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至高無上時代,你的知識還值幾個錢
文/熊出墨請注意
「如果連清華北大的畢業生都買不起房子,那麼學區房還有什麼用?」最近一段時間,在房價話題瘋狂刷屏朋友圈,成為城市白領、中產階級、知識分子們熱議焦點之際,這句飛快流傳開來的金句越來越振聾發聵,甚至被戲稱為「諾貝爾經濟學獎」水平的難題之一。
掰開手指數一數,全民所公認的知識經濟時代剛剛到來沒幾年,難道我們耗費幾十年學到的一身本領和報國之志,就已經要被扔進故紙堆了么?在房價至高無上橫掃一切的今天,知識工作者還有沒有存在的價值?知識到底如何才能轉化為財富?
知識到底值不值錢
1969年,管理學大師德魯克首次提出「知識工作者」這一術語。德魯克指出,經歷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生產力革命。知識工作者一方面能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他們本身具備較強的學習知識和創新知識的能力。而今天,知識成為超越資本和勞動力的最重要的生產要素的觀點已經被普遍認可。知識與信息革命已經深刻的改變了我們今天的社會,知識工作者已不可逆轉的取代體力工作者成為勞動力的主流。現在的知識工作者不做以前那種程式化的工作,而是做了創造性的工作。
在中國,隨著IT行業和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信息技術革命充分顛覆我們的生活,原本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工作者定義也已經被更新,不再是教師、作家、科研人員的專屬名詞,更加泛指一切依靠這些相關內容從事工作的廣大群體,繼而讓中國誕生了數以億記的中產階級和白領人員。
在我們成長記憶中,「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這句話留下了深刻印象。是的,我們走過了那個一窮二白的階段,溫飽問題,穿衣吃飯是頭等大事,而所謂知識以及意識形態等都屬於那個時期的奢侈品。知識分子和知識工作者不被重視成為普遍社會現象。
1977年,由於文化大革命的衝擊而中斷了十年的中國高考制度得以恢復,中國由此重新迎來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天。 此後,中國科學技術大會、五一勞動獎章等也頻頻開始將知識工作者抬上榮譽層面,知識工作者在隨後的幾十年里迎來了一個黃金時代。2000年以後,人們開始將這個精神與物質雙豐收的時代稱之為知識經濟時代,柳傳志、求伯君、馬雲、張朝陽等一批新興企業開始被稱為這個時代的知識英雄。
2016年,中國人均GDP逼近9000美元。中國人的消費方式已經從衣、食、住、行轉變為旅遊、教育、健康、金融服務等方面,這標誌著中國居民從原先單純的「物質消費」轉向如今的「精神消費」。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產業不斷向技術密集和智力密集型轉化,以無形資產形態存在的知識資本,在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
最典型的就是品牌。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品牌可以超越產品的生命周期,可口可樂的品牌資產有600多億元,實體資產只有它的三分之一,即便它的實體資產一夜消失,可口可樂也可以非常容易的「東山再起」,堪稱商業帝國中最難逾越的險峰之一。投資之神巴菲特一直持股可口可樂數十年,「我看中的不是這一瓶瓶飲料,而是可口可樂品牌的價值」。
山寨中國之痛
但在中國,為什麼這樣的品牌價值很難得到彰顯?為什麼我們多年來也很難出現可口可樂、路易威登、蘋果、寶馬這樣頗具公信力和逼格的品牌,為什麼我們一度被世界很多國家蔑稱為「山寨之國」?其實答案僅僅源於一句話:缺乏知識產權保護的環境和沃土。
雷軍在十年前的一段經歷給了他深刻的印象:當年時任金山軟體總裁的他帶領團隊去日本拓展業務,推出日文版WPS產品,宣布對用戶可以免費獲得免費使用,而在場的一個日本記者提的問題讓他頗為震撼——「我們能不能拿著這個軟體去裝在第二台電腦上使用?」
在日本,版權保護的意識國際領先,人們已經習慣了遵守商業法則和契約精神,軟體封殼上如果註明僅供一台電腦裝載使用,很少有人會私下去用於第二台電腦之上。這讓已經習慣了盜版下載和免費使用的中國用戶和公司非常震驚兩者的文化差異,其實更深層次是版權保護的意識和環境差異。
周星馳電影近年雖然產出頻率不高,但《功夫》、《長江七號》、《美人魚》等每一部在大陸市場都能掀起「星爺熱」,《美人魚》更是刷新了中國票房歷史記錄,達到了令人咋舌的33億,可以說除了周星馳自己,幾乎很難想像有後來者還能突破這一記錄。坦白說,與星爺巔峰時期的作品比起來,這些新作大多乏善可陳,那為什麼還能有人不斷地去刷場次貢獻票房?
「很簡單,我們欠星爺一張電影票」這是諸多網友和觀眾的回答中,最具有信服力的一句話,而且廣為流傳。對於將周星馳電影從小看到大的影迷來說,星爺在數十年的時間裡帶給了自己如此多的歡樂,遺憾的是,大陸市場卻很少正版引進他的電影,絕大多數影迷都是從光碟中、網路上領略到的星爺風采,當星爺作品終於開始以版權的形式引入大陸市場之後,這些受益多年並且大多已經成長為中年人的粉絲毫不吝惜自己的錢包,紛紛願意衝上前去為星爺多年的版權價值埋單,這就是版權作品的力量,你可以一時忽略它的存在,它卻深深根植於心中,一旦有機會將其通過正規途徑變現,定會產生巨大的爆發力。
時下的IP熱現象,其實也凸顯了無形資產的價值。讓肚子塞飽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人類的歷史已經進化到讓腦袋塞滿知識的階段。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願意為知識付費,這種消費的需求甚至完全超過了對實物的需要,這個時代的到來意味著任何事業能豐富人類的心靈和思想,才具有真正的意義,版權登記就是為了保證這些知識創作者勞動成果明確歸屬及順利流通而誕生的。
版權保護在路上
「不是我不想去將自己的作品進行版權登記,而是那太耗費時間和精力了,往往去登記的全部流程要耗費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我們在創業初期實在是顧不過來……」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創業公司負責人這樣跟楚楚說道,在他看來,繁文縟節過多,流程過於複雜,而且服務窗口行業的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給版權登記人員的心理造成了很大陰影,而我國相關的版權保護法律和環境不夠完善,也讓很多人喪失了主動登記版權的意識。
70、80後一代人應該還記得80年代在電視上熱播的《阿凡提》系列動畫片,但其實這部動畫片因為沒有進行版權登記,曾經在作者曲建方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之間引發了長時間的訴訟,當年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工作期間,曲建方創作了經典的「阿凡提」動漫形象,此後30年間曲建方一直通過投稿發表、許可他人拍攝動畫片或者用作產品宣傳等方式使用該作品,並於1996年取得相關著作權登記證書。而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認為,「阿凡提」相關作品是由其組織人力創作並提供經費,最終造型亦由其確定的,該作品應當屬於「職務作品」。曲建方的盈利性行為屬於侵權,故提起訴訟。
由於當初年代久遠,版權登記尚未普及和流行,版權作者們大多缺乏相關意識,而版權登記的流程又非一般人能夠搞清楚和承受的,這也埋下了諸多隱患,造成了後續難以解決的糾紛。在近期流行的動畫片《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中又出現了類似的情形,讓版權業界人士唏噓不已。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們的困惑,其實來自由傳統版權方式登記的繁瑣與拖沓。傳統的版權登記,需要在線下大廳填報大量材料,然後的過程分別是登陸中心官網並註冊-選擇辦理類型並填寫申請表-列印並簽字蓋章-郵寄材料或前往中心大廳辦理-工作人員檢查材料和確定費用-繳費並領取憑證-領受理通知書-初審-複審-制證發證,在確保每個窗口行業的人都能不發生意外失誤的情況下,整個流程下來大約需要1個多月時間,更誇張的是,大多數版權人由於對繁瑣的登記流程無法完全掌握,幾乎沒有一次性達到審核標準,往往勞而無功,最後被迫選擇中介代理,付出更高的成本和代價。
數字版權革命
二十一世紀什麼最貴——時間。對於城市人群來說,因時間和空間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會讓人不堪忍受,更多的人也開始願意付費來解決這一痛點。假如有一個公司,可以用標準化的業務模式,公開透明簡潔高效的幫我解決這些難題,最重要的是基礎服務還免費,我會不會毫不猶豫的選擇?
數字版權在線登記模式於是應運而生。
版全家即是其中的卓越代表。據版全家CEO安妮女士介紹,傳統模式已無法滿足海量內容登記需求,且效率低、痛點多,各個行業都亟需一種快速且能處理海量內容的高效解決方法。而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普及,也給數字版權登記服務提供了一片沃土,讓廣大知識工作者快速、方便獲取法律上、技術上的權屬證明,「試想一下,假如通過手機上的APP操作,僅用3分鐘就可以完成一次版權登記,不管你身處三亞的陽光海灘,還是進藏的朝聖路上,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已經完全被模糊,這在此前絕對是一種難以想像的體驗。」
實際上,熟悉互聯網技術的用戶可能已經了解,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輔助 AI 機器人,在數字版權登記平台的後台,已經可以實現對版權登記內容的甄別、篩選和認證,「3分鐘」完成全過程反饋登記結果其實是一個保守的比喻,實際情況可能是你還沒抽完這支煙,結果已經反饋到了你的手機上,這讓那些版權創作者「隨時創作隨時登記」成為現實。
版權登記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容不得任何含糊和錯誤,為此,版全家已經與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取得戰略合作,獲得DCI數字版權登記證書,擁有國家法律效力;而另一方面,版全家首推的區塊鏈技術,對版權所有者的登記作品進行技術加固,其登記過程和結果不可篡改和否認。
在線實時版權登記服務的優勢顯而易見。首先,可以解決版權作者的作品權屬問題,對於版權人來說就好比自己擁有了房子的房產證,心理上會得到極大的安全感;第二,版權行業權屬證明的證據前置,舉證的是侵權方;第三,原創內容在誕生之初就可獲得切實保護,可以激勵創新;第四,版權流通的前提是確權,大批登記版權可以有效的加大版權流通數量和速度;第五,版權登記可以喚醒眾多的潛在版權人,構建完整產業生態鏈。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海量爆炸般的信息讓用戶頻頻感受到看不過來,日益爆增的小微內容、碎片化內容也會逐步產生登記需求,而隨時隨地將自己的版權內容進行登記保護,就可以避免之前微博上「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那樣的創意被隨意盜用而找不到版權方的現象再次發生。
互聯網時代,高房價時代,我們的版權內容,原創知識產權到底還值不值錢?當我們辛苦許久所創造出的內容被輕易盜取和踐踏的時候,創新的積極性會遭遇毀滅性的的打擊。既然費了半天勁,也不能通過原創版權變現和致富,那麼為什麼我省點力氣,直接複製和抄襲別人?
只有當你的版權內容獲益變現並且帶來的諸多榮譽的時候,人們才會深刻意識到版權保護的重要性。只有讓你的知識都能很公正公平的轉化成財富的時候,人們才能夠熱衷於去關注和維護自己應該有的權利。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古以來人們所傳頌的這些名言無一例外不在指向那些可以加以利用的外力和有效工具,而在今天看來,對於數字版權保護來說,版權家所倡導的在線實時登記業務,讓知識和知識工作者們更加值錢,已經率先邁出了不可阻擋的重要一步。
文/熊出墨請注意
本賬號內容為原創報道。轉載需郵件獲得授權,侵權必究。
你還可以在微信公眾平台、今日頭條、uc頭條、一點資訊、百度百家、百家號、搜狐、知乎、新浪看點等平台同步看到本賬號的內容
約稿、合作轉載請聯繫suniyoyo@163.com
推薦閱讀: