃的時間段拉長一些,但是依然可以在期中考試或期末考試到來前完成這些計劃。

她對英語作業是很重視的,比如她認識到,英語的網上跟讀作業,往往耗時不多,但卻可以藉此好好複習課本的內容,省時省力,認真做是很划算的。因此,她每次都很重視做好跟讀作業,幾乎每天晚上的第一項作業都是快速完成網上跟讀作業,從不拖延。但是,當她的英語單元測試卷子出現低級錯誤時,我就警惕了,一分析,發現每周花在回顧英語錯題上的時間不足,而回顧錯題是任何一門功課都不可缺少的環節。於是和她商定,在保持快速完成英語課內作業的同時,必須堅持每天至少花10分鐘和我一起回顧英語錯題,這樣至少可以回顧一篇短文中出的錯。而且我把她的英語錯誤分成低級錯誤和非低級錯誤。回顧錯題的目的是:1)減少乃至消滅低級錯誤;2)學習到新的知識。另外,這學期對錯題還不止回顧一次,到了周末會把一周里回顧過的錯題再快速過一遍。溫故而知新,一點都不假。

另外,凡是語文或英語的背誦作業,很多同學都會覺得枯燥而拖到最後才去做,但如果集中精力背誦,往往半小時內也就解決了,且會去掉一大塊心理負擔。玥玥認識到這一點後,總是先抓緊時間完成背誦任務。有一次我還在她接聽同學打來的問作業的電話中,囑咐同學不要拖拉背誦的作業,她在電話里對同學說『早背誦,早輕鬆』。

以較高效率完成了這些作業後,再來安心做難度相對較大的數學作業時,孩子心裡就放鬆多了,心裡一放鬆,做難題也就沒那麼緊張,思路更活躍。上一周,我發現有兩個晚上她都是做《新觀察》做到了快10點,而平時她都是9點半就睡覺的。我便提醒她:班上的H同學分享學習心得時,特意強調過自己有過的誤區,是犧牲睡眠,結果得不償失。我建議她,如果下周再遇到這種情況,堅定地把題目放下,先睡覺,早上提前半小時起來做數學作業,那時睡足了頭腦清醒,遠好過乾耗著。她立刻同意了。

再就是,她每天都有練琴的任務,雖然也就只是20分鐘,但由於作業的緣故,有時草草應付練琴。一看到出現這種情況,我就和她商量,我說,其實練琴往往能幫助你積極地休息大腦,練完琴後反而人更加清醒,何不把練琴提到前面呢? 她認同我的觀點,於是,我們約定每天晚上8點半準時練琴,不管那時做什麼作業都停下來確保練琴。我的手機上多了一個鬧鐘點:晚上八點半。這個時間練琴,不用擔心會吵到鄰居,她也會安心練琴,專註練習20分鐘後,不擔心自己的鋼琴技術會落後,大腦又得到了積極的休息,換了換腦筋,果然做題效率更高。

再就是想分享孩子一個長期堅持的好習慣:放學後回家堅持鍛煉半小時。無論多麼忙,無論是平時上課,還是期中或期末考試,玥玥從來沒有放棄過放學後堅持鍛煉半小時的習慣。現在我們家樓下搬來了鄰居,鄰居要生二胎了,所以這學期沒辦法在家裡堅持跳繩了。我們就讓她在樓下大廳的兒童樂園那裡跳繩,那裡有海綿墊子,我每次在她放學回來前準備好幾樣東西:【運動背心(套在秋衣外面);運動耳機(藍牙,音質很好,1000多元,京東上購置,有需要的家長可以找我要購買鏈接);充好電的手機(iPhone5,用於聽歌);跳繩。】她回來後喝口水,上個廁所就去樓下跳繩。風雨交加時,就改為在家裡跑步機上快速走半小時到40分鐘。如果是跳繩,就跳夠3000下(半小時)。她跳繩或快步走的時候會聽她喜歡的音樂或歌曲。這個時間算是她每天雷打不動的文體時間,既鍛煉了身體,又聽了音樂,大腦和身體都得到了很好的舒展與放鬆。晚上睡覺前,往往還會堅持六七分鐘的力量練習:舉啞鈴,練平板支撐或做不抱頭的仰卧起坐(抱頭的仰卧起坐據說對頸椎不好)。力量練習,會讓孩子騎車更穩當,打籃球和乒乓球時更有爆發力和耐力。體育鍛煉的長期規律堅持,使得孩子不管學習多忙,睡眠質量都很好,抗壓能力強。平時體育課上跑個1500米或800米,輕鬆得跟玩兒似的,毫不在乎。睡眠質量一高,第二天上學頭腦就清楚,早餐胃口也好。由於平時堅持鍛煉,體能好,所以她也很樂意堅持每周的籃球及乒乓球訓練,和隊友們一起享受運動的樂趣,在運動中和夥伴們建立起很好的友誼,一起在比賽中拼搏,一起互助合作。

玥玥每周還有在線繪畫課程,她同樣認識到,畫畫和練琴、打球一樣,都是可以讓大腦得到積極休息的事情,所以,畫畫的時候就沒必要還惦記著作業,只管專心享受畫畫帶來的樂趣。這樣,以畫會友,以琴會友,以球會友,她的生活就挺豐富的。繪畫課程總有寫生遊學活動,去年寒假我們去了敦煌,今年五一會去蘇州園林寫生,暑假去雲南參加動畫營和油畫營,還可能會去黃山寫生。一路上帶著作業就是,反正寒假已經習慣了飛機上、酒店上隨時做作業,她在飛機上都能見縫插針背誦英語短語手冊和做數學題,對自己把握時間的能力漸漸更有信心。慢慢地,她會更加意識到,做一件事就專心做,不要三心二意,這樣學能學得進去,玩能玩得痛快。

那些在學習之餘堅持自己的愛好的孩子,都比較有個性,見多識廣,玥玥和這樣的群體保持接觸,也就更能認識到什麼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如在敦煌,她對一個7歲的小女孩非常感興趣,覺得她好有活力,不同凡響,說在小學和初中都沒見過這樣的女孩子。我和那女孩子的媽媽一聊,原來這孩子的爸爸媽媽是80後年輕人,他們自己創業辦公司,思想開放,敢想敢做,在孩子三四歲時就陪著她去加拿大參加惠斯勒滑雪訓練營,孩子四五歲就在加拿大的崇山峻岭林海雪原中自如地滑雪,後來又輾轉去瑞士、丹麥、義大利等地滑雪,孩子很能享受滑雪的樂趣,雖然是女孩子,但是由於見多識廣,膽子大,相當獨立,氣質豪邁奔放但又不魯莽。如今由於身體素質出眾,還參加了旱地冰球訓練。而籃球班上的一個小夥伴(千里挑一的小明),來自附中初一的實驗班,在附小時就作為隊長,率領校隊連續奪得三屆「光谷杯」足球冠軍和一次「光谷杯「籃球冠軍。小明不僅體育特別好,學習也倍兒棒,小升初分班考試是年級第三名。我觀察小明的父母,很有特點。他的父親是H大電信系的博士,一位高校教師,平時花費了大量時間陪伴兒子,每周孩子的籃球訓練課,這位父親都會出現在球場上,一陪就是兩個小時,從不落空。孩子上初中後,這位父親也是每天放學後陪孩子打球半小時,雷打不動。這位小男生和那位滑雪的小女孩,是玥玥特別嚮往成為的那種人:富有活力,獨立自主,從容不迫。她這麼肯堅持鍛煉,也是因為見識到了這樣的孩子。

一不留神就寫了好多。不好意思。

玥玥媽媽(2017年3月30日星期四)

【2017年4月3日補記】

一不留神被知乎推薦了,來看的人多起來。補充幾點看法:

1. 看別人的具體做法,重要的不是照搬具體做法,而是領會精神,領會精神,儂曉得伐? 況且人家的具體做法,也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2.既然我在這裡談到了策略,就說明無論我還是孩子,都會審時度勢隨時調整做作業的策略。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我女兒小學階段,向來都是先做數學作業,然後做語文和英語。上了初中,那也是看情況,這段時間先做文科作業,後做數學。但輪到有語文的作文題時,很可能語文的作文就放在最後來寫。而數學作業,她向來也不會全都拿回家裡做,而是在學校就會做一部分數學作業,只是把最難的數學題留在家裡獨自思考,以免在學校里養成未經自己認真思考就聽同學講做題思路的習慣。

那些擔心我家孩子到了高中,以這種先做文科作業後做理科作業的做法,還能不能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的朋友,真的太操心了,真的不需要你們操心。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小丫頭越來越懂得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自己的作業策略,何時先做哪種作業,後做哪種作業,她心裡越來越有數。比如,每天早上起來,她的第一件事就是做課外數學題,這些課外題的難度往往在課本作業之上,所以,可以說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在啃硬骨頭,既然如此,她怎麼會害怕做數學作業呢? 在學校里,她爭分奪秒都能解決數學作業中比較容易的那一部分,這樣回到家裡先唰唰唰做完餘下的文科作業(也有相當一部分文科作業在學校就完成了,但需要上網才能做的英語作業只有回到家才能做),就可以專心攻克數學或物理作業中的難題了。如果頭天晚上還搞不定,那就按點兒睡覺,第二天起早一些來攻克。所以,她的作業向來做得比較從容,不僅從無拖欠作業的情況,而且作業質量普遍比較高。

我們總是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孩子的,孩子每個學期都不一樣,因為身心在發育,大腦在逐漸成熟。又比如目前的初二下學期,前半學期已經學完了本學期難度最大的幾何部分,餘下的代數部分對孩子來說就是小菜一碟了,到了後半學期,以女兒的數學能力,很可能在學校就能做完數學作業,回到家裡花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就能完成其他作業。為什麼這樣說呢,是因為初二上學期就是這樣的規律:前半學期有幾何,所有孩子都感到鴨梨山大,每天晚上好些孩子做幾何作業都會熬到比較晚,但我們家孩子因為有做作業的策略,雖然也感到有壓力,卻不熬夜,照樣九點半就能入睡。最終數學成績挺不錯的。另外,她是班上的物理課代表,目前我觀察她學習物理,也自有章法——善於選擇合適的教輔書,善於調動有利於自己學習物理的兩個資源:物理老師和爸爸——孩子爸爸當年高考,物理滿分,動手做實驗的能力很強。因此,女兒的物理成績也很好。

至於到了高中,她會有怎樣的作業策略,我一點都不擔心。一個慢慢能夠越來越靈活地運用各種策略來應對自己的學習任務的孩子,有啥好擔心的

【2017年4月17日更新】

今天發了一條微博:

今晚先做數學作業

(今天是期中考試前最後一次數學模擬考,滿分120分,比較難,年級最高分110,娃考了100分,班上第五——這次班上只有5個孩子的分數在100以上。她也是本學期數學5次單元考試+2次模擬考試中,從沒低於100分的班上4個娃之一,這4個娃,倆男生,倆女生。)

今天放學晚,作業多。娃邊聽音樂邊跳繩這一項絕不可少,花去40分鐘,她又惦記著要看完阿加莎的小說《無人生還》結尾,邊吃晚飯邊看完了,這時已經7點40。然後開始快速做作業。

眼瞅著完成了英語、物理作業之後,已經8點10分,她打算先做語文作業,再做幾何作業。媽媽不同意,強烈建議她先做數學作業。

娃不服,嚷嚷:『你不是讓我先做別的作業,最後做數學嗎?』

Me:『那是作業不多的時候,今晚你4門課都有作業,就要調整一下順序了。不然等你做完語文,再來做燒腦的數學,大腦肯定不夠用了。』

娃:『你就是想在數學上下賭注。我要做語文!』

Me:『笑話,賭什麼賭! 你覺得幾何作業難,所以才想先做語文。語文沒那麼難,大不了明早起來做,今晚先做數學。』

娃似乎被媽媽說中了心思,有點惱羞成怒,在桌子上把作業本拍得山響。媽媽堅持要求她先做數學作業。

這段時間,繼續堅持一早起來就挑戰幾何難題的學習習慣,對娃來說並不輕鬆,她總是想讓媽媽同意她利用早上的時間複習其他功課,借口全都冠冕堂皇,可媽媽就是不鬆口,堅持要求她利用早上的時間做數學題。有時候早上三四十分鐘過去,一道幾何題都做不出來,晚上一做數學作業就是兩個小時。今天的幾何作業一共三道題,從8點10分做到了10點,一遍遍地畫圖、思考,現在還沒寫完,但眼瞅著勝利在望,娃的神情極為專註。這樣,睡覺的時候心情定會比較放鬆,睡得就會踏實。明早起來做語文作業,也能夠更專註更投入。

可今晚要是反過來,把數學作業放在語文作業之後,那就不好說了。

既然是策略嘛,總是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變一變的。


推薦閱讀:

我恨我自己的媽媽,怎麼辦?
為什麼會不願意和父母聊心事?
如何評價父母說「別上知乎那個破網站了,凈說點歪理」的觀點?
母親經常不尊重我的隱私,並且溝通沒什麼效果?

TAG:父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